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可爱的娜梅莉亚 媒体工作者,自由撰稿人~ 可爱的娜梅莉亚? 传统上对女性的描述向来很美:纯洁、天真、深情、奉献,这些词汇无疑都是非常好的品质,然而,任何品质如果源于被灌输的理所应当,而非出于自我的探索与独立的思考,那么就毫无价值可言了。 何况被贴上这些标签时,女人还是“物”,需要为有权力下定义的群体服务,所以,这些标签的本质是老板给服务员订的规章制度,而无关于你是谁。 我们真的是这个样子吗?这是我们想要的生活吗? 女性意识的觉醒,就是女性重新认识自身、找回真实自我的过程。而不论你所求的是什么,只有成为自己,真实的释放自己,才能获得属于自己的满足。 NO 01 《飘》【美国】(1939) 美国南北战争前夕,南方农场塔拉庄园的千金斯嘉丽爱上了十二橡树庄园的阿希礼,在阿希礼结婚前夕,斯嘉丽向他表白,不料却遭到了拒绝,然而如此没面子的一幕却被投机商人瑞德目睹。 为了报复阿希礼,斯嘉丽嫁给了自己不爱的男人——阿希礼妻子梅兰妮的弟弟查尔斯。 战争爆发,斯嘉丽成为寡妇,失去母亲,从千金小姐变成落魄女子,不得不挑起生活的重担,保护家人…… 故事的背景下,女人唯一的出路就是嫁人生子,即使像斯嘉丽那么受欢迎的女继承人,也一样被各种戒律所念叨,必须表现的柔弱被动,甚至不能在宴会上吃饱。 然而斯嘉丽藐视这一切,这源于她深受父亲影响,父亲对她的教育,在这颗大树下对她说的话,远远超越了社会对于女性的眼界与思想的要求。 她敢于大吃大喝,享受于挑唆着男孩们为她争风吃醋,她敢于去向喜欢的男人表白,虽然她随后就出于报复选择了一场错误的婚姻,然而战争的到来,洗尽了她身上幼稚任性的一面,她在战火中重建家园并发誓要掌控自己的人生。 即使到了战后,她依然经营着自己的事业,继续无畏的做着让旁人惊讶的女人。 很多人说,斯嘉丽最后不也失去了一切吗?毛,就斯嘉丽那独立坚韧的性格,她说完“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之后,肯定是一抹眼泪,该吃吃该喝喝,继续好好生活,抽空再去勾搭一下瑞德看能不能勾回来。
NO 02 《紫色》【美国】(1985) 1909年的美国南部,西丽和南蒂是一对情同手足的姐妹,虽然作为黑人女性她们必须面对残酷的现实,但有了彼此的陪伴,尚可苦中作乐,直到西丽被迫嫁给了黑人男子亚伯特。 亚伯特性格粗暴,对于他来说,西丽比一个女佣好不了多少,动辄拳打脚踢。 在苦闷的生活中,女人们试图挣扎和抵抗,但最终无一例外的都屈服于歧视和强权之下,女演员夏戈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她独立坚强,从不因为自己女性的身份而有所畏惧,她的乐观给了西丽反抗的勇气,终于,她拿起行李离开了亚伯特…… 这是由一部伟大的著作改编的伟大的电影。 我以前看到过一张图,是一个对平权运动不理解的人所绘制的,在这张图上同性恋、异性恋、白人、黑人、女人和男人都出来说我是啥啥我自豪,然而6张图片中,却只有“我是女人我自豪”画的是一名女性。 这种男本位的观念贯穿于我们的潜意识,我们只因为男人与男人的性行为更易传播HIV,就可以简化为同性恋更容易传播HIV,却很少想到女人与女人的性行为是最不容易传播HIV的。 貌似,除了女权运动,很多人概念里的其它平权运动好像都跟女人没啥关系。所以当我们想到同性恋、异性恋的一瞬间,想到白人想到黑人的一瞬间,如果脑海中出现的形象总是男性,而非女性,更别说跨性别者,那么我们离性别平等就还很远。 南北战争40多年之后,作为黑人+女人的西丽却依然是“奴隶”,生活悲惨至极。故事总是集合最经典的情节来冲击人心,而到如今却依然有无数女性没有意识到自己可以决定自己的命运。
