分享

当前国有林场改革情况调研报告

 bxjw1990 2017-05-31
更多 0
     最近,就如何深化国有林场改革等问题,与滁州、芜湖、黄山和池州等市、县林业主管和国有林场了交流和座谈。大家,在当前林业生态地位、木材潜在需求增长、多种所有制发展林业的下,国有林场革除人浮于事、统管统办企业的包袱,新的管理体制,创新经营机制,才能重新焕机和活力。现着重对全椒县瓦山、南陵县戴公山、黄山区黄山林场的改革作法剖析。
    一、国有林场在改革中
    我省国有林场在中共、国务院关于林业发展的决定下达以后,省委、省关于9号文件实施意见和我省社会办林业、林业经济体制改革等政策,国有林场改革方法和途径。当前制约国有林场发展的因素,但机制不活、人员过多负担重、人浮于事、经营管理成本上升是国有林场发展的原因。近年来国有林场在紧紧减员增效、活化机制等有益的。其主要做法有:
    1、剥离场办亏损企业。国有林场经营管理低,捕捉市场信息慢、判断市场发展趋向不清,不少国有林场由此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近些年来林场在经营的二、三产业上,租赁、出让等,把所经营的二、三产业等企业剥离开来,抽出更多的精力抓森林资源的培育和保护。全椒县瓦山林场原先场经营林化厂、木材加工厂、木片厂,非但盈利,而且年年亏损,林场职工意见。今年林场班子就场办产业问题多次,在分析经营失败原因的基础上,决定将三个场办产业对外租赁经营,引进外来资金进场办产业。瓦山林场森林资源,每年木材采伐量在8000立方米左右,吸引不少有意来场投资办木材加工的厂商。在与厂商谈判过程中,林场要求录用林场职工。多次商谈,最后深圳光大木业赢得了在林场的经营权,该企业的机械设备正加紧安装并将投入生产。为保障林场职工切身利益不受侵害,林场工会和外来企业(用工方)、企业和林场职工之间均签定用工合同,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据全椒县瓦山林场测算,对木材加工厂租赁经营,每年多为林场增收约30万元(包括减发职工工资和上交租金两项)。南陵县戴公山林场,从2002年起就对经营的二、三产业项目和经济林租赁、拍卖,,林场原先经营的松香厂、养殖场、矿厂、经济林、食堂等项目与林场脱离了经营关系。对无法上述的亏损项目,林场果断予以关停,盘活资产。现在林场在职在岗职工每人经营20亩采伐迹地,谁投资谁收益,鼓励职工购买林场迹地造林。
    2、多分流人员。人员过多在我省国有林场有序分流富余职工是当前摆在国有林场面前的一项的工作,国有林场深化改革、转换经营机制的客观需要。南陵县戴公山林场是个经营面积2万亩,职工183人,人员负担重。几年来,该场多种措施化解人多和林场经济发展的矛盾,职工解放思想,大胆走出去闯市场。该场分流人员的主要途径:职工离岗租赁国有林场山场、茶园等。林场把分散的、难管理的毛竹林,职工每人租赁50亩,多于50亩的,超出上交林场租赁金,有19人租赁经营,经营期限至退休。有3人承包茶园150亩,不上缴利润;有2人承包林场木材油锯采伐任务。经营期限内林场停发工资。职工辛勤劳动,收入比在林场上班要高的多。仅此林场就分流人员达23人。内退和内部下岗。符合男职工45周岁或工龄25年,女职工40周岁或工龄20年条件并办理手续的有41人,至退休前,林场发放生活费和交纳养老保险金。鼓励职工停薪留职或离职、解除劳动合同。停薪留职期间,林场交纳养老保险金,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据统计有50人办理停薪留职手续。离职和解除劳动关系的人员,林场一次性补助1万元,职工每一工龄再加100元。现有3名职工与林场解除了劳动关系。人员分流,戴公山林场在岗职工31人,现在该场在岗职工月收入近1000元,是分流前的2倍多。全椒县瓦山林场的人员分流也有招商来的企业招工,分流职工近40人;林场经济林租赁给职工经营,分流职工近40人。内退职工30人。
