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喝酒的三大人生境界,你在第几?

 学国学网 2017-05-31

芸芸众生皆饮酒,却很少有人觉得喝酒也是个人生修炼。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读书有三大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其实,喝酒,也是可以用这三重境界来区分的。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昨夜大风一场,吹落满树绿叶,登高远望,无尽天涯路在眼前,心底甚是迷惘。这是喝酒的第一个境界,也是大多数人所停留的阶段。


处于这种境界的人往往平时都不怎么喝酒而且觉得喝得多便是厉害,他们喝酒的时候往往是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酒局上,像生日宴、喜宴、丧宴、同学宴、谢师宴等等。


这种情况下一般都是六人以上坐一桌,大家基本上不是全认识,即使全认识感情也没有那么要好,还有可能夹杂着利益关系,大家相顾无言只好以酒来打开话题,但心里却是迷茫和复杂的。


这酒该怎么喝,喝多少,这桌上有领导我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等等,有时候一顿酒喝下来,心理活动都能出本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了。

⊙声明: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本文来源:学国学网(ID:lexueguoxue)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为了坚定的目标,身体上受苦也不在乎。


这种境界的人就很少了,他们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酒鬼”、“饮客”,一周能喝上四五次酒,却又不像酒精依赖者那样疯狂,而是甚为讲究。


鲁迅先生笔下孔乙己便是这种境界人群的杰出代表,生活再窘迫,也少不得那两碗小酒,一碟茴香豆。


这种境界的人喝酒时一般是独自一人,或两三人凑在一起,最多不超过四个人,或是在大雪天的屋里煮一小锅鲜鱼,或是在黑夜的烛光下摆一盘花生豆。


大家用小杯装酒,慢慢品,细细饮,谁也不肯大声喧哗,就这么让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溜走,享受生命中难得的惬意。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第三重境界,就像武侠小说中所讲的“以气御剑”,乃是喝酒的最高境界。


在这个境界的人,古往今来只有刘伶和李白二人,酒在他们这里,便超脱出了酒本身的概念,而是幻化成天地万物。


酒造就了刘伶这个“千古醉人”,喝酒让刘伶喝成了中国历史嬉皮士第一人,宇宙万物也不过是手中一坛酒,恰如李白所言“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李白本身就更是一个传说,余光中在他的《寻李白》中说的清清楚楚——“酒放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此乃喝酒的至臻之境,我等凡人只能仰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