NO 03 《走出非洲》【美国】(1985) 凯伦为了得到一个男爵夫人的称号远嫁肯尼亚,然而男爵夫人的头衔并没有给凯伦带来美满的婚姻生活,在一次打猎遇险时,凯伦邂逅了年青的英国贵族邓尼斯。 在遭遇婚姻的破裂和丈夫出走之后,凯伦独立承担起经营庄园的责任,而在劳动的过程中,她渐渐与种植园里的仆人们产生了深厚友谊,与邓尼斯的关系也有了进展。然而一次大火却让凯伦不得不出卖庄园从而缓解经济的拮据,不久,邓尼斯驾机意外身亡…… 电影改编于丹麦女作家伊萨克.迪内森的自传体小说,然而她本人的经历要比电影曲折坎坷的多,在非洲的17年是凯伦一生最丰富最美丽也最伤感的回忆。 非洲将凯伦从塑身衣中解放了出来,非洲的人与事业将凯伦的天性从传统的束缚中释放了出来。在这片土地上,她争取到了基库尤人的权利,她赢得了当地白人的尊重,她赢得了基库尤人的崇敬和爱。 她也失去了丹尼斯,失去了那个肯放弃天性的自由而陪着她守着她的男人,最终,她却不得不离开这片她深爱的土地。 其实那样的境遇,一个养尊处优的女人想要活下来都很不容易,然而凯伦却从一个轻率女孩,成长为一个坚忍不拔、成熟自信的女人,有价值、独立而强大,就像斯嘉丽。
NO 04 《人·鬼·情》【中国】(1987) 50年代,秋芸的父母在戏班子里搭档唱《钟馗嫁妹》,小秋芸暗地里偷着学戏。后来母亲与人私奔,父亲(李保田饰)欲带她回乡,但秋芸迷恋戏曲艺术,坚持要学戏。父亲无奈,只好教她唱男角,秋芸学艺刻苦,很快就成了戏班里的台柱。 在一次演出中,她被省剧团的张老师选中,正式进入剧团。在学习与成长中与张老师互生爱慕,但碍于对方已有家庭,只能黯然分别。十年动乱中她无戏可演,结婚并生了两个孩子。文革后她重返舞台,艺术生命焕发青春,但丈夫却并不支持她的事业…… 导演黄蜀芹后来口述说:裴艳玲(秋芸的原型)是属于那种做人做透了的女人,特别自我,放光的人。后来她和她的丈夫离婚了,和她当时的老师终于在一起了。 想想生活在现代的我们,有多少选了父母推荐的专业,放弃了因为各种原因而不能去爱的人,为了小家庭牺牲自己热爱的事业,有时还要为原生家庭放弃小家庭的美满,只为了这“应该”那“应该”。其实也不能全怪我们自己,在物质水平快速发展的今天,文化环境却是莫名其妙退化着的。 《人·鬼·情》之后,国内有关女性意识的电影至今没有超越,反倒越来越倒行逆施,如今,“傻白甜”成了女主准则,而大眼美瞳锥子脸成了美丽的标准。也难怪一部快三十年的老电影,至今还是最高峰。
NO 05 《心火》 【英国】(1997) 为了还清父亲的债务,法国女孩伊丽莎白与英国贵族查理缔结了一个交易——她给他三个晚上,为他生下孩子,然后安静地离开。 但7年来,她对女儿日思夜想,同时令她念念不忘的,还有当时与查理之间若有若无的感情。她来到查理家当露易莎的家庭老师,查理惊恐要她赶出家门,最终只答应给她一个月时间教导调皮的女儿…… 在成为情人、妻子、母亲以及任何角色之前,首先要成为自己。而最终拥有了伊丽莎白这样一位有着完整独立人格的妻子和母亲的查理和路易莎是幸运的,因为伊丽莎白内心丰饶、无有匮乏,有足够的爱可以给予。 她万事随心,却充满勇气、意志坚定,她会告诉女儿:“你成年后,会失去自由,因为你是女人。你拥有的一切都是你丈夫的财产。 如果你不嫁,只可以做一种行业,这行业会令你一生寂寞一生受辱。社会会剥夺你的自由,但有一样是他们奈何你不了的,他们不可以桎梏你的思想。所以我要你学习读书,我要你活得不必受制于人。” 原本,美丽的伊丽莎白完全可以找一个能够令她衣食无忧的人结婚,用礼金偿还父亲的债务。运气好的话,丈夫踏实可靠对她无微不至,这是那个时代也是我们这个时代大多数女人的追求。 但是百年前的伊丽莎白选择了另一条路,为什么不愿意受制于人?因为源于匮乏的爱终将变成以爱之名的不断伤害。
NO 06 《威尼斯之女》【美国】(1998) 出生于贫穷家庭的维罗妮卡与青年贵族马高相恋,于此同时她的闺蜜也就是马高的妹妹被家族安排嫁给了富有的老头,维罗妮卡受到冲击明白马高也必定会与门当户对的人结婚。 失意的维罗妮卡为了生存,在前政妓母亲的帮助下,选择了政妓之路,并通过拥有全威尼斯的男人而拥有了她心爱的人。不久战争爆发了,国家陷入危机和惶恐之中,维罗妮卡为国家利益挺身而出。然而战后她却成为众矢之的,被抓捕并作为女巫接受审判…… 这个就是上面伊丽莎白说的唯一可供选择的行业。 