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借所谓讽刺大陆来搏出位,究竟谁才是玻璃心? 5月25日,台湾歌手谢和弦发了这么一条微博。 微博里写道:“我在台湾的工作收入,已足够我不愁吃、不愁穿、不愁玩,很知足了,还没有打算透过任何管道去大陆捞钱。”“我全身刺青,你觉得我适合过去装乖吗?” 最后甚至声称:“我享受我的生活,根本懒得跟玻璃心的人计较,我想每个人都有资格喜欢自己生长的‘国家’。” 一个台湾歌手,想不想来大陆赚钱,是个人的自由,个人的想法,别人确实无法去评判。但其在微博这样的公共空间里,而且还是新浪微博,公开表明所谓的态度,并带有情绪化的偏见,认为来大陆就是要“装乖”,这就明显变味了。最后甚至还在进一步渲染对立的情绪,直接给台湾贴上“国家”的标签,“台独思维”便一览无遗。 他的言论已经超出了个人自由与想法的界限,并上升到了原则问题,说其“别有用心”恐怕也不过分。他还将那些与其持相反想法的人斥为玻璃心,可其没头没尾的发表讽刺大陆言论,反应有些过激了,这便有博关注,搏出位之嫌,这是不是也是一种“玻璃心”呢? 这条言论发布后,大陆网友便“来”了,表达看法和立场,据理力争。最经典的就是这条,“音乐不能成为政治的载体,粉碎了你的音乐在我心中的共鸣,既然音乐不再纯粹,那我宁愿放弃。”其对爱国心的明晰,对艺术定位的合理把握,对两者关系的严谨判断,彰显了态度,“放弃”的选择也掷地有声。我们要知道,这便是国人的态度与选择。 在这样的情况下,谢和弦不但没“有所思”,反而变本加厉,在微博上数次怒怼大陆网友,继续把台湾和“国家”扯在一起,并表达所谓爱自己“国家”的心意,这就在错误的认知上越走越远。他后来发的这些言论,无论是内容还是次数,都直击了他那过于脆弱敏感的内心。也就是说,他如此“诡辩”,不但没有将自己扯清楚,扯干净,还让那“玻璃心”的板子打得更有力了,“偷鸡不成蚀把米” 用在这也比较恰当。 其实,如果不是因为这条言论,恐怕也没多少人知道台湾还有个歌手叫谢和弦,也没多少人想关心他的想法和情况。但是,现在他“火”了,就好像突然冒出来一样。可是,他这种通过发表不良言论的“火”,一点也不光彩。因为这伴随的不是简单的争议,而是基本底线的丧失,是对不容亵渎的共识、公理的挑战。并且,现实是,其还在不断偏执的走下去,这都是难以容忍的“隐患”。 还有,无论他主观上到底怎么想,其所谓的炒热度和搏出位某种程度上成了现实,这是无法改变的一点,也不必去过度解释与揣测。他初衷的真相或许只有他自己知道,但现在这一真相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主动呈现出来的东西,也就是之前提到过的“隐患”,这是应该明确的。 如果谢和弦不及时迷途知返,那么,其会越来越“火”,甚至会“火”到“自食恶果”也不会是一句空话的程度。真到了那天,冷暖自知,同时,也没了回头的路。 据媒体报道,谢和弦“乱说话”也不是第一次了,2012年,他曾在脸书上自曝歌曲是吸食大麻后制作出来的,还说“台湾需要大麻合法化”。他还曾暗指台湾某综艺大哥以工作机会拐骗女孩,甚至直接点名就是吴宗宪,搞得吴宗宪还告他诽谤,最终他还是公开道歉平息事件。 原来他会道歉,会对自己的言论负责,那对于这次,我们也等着他的道歉,等着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但舆论给他的时间是有限的,爱国心的底线也被触碰的差不多了,希望他能意识到这一点,不要继续做蠢事。(作者:王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