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本土设计师观点及案例分享】3D打印定制化的出路究竟在哪?

 新华书店好书榜 2017-05-31

以下为全文内容:


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专业讲师 周鼎


现状:直接生产消费品的案例和模式不多  

 

现在3D打印技术在民用及文创领域主要有两个出口:企业产品的快速成型、设计师的自设计。直接能生产消费品的案例和模式还不多。


前者成就了一类新型的加工服务业,类似于模型加工厂,但主要靠3D打印技术。但这种企业,例如魔猴、1001,需要前期投入高资产购买设备,并劝说服务对象选择3D打印、放弃CNC等传统加工方式。这些企业开辟了新市场,投入产出比还有待考量,但企业在研发过程中的确有了新选择。


后者是指掌握数字建模的设计师获得的设计和生产的能力。也就是说,设计师可以超越传统供应链,直接制作产品。你会看到例如意造、极致盛放这种主打3D打印设计品牌的平台和产品。3D打印给了设计师小批量、定制化、高复杂的成型能力。


3D打印设计师的三大挑战


设计师“自设计-自生产-自销售”的模式看起来很美好,但很可能实际上产生不了一点价值。包括我在内的很多设计师都走过这个弯路。原因有三:


第一,知识的诅咒。我们可以把3D打印当个宝,细数它的各种优点,也可以炫耀用各种超牛的建模技术。但消费者只看产品能不能符合她的消费诉求,根本不在乎它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第二,粗糙的表面处理。目前的FDM、SLA、SLS,包括金属SLM,虽然精度在不断提高,但只要你达不到消费品级别,消费者就不会买账


第三,干瘪平庸的产品线。现在讲究平台效益。淘宝为什么那么牛?因为消费者可以在这个平台上面找到任何想要的东西。设计师用3D打印做产品,本来品类就少。再加上几乎都是灯罩、手机壳这类功能模糊的产品,不可能有竞争力。


我相信意造也是意在建立平台,通过平台去做3D打印产品的销售。这也许丰富了产品线,但其它两个问题没法解决。市场营销也没有铺开,平台上产品的设计品质也没有进行管理。Shapeways平台曾经单月成交18.8万单,应该是很好的控制了上述问题。


另外,很多人说3D打印能以低成本做定制化。但你有没有把设计师和用户沟通、改模型数据所花费的时间成本计算在内?一款定制的手机壳,用SLS打印要一两百块钱,且不说价格无优势,哪怕卖出去又能有多少利润?另外,你觉得一年能卖出去几个?这些问题很残酷,也证明设计师“自设计-自生产-自销售”的模式不可取。


集合多方智慧:数据驱动下的“协同创制”


其实在3D打印产品的民用和文创中,很多人都忽视了它的一个特性:数据驱动性。也就是说,它的真实基因是无形的、可通过网络传播、分享的数据。这也许是Shapeways和CGtrader成功的根本原因。它们让“高品质且可被3D打印的数据”成为首要消费品,而被打印出来的产品成为附属,甚至根本不亲自打印。


利用3D打印的数据驱动型有没有好的模式?案例是有的。例如美国Nervous System所开发的一系列在线3D打印设计程序。注意,是程序,而不是平台和产品。消费者可以利用这些程序去自由调控整体和细节造型,甚至颜色和材质。确认并在线支付后,该模型数据就被转向后台去打印和快递了。


这种模型的学名叫“协同创制”(Co-creation),从理论上来讲,它是一种创新的管理方式或是经济战略形势。它汇集不同的缔约方(例如:公司和客户),实现多边价值,产出共同成果。


在一个公司开发产品服务的新课题中,把顾客的独特经验运用于此产品的整个使用周期之中,从而为产品开发注入新知识,在产品服务投资中获得更大的价值、更高的收益和卓越的品牌忠诚度。


在3D打印的情境中,协同创制的优势主要体现为:


第一,易于接入和传播。这是任何以往3D打印产品所无可比拟的。只要一个网址或二维码,消费者就可以进入这个交互页面里自己定做首饰。



 

第二,大批量定制。刚才提到过产品定制,一般人认为定制都是小批量的、低效率的。但是“协同创制”模式是通过在线程序实现的,理论上同一时间可以接受无限的消费者,而这些消费者又生成了无数种不同的产品。这时3D打印的优势就发挥了出来。


(协同创制典型案例:Mixee Me迷你摇头娃娃。用户可以完全根据自己的喜好对这个娃娃进行定制:改变服装、发型、面部特征等,使它看起来像自己、朋友或同事。头和身体还是采用以前的砂岩全彩3D打印方式,弹簧采用有弹性的尼龙塑料材质。

来源:https://www.)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