维罗妮卡·弗朗科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著名女诗人,我读到的一些以那个年代为背景的小说里,总会提到她。 但是,电影的结尾实在太浪漫化了,历史上的维罗妮卡从业到近60岁,她确实经历过那场审判,却没有跟谁白头到老,毕竟这是一个普通的商业片。但还是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 任何时代都有一种培养女性的标准,马高的妻子就是一个非常标准的贵妇,她坐得端正面无表情,丝毫没有抑扬顿挫的告诉丈夫,自己爱他要给他生儿子。 作为现代女性,看这段时觉得有点惊悚,然而可悲的是,她所执行的准则,明明就是男权社会制定的教科书,她才是那个“模范生”。 然而她哪里知道,这套标准本身就是为了压制她的头脑与魅力,好让她无知且顺从。最终,当她在法庭上听着情敌的宣言,看到丈夫和全威尼斯的男人都在保护那名“差等生”的时候,她落泪了。不是哀伤,而是震撼,震撼于竟然还可以有这样的人生。 幸运的是,我们的生活比那个时代好了太多太多,不需要去出卖色相就可以读书、去从事各种职业,然而却又有了新的标准来框定我们,所以想要活出自己,同样需要有跳出固有思维的勇气和智慧。
NO 07 《艾薇塔》【美国】(1996) 贫苦的乡村私生女艾薇塔和红歌手一夜情后,就以此为跳板踏上了前往布宜诺斯艾利斯之路。然而,幻想中的好日子并没有到来,15岁的艾薇塔被抛弃在陌生的城市里,唯一的资本就是自己的美貌。 之后的十年中,她经历了种种挫折和攀爬之后,她成为了一名成绩不俗的女演员,并在慈善会上结识了宣传民主平等的贝隆上校,二人情投意合。 从此艾薇塔登上了政治舞台。不料,没过多久,贝隆就被当局送入监狱,万念俱灰…… 艾薇塔·贝隆是前阿根廷总统夫人,被奉为国母和最美丽的女人。她瘦小却充满无穷的力量,极具演讲和表演才华,为穷苦人民更为自己的政治理想燃烧着自己的生命。 她为阿根廷妇女赢得了投票权等一系列权利,并在病床上投下了阿根廷第一张属于女人的选票,却于33岁英年早逝。 在她离世三年之后,贝隆政府被推翻。然而艾薇塔却至今深受阿根廷民众爱戴,她的头像被印在高额货币上。 很多女人看似在走着类似艾薇塔某一阶段的路,然而这骨子里却有很大的不同。女人是有很多种的,出身无法选择,她只有依靠美貌去生存,然而如果只拘泥于此,就不可能创造出如此的神话。 艾薇塔有着强烈的出人头地的追求,她知道自己有什么,知道自己要什么,更清楚该怎样去获取。 抛开意识形态不谈,她在苦苦挣扎中没有被环境所同化(被同化掉会活得容易点),而是用自己柔弱的身体和无比坚定的意志去创造理想中的世界,为与她有着相似童年的孩子创造机会,所以才成为了阿根廷人民的精神领袖。
NO 08 《蒙娜丽莎的微笑》【美国】(2003) 上世纪50年代,美国女性的社会地位表面看来有了明显提高,然而在如威斯理般著名的女子大学里,教师们教授学生,仍是一切围绕将来的好姻缘打转,并不鼓励她们主动获取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也不注重培养她们的心里素质。 美丽成熟的凯瑟琳大学毕业,怀揣理想和热情来到该学校担任艺术史教师时,便因想散播自由的种子碰壁连连…… 这部电影从正面描写了女性追求自我价值,其中探讨了包括离婚、结婚、婚外恋、女性与家庭的关系等等。我们常常会追问自己什么是自己需要的?自己到底在干什么?或是自己应该干什么? 一个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在受到挑战时,很多人无所适从。其实很简单,坚持自己的内心。 女性意识的觉醒,并不是要把自己变成另外一个样子,那样就变成了另外一种束缚。从社会的期待中,从父母的希望中,让独立的自我意识茁壮成长,成为更好的更快乐的自己,这不仅仅是女性的课题,而是属于每一个人。