    3、引进市场机制改革木材销售。多年来,国有林场木材采伐、集运是劳动量较重的工作,多数由社会农民工承担,林场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南陵县戴公山林场自2002年起,对木材销售了改革,从采伐和销售环节入手,节约生产成本。其做法是:林场对年度需要采伐的山场的活立木公开竞标,林场不再组织采伐、运输、销售。作业过程均由中标者组织实施。竞标前,林场组织技术人员对采伐山场测算,木材市场行情和伐区林木资源状况测算出竞标底价,制定竞标规则,然后向社会公布招投标信息,公开竞标。竞标高者中标,活立木采伐所有权。引进市场机制,林场木竹销售渠道拓宽,收入、降低成本、回笼资金、规范采伐管理的
    4、试点,深化国有林场体制改革。自2004年8月份,黄山区委、区成立国有林场改制工作组,把黄山区黄山林场全区国有林场改制试点,原则同意筹建生态公益型林场。两次林场职工大会,编印改革工作宣传册,清产核资、财务审计、商品林林木资产调查评估、改制费用摸底测算、制定多种改制方案等基础性工作。设想是生态公益型林场,公益事业管理;分流安置职 工。(1)退休年龄(包括特殊工种人员提前5年退休)退休;(2)符合退养条件退养;(3)“4050”人员(女满40男满50岁)符合协保条件,本人自愿,协议保留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生活补助费;(4)其余人员身份置换,即买断。拟三种:资金置换、资产(林木资产)置换、养老保险置换身份(未“4050”条件的职工,本人自愿,林场、个人分别现行工资标准交纳养老保险,待个人退休年龄退休待遇)。宣城市泾县马头林场改革设想是:(1)林地转让;(2)个人买断;(3)资产评估;(4)控股。对外招股,股份制管理。马头林场林地转让改革方案尚在酝酿之中。
    二、看待当前国有林场改革
    ,在中共、国务院《关于发展林业的决定》发布后,我省多数林场在经营处境艰难中千方百计谋生存、谋发展,对国有林场改革多持观望、等待。原实施国有林场改革的青阳等县、市,因等待“上面”政策的明朗,不少林场改革仍然停滞在“制定方案”阶段。关于国有林场改革的配套政策迟迟出台,程度地了国有林场改革的
    从调研的几个国有林场实施改革来看,总的感觉作法创新,措施有待规范,点题尚未破题,得大于失。有
    调动人的性、能动性、性。改革前,林场职工到月等工资,工资仅糊口,平常没事做的非常,干群关系也很难。改革后,南陵县戴公山林场职工不林场400多元的工资,创业发展。现在外出职工中资产百万元,在上海成立了私人公司,专业从事运输等。全椒县瓦山林场原来将近荒废的经济林承包给36户职工,承包户业余加大对经济林的修剪、嫁接、抚育,经济林长势喜人。在林场效益的,职工收入承包户经济林的年收入达7000多元。
    减轻了国有林场经济,为国有林场培育资源、可持续发展了条件。改革前,南陵县戴公山林场每年亏损30-50万元,年采伐量也日常支出,越穷越采,越采越少,在资源短缺——经济危困循环中徘徊。实施一系列改革措施,林场经济步入良性循环道路,负担越来越轻,现以保护为主,采育,森林资源休养生息阶段。全椒县瓦山林场改革后,全场每年可150万元支出,年森林采伐量也随之大大,森林资源逐年增长。
    运用市场规律改革。全椒县瓦山林场与光大公司等企业合作关系,完全是经济实体之间在互惠互利基础上的合作关系。从引进外来企业、林场员工输出,到林场供应企业原材料等,都签定合同或协议。早在1992年南陵县委发文将丫山、戴公山林场转制为企业十多年的转制经营,两场现在运转。戴公山林场林木销售采用市场招投标的办法,让多家经销商竞争,体现公平、公正、公开、高效、规范的市场经济
    四是“以人为本”思想,让职工对国有林场改革有的知情权、权。(一)南陵县和全椒县国有林场改革,把职工养老保险解决好,这是国有林场改革的基础。林场职工是企业参加养老保险,标准要比事业养老金低,职工能够的。(二)组织、职工理解改革、支持改革、改革,把国有林场改革行动变成集体的意志。全椒县瓦山林场改革开大小会议有7-8次之多。的黄山区黄山林场开了4次会议职工思想认识,让职工献计献策,群策群力,改革方案。酝酿的改革,在实施中职工情绪稳定,几乎集体上访事件。
