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厉害了,海昏侯墓马蹄金铭文重构书法史 ,楷书至少产生于西汉?

 脩心 2017-05-31


麟趾金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简牍令人着迷,现在又有专家盯上了出土的马蹄金和麟趾金。因为上面的刻有“上”“中”“下”三种文字,至今无法猜出其中奥妙。


马蹄金,就是形如马蹄。麟趾金,顾名思义,就是状如麒麟之足。《汉书·武帝纪》里说:“汉武帝祭天,得到一只白麒麟,便赏馈与宗庙,所以将黄金改铸成马蹄金或者麟趾金,增添祥瑞气氛。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徐长青介绍,汉武帝把马蹄金和麟趾金分赐诸侯王,暗示带领他们一起成仙。因此,马蹄金和麟趾金就好像今天的纪念币。 


书法理论家郭志鸿指出,马蹄金和麟趾金上的文字,归于楷书。尤其是“中”字形略长方,横平竖直,笔画粗细一致,没有提按变化;起笔收笔的直切面,还有“口”的四个转折均为90度直角的外在形式,更是现代的黑体字。


马蹄金


现代美术字现身于2000年前?在西汉,就有了楷书?人们已经熟练掌握铸造技术,可为什么不用篆书、隶书、汉简等通行字体,偏偏选用了名不见经传的“美术字”的楷书?



郭志鸿推测,大多数人认为楷书成熟于三国或者西晋时期,而在西汉时期,楷书是新个鲜事物,为皇家所独享。也就是说马蹄金上的楷书,重构了中国书法历史。



从形制上看,马蹄金“上”和“下”大小基本相同,而“中”字明显偏小。“中”字它的背板上有十分明显的切割、补丁、焊接、磨锉的形态和痕迹。可见,“中”字是先铸造在一块金板上,割裁后再焊接到马蹄金上。海昏侯的麟趾金也“上”“中”“下”铭文。三个字的大小、规格、形态、笔画、结构、气息较为统一。



今天,我们通过对海昏侯墓马蹄金、麟趾金铭文的考释,将楷书的产生时间定格于西汉,这是对历史认知的挑战、对固有观念的挑战,不得不让人们重新审视和梳理中国书法史、中华文明史,也会将这个紧扣千年的认知链条调整位移,重新链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