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相传在宋朝端午节这日的西湖边,开医馆药材铺的许仙好心避邪解毒,喂了贤妻白娘子一碗雄黄酒,却无意破了她的千年修行,现出了白蛇的原型,惊吓了许大官人。
此可谓我国民间妇孺皆知的端午故事,其实也是药物中毒的案例。药物中毒治疗包括评估和处置:
评估:包括识别药物中毒、鉴别涉及药物、评估严重程度和预测毒性。
处置:肠道去污(精神状态正常时,推荐活性炭,1 g/kg;最大剂量 50 g),针对性解毒(解毒剂),促消除(补液等)及支持治疗(稳定气道、呼吸和循环)四个环节。
本文特别总结一些常见的药物中毒如何予以治疗。
此类是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常用药物。临床常用如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喹酮、格列齐特等。本系中毒后对糖代谢有严重影响外,亦可损害消化、造血系统及肾脏等器官。
同时磺胺类药物、双香豆素和磺脲类药物竞争肝药酶代谢,使得血药浓度突升;阿司匹林也会与本系药物竞争血浆蛋白结合,促进后者游离组分升高。
低血糖通常表现为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的症状。当然最常见的症状包括意识模糊、人格变化、出汗及震颤,但共摄入物可能掩盖症状。
1. 丙戊酸(VPA)
口服吸收快,半衰期 9~15 h,老人半衰期延长,易中毒。摄入 200 mg/kg 以上 VPA 和/或血清浓度大于 180 mg/L 的患者通常会开始出现一定程度的 CNS 抑制。大量误服可引起脑部严重损害(如轻至中度嗜睡到昏迷或致死性脑水肿),高血氨、及对心脏传递系统(室上性心动过速)、肝酶代谢系统的明显损害。
对于任何已知或怀疑过量使用的患者,都应该测定血清浓度,并每 2~4 小时,连续评估;VPA 的浓度范围为 50~100 mg/L。
VPA 中毒治疗的基础是支持治疗
2. 卡马西平(CBZ)
口服吸收缓慢、血药达峰时间 2~6 h,半衰期 19~33 h,治疗血药浓度 4~12 μg/mL,毒性表现为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浓度超过 40 μg/mL 时与呼吸暂停、肌张力障碍、低血压和昏迷的风险增加相关。
轻度中毒时,见重度头晕头痛、共济失调,震颤;重度中毒时表现为昏睡、癫痫发作、低血压或心律失常,也可见抗胆碱能毒性症状(如过热)和体征。
3. 苯妥英钠
本物口服后,血药达峰 4~6 h,半衰期 22~30 h。中毒不致命但是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的抑制,轻到中度(血药低于 40 mg/mL)的体征表现为眼球震颤、共济失调、言语不清; 更高浓度表现为精神状态恶化乃至昏迷。
中毒反应也可见心律失常、肝损伤、过敏性皮疹、骨髓抑制、颜面潮红、血压下降等。症状需与低血糖、Wernicke 脑病、酒精中毒等鉴别。
1. 对乙酰氨基酚
应用最为广泛的解热镇痛药物,美国认可的成人最大日剂量为 4 g,儿童为 80 mg/kg,而中国推荐成人最大剂量为 2 g。美国接近一半的急性肝损是由对乙酰氨基酚引起,口服治疗剂量,1.5~2 h 达峰。半衰期 2~4 h,并在肝损情况下延长。
其毒性产物需要 CYP2E1 活化,所以如卡马西平、苯妥英、异烟肼、利福平、SMZ~TMP 联用可能导致肝损恶化。其引起的肝损起病急、进展迅速,以肝酶(AST、ALT)显著升高 (>3000U/L) 为特征,并与 PT 延长相关。其中毒症状起初较轻且无特异性,0.5~24 h,表现为呕吐、恶心、出汗、嗜睡;24~72 h,肝毒性开始显著;72~96 h,肝功能异常达到顶峰,伴随 PT 延长、低血糖及乳酸中毒,可能出现肾毒性;4 日~2 周,进入恢复期。
或采用 72 小时口服方案,负荷剂量为 140 mg/kg,其后,一次 70 mg/kg,每 4 小时 1 次,共 17 次;大剂量口服可能有呕吐风险。出现 呕 吐、口服服药禁忌及肝衰已经开始患者,建议静脉通道给予。 由 ALT 和血清药物浓度判断是否停药。
2. 布洛芬
布洛芬是 NSAIDs 类解热抗炎镇痛药物的代表,其口服达峰时间在 0.5~15 h,半衰期 2~2.5 h。急性 NSAID 过量一般比较轻微,中毒者出现呕吐、恶心、嗜睡、昏迷、惊厥,可见代谢性酸中毒,心律失常、急性肾损伤,肠胃道出血。
摄入量低于 100 mg/kg 不太可能导致明显症状,严重过量为摄入量超过 400 mg/kg 时。急性肾损伤常见于有效动脉血容量不足、基础肾功能不佳患者中。
具有抗胆碱性质的众多药物过量都可能导致中毒,如抗组胺药物(苯海拉明)、三环类抗抑郁药(阿米替林)、莨菪碱类等。可见皮肤血管扩张、无汗且高热、瞳孔扩大、尿潴留、心动过速及肠鸣音减弱、精神状态改变。
可分两类,以地平类为代表的强效血管扩张剂,另外一类是以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代表的,弱血管扩张剂但有强的心脏传导和收缩性抑制作用,后者因而心脏毒性大。摄入超过常规剂量 5~10 倍,即可出现严重中毒,可见包括嗜睡和意识模糊,及低血压、心动过缓、肺部湿啰音和心力衰竭。
过量的患者,大多会在摄入后 2~6 小时内出现症状,缓释剂型可能更长。心动过缓和低血压是最常见的反应,严重者可见显著心肌抑制和心源性休克。还可见精神状态改变、支气管痉挛及低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