NO 09 《成为简.奥斯汀》【英国】(2007) 简的母亲竭力为她撮合婚事,对象是上层社会的有钱人。 但是简不接受没有爱情的婚姻,认为女人要靠自己的能力去养活自身,于是,她拒绝贵族瓦斯莱先生的求婚。后来,她遇到了年轻的爱尔兰人汤姆·勒弗罗伊,他长相英俊、聪明过人但也十分拮据。 汤姆对简单纯朴的乡村生活毫无兴趣,但是不久就发现了与自己心灵相通的简,两个人彼此找到了无数共同的兴趣爱好。 然而汤姆家人并不赞成二人婚事,汤姆决定携简私奔,然而,如果他们选择了逃跑,所有的一切都将毁于一旦:家人、朋友和财富…… 简.奥斯丁一生创作了六部小说,被有一些学者成为19世纪英国女性意识觉醒第一人,后人根据她与姐姐的书信而创作了这部电影。 在简生活的那个年代,女人的全部价值就在于做好女儿、好妻子、好母亲,除此之外的聪明才智,不仅不在评判的范围里,甚至是要遮掩起来,以防被认为是不守妇道而影响了婚姻价值。 而简,从拒绝无爱的婚姻,到选择为爱私奔,再到放弃爱情选择成为作家终身未婚,都由简坚持自己做主,她打破社会常规所做的这一切势必会遭到讥讽甚至攻击(现在也一样),然而旁人的眼光不会干扰到一个独立的女人。 有人为了简终身未婚而唏嘘,总是拿汤姆却结婚生子了说事,就好像简傻乎乎的为了汤姆耽误了自己似的,其实简就是为了自己,不愿陷入无爱的婚姻而已。 写“找个好人就嫁了吧”的人到底哪来的自信人家女孩子离了你就该万念俱灰无法再爱了?有人劝女孩子赶紧结婚时说:“孩子能证明你在这个世界上活过。”这到底是有多无能才能想到这种说辞?孩子要证明自己还不够还得证明家长,这是要把孩子累死吗? 还有那些说“女孩子那么努力干嘛”的这些人不是蠢就是不怀好意,切莫上当。
NO 10 《冰雪奇缘》【美国】(2013) 在阿伦黛尔王国有两位可爱美丽的小公主,艾莎和安娜,艾莎天生具有冰雪魔法,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能力越来越强难以控制,甚至险些夺走妹妹的生命。 为此国王紧闭宫门,也中断了两姐妹的联系,艾莎的魔法也被用手套掩藏了起来。父母过世后,艾莎被加冕为女王,各国王公来贺,艾莎战战兢兢,唯恐被人识破隐藏了多年的秘密。 然而,此时安娜却与初次见面的邻国王子汉斯一见钟情,决定结婚,这个消息让艾莎情绪失控露出了马脚,无尽的冰雪也让阿伦黛尔陷入了绝境…… 这部动画片最被人津津乐道的就是王子变成反角,而公主救公主的戏剧突破了,公主成长了起来,不再需要王子的拯救。而故事为什么会是双公主,又为何其中一个公主会有魔法? 艾莎生来与众不同拥有魔法,然而人们不认为魔法是一种才能(有没有觉得这“魔法”就像简的聪明才智),因此艾莎被压制,乖乖的戴着手套去做一个普通的公主。 魔法是艾莎天性的力量,而手套则是对天性的压抑,在加冕仪式上,艾莎面临着选择,继续做人们心目中的“正常人”,还是摘下手套释放天性?艾莎像无数女孩一样,对此感到恐惧。 然而追求自由的安娜扯掉了艾莎的手套,激烈的冲突让艾莎选择了逃避,她为保护自己而建立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城堡并在这个城堡中尽情释放。 然而,这并不够。迈出成长的脚步,就会把自己陷在一个未知的境地,因此这是一个会痛的过程,真实的自己可能会让模具里的自己受伤,然而当内心的欲望再也无法抑制,看清了自己,却在现实中找不到出路。 就像城堡里的艾莎,城堡即是防御,也是牢笼。 幸而安娜与艾莎一体两面,她没有放弃去寻找艾莎,无所畏惧的爱并接纳了艾莎的一切,她们共同努力让这份天性重获自由,美丽、充满创造性,为自己的国度带来了夏天。艾莎与安娜加在一起,就是一个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过程。 而历经了这一过程而最终找到了自由的女人,无疑都是最有魅力的女人。 江水九歌 这篇我看完超感动,眼眶都湿了。 说点题外,本周的“影单”是娜娜两周前就整理自己收藏的电影、按时间顺序梳理、重读了相关书籍、连续写了好几个夜晚才完成的! 念书那会儿,我叫她“百科全书”,因为她记忆力超群、涉猎还广,无论问她什么她都知道,于是我就臭不要脸地把她当行走的“百科全书”用! 版权声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