    三、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国有林场改革,涉及体制、经济、人事等方面,关系到林社会稳定和国有森林资源的安全。,各地、支持国有林场改革,对国有林场改革工作的。在工作中应把握几个问题:
    国有林场林地保护问题。国有林场林地性质长期稳定,国有林场经营范围的长期稳定。国有林场经营管理的林地是的生态建设用地,依法确立的林权保护。国有林场拥有的林地资源,既是生态建设的需要,又是最有潜在的价值所在,国有林场建场和发展基础。当前,国有林场周边山场被蚕食,有些城郊型的国有林场林地被改为建设用地的林场在地方招商中,签订任何合同,将国有林地让开发商无偿占用。依法控制工程建设征占用国有林场林地,对建设项目确需征占用国有林场经营范围内土地的,法定权限,依法办理征占用手续,坚决杜绝化整为零、越权审批。
    对国有林场林地使用权流转的监管问题。地方出台了林木和林地使用权流转管理地方性政策。对待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的,并未经有资质的评估机构资产评估和报批程序。降低了对国有林场林权流转的监督,结果国有林场林权流转的失控;地方对待国有林场改革和发展通盘考虑系统的改革方案,而是寄希望把林场林地林木资源卖掉暂时的经济短视,将会引发职工的强烈不满,放任之。国有林场林地的流转,构成林地经营者隶属关系的变更或者国有林场一限内经营林地面积的变更。规定,未经省林业行政主管批准和不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低价甚至无偿转让、出售国有林地使用权,不予批准办理国有林地流转。国有林场在改革中,改革成本的需要,经省资质评估机构资产评估基础上,获省林业主管批准后,允许面积、期限的转让、出售林地使用权。坚决防止把国有林地及林木资源一卖了之的做法。
    国有林场改制问题。反对“一窝哄”式把商品林比重的国有林场改制为企业,或者不顾林场自身资源结构和区位特点,一昧追求财政供给的公益型事业国有林场之间场情、资源、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状况千差万别,不模式。作法,在彼则失败。提倡“一场一策”。对可资产重组并按市场机制运作的国有林场,经同级审核后,改制为企业,企业经营的要求,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场竞争中求发展。鉴于国有林场生态地位性,倾向于国有林场事业性质不变,有益于生态林的建设和保护,但国有林场其内部经营活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企业模式发展经济。
    四是国有林场债务化解、养老保险、人员分流和安置问题。推开国有林场改革,需解决好国有林场改革成本投入问题。主要包括国有林场债务、职工养老保险、人员分流和安置和公益林保护等。否则,将对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程度的破坏或对国有林场完整性及以后的森林资源管理带来隐患。
    为此,下一步国有林场改革建议是:国有林场改革规定和政策,制定我省国有林场改革意见。运作,努力营造社会、支持国有林场改革的态势。在实施中,对国有林场营林性的、基础建设性的债务,应由财政豁免。类型的由林场企业经营偿还;规定(皖政办[2004]57号),职工“低门槛”进社保;可采用资金买断、资源流转买断、养老保险买断等多、多渠道分流职工;多种所有制经济培育森林资源、森林资源质量,规范林木、林地流转程序,国有林场经济、生态持续发展;制定国有林场公益林建设和保护政策。与省财政、社会保障、人事等联合调研,出台国有林场改革政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