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与现实的对话:叙述与符号

 昵称535749 2017-06-01

2017-05-31 04:01 | 豆瓣:Pike

格雷厄姆·格林的故事提供了一个对话的机制——在框架之间、在符号之间、在爱情与现实之间,这样的机制于沟通和对抗中充满了悖论感。小说前言引用:“痛苦会进入这些地方,以使它们能够存在”,痛苦刺破了虚无,灵魂从理想坠入现实开始存在。

小说构建的第一个框架是莫里斯的写作,格林以“我”的视角与口吻将故事纳于笔下,从而掌控了全局的叙述。这样一个框架内,格林是不受空间与时间的任何限制的,“故事没有开头也没有结局”,他信手拈来了帕丁顿车站的废墟,又随意在公共草坪上驻足凝视;“我”作为小说家深以回忆体自豪,当今的叙事随时插入萨拉与“我”旧日的恋情,过往的追忆时又透露出未来的预述。莫里斯在自由的时间与广阔的空间里游走,他得以与任何物事、材料对话。他的主观感受同时得到映射:痛苦、狂热与嫉恨。

第二个重要的框架是故事的侦查与解密结构,格林将其推理的天分探入情爱的纠缠中写作,无疑是具有显著效果的。推理的模式试图理性化、客观地来探求事实真相,但情感之事往往被认为是没有真相的,它诞生于电光火石间的激情。因此对于激情的抑制,成为这两个框架交叠的重合点:莫里斯以回忆的沉静来复述往事,倒成了“狂热”透射而出的反作用力;冷静的推理在雇主与侦探的对话中不断被嘲讽,成为泛滥激情的又一个涌泄口。在这两个叙述框架内,格林取得的最成功的效果,是让读者意识到潜伏在理想化爱的温情之下的残酷无情,他并未采用现代心理学的理式分析,却凭借深刻的洞察恰到好处地还原了被撕裂开的人性之真。在亲密关系中,最令人深刻铭记的是难于沟通的痛苦而非了然晓畅的欢愉。格林依靠莫里斯带着个人色彩的痛苦还原了普遍意义上的情感隐痛,恰如菲茨杰拉德所说:“当你从一个具体人物开始写时,不知不觉就创造了典型。”

故事到第三个框架时发生巨大转折,这是萨拉的日记构成的叙事框架。如果从承接推理框架的要求来看,这一组的选择多半会带来新奇、刺激的回应;但同时,在这个框架内,格林几乎以最为传统的叙述手段表露了萨拉内心的狂热情欲,这当然也就削弱了对话中“悖论”的悲剧性色彩:这一刹那,萨拉的回应几乎使得“我”与她的对话成为了可能。不过重要的是,格林的推理天分最为机警与狡猾,他在萨拉的独白中埋下了“种子”,情节推波助澜,将悬念留置下一阶段。待到悬念揭开,也就不难理解格林的良苦用心了。

最后提到的,对于天主的阐释构成一个贯穿全文的框架。前面读者已经欣慰地看到萨拉直白、坦率地对莫里斯示爱;本德里克斯自己也说过,他爱“坦率……作为个体存在的”萨拉。围绕“主”的解读与发掘,困惑将层出不穷。一个质疑并对宗教信仰做出价值裁决的人能算作真正的信徒吗?格林悄然打开了“符号”的大门。先前的叙述中,我们可以假想格林以宗教之爱象征男女激情欢爱,抑或为他们的交合构置道德域界,毕竟在东西方文学传统来看,这并不算什么稀罕。但随着斯迈思、克朗普顿神父、伯特伦太太的出现,情况变得复杂起来,必须意识到这个框架里存在的多方对话与争执,正是为了充分解读“主”的深厚内涵。也就必须脱离简单的宗教信仰,依靠象征手段指向它所代表的复杂的人生现实。

要寻觅符号,可以举出很多例子。比如二战的背景可以成为一个符号,它可能象征人在现代社会压抑、逼仄的心灵世界;文中的“洋葱”也可以成为一个符号,它成为莫里斯占有欲望与嫉恨的代名词。然而最重要的符号还是贯穿始末(甚至在核心人物萨拉死后仍越发凸显的),极为凝练与费解的“主”。

这样的“主”,会是哪些象征或隐喻?

当莫里斯在记忆中追寻,而萨拉对主许诺时,它既是“理想”又是“命运”,或者说“理想的命运”。萨拉在爱欲的折磨中已经趋于崩溃,在她迷糊之际,狂热的激情让她癫狂,“莫里斯的手从门板下伸出”,幻灭般的现实交替鞭打她的神经。她于是在疯狂中屈于“命运”,但这“命运”到底还是她理想中的,她以为能够一劳永逸取得安宁的“理想命运”。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发现“主”又意味着“道德藩篱与界限”。试想萨拉两岁受洗的意味,“感染疾病一般”,当这样一种吊诡的力量由幼稚攀及一生,或许也可以认定它属于一种潜移默化的道德训诫。这种悲剧性的道德信条折磨了萨拉一生,让她在丈夫与情人、道德与爱欲中煎熬。萨拉所受的折磨又源起于“主”的又一项含义:“同情及安慰”。莫里斯对帕基斯态度、萨拉对斯迈思的对话中,“主”都成为“同情”的纽带。体味他人的内心,去羡慕他人所有的超于自己的自由,从而获得慰藉。如此多的解读当然不会拒斥“主”本有的信仰的属性,当人在悖论的真实生活中无法面对种种挤压,变得“水汽般虚无”,他只得寻找“主”所有的那一份确定与安宁。

简而言之,格林的作品反映了爱情与嫉恨、理想与现实、个性与压迫的主题,难能可贵的是:他以推理架构拉紧了悬念,巧妙融通俗于主流文学之间;又借宗教的“符号”大力抒写爱情的反叛,体现其超越道德畛域的心胸。建构与符号两相辅佐,遂成就了深刻性与经典性并属的伟大作品。

《恋情的终结》


爱与现实的对话:叙述与符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