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物盛而衰,乐极则悲;日中而移,月盈而亏。

 虹72 2017-06-01


物盛而衰,乐极则悲;日中而移,月盈而亏。


                       物盛而衰,乐极则悲;日中而移,月盈而亏。

                                                    ——刘 安

【智海踏浪】

    刘安,西汉思想家、文学家。沛郡丰(今江苏丰县)人。好读书,喜鼓琴,善为文辞,才思敏捷。曾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编撰《淮南子》。《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原称内二十一篇,外三十三篇。内篇论道,外篇杂说。现只流行传内二十一篇,以道家思想为主,兼采儒、名、法。阴阳五行众家思想,一般认为是杂家著作。书中内容繁富,包罗万象,涉及哲学、政治、经济、军事、天文、地理、农学、生物、音律、神话等方面,是我国古代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

    上面这句名言见《淮南子"道应训》:“夫物盛而袁,乐极则悲,日中而移,月盈而亏。” 意思是说:事物盛到极点就会袁败,欢乐达到极点就会生悲。《道应训》,《淮南子》中的一篇。该篇的内容,实际上是老子《道德经》的注文,篇中选择五十个历史故事和寓言对《道德经》作了生动的阐释。其中有一个故事,讲到孔子和他的学生子贡等人去观看桓公的庙,发现一个盛酒的器具,倒进水器具就正,水倒多了器具就翻倒了。就这个现象,在子贡的提问下,孔子讲了一番道理。所节的话是孔子阐述物极必反的道理时说的两句话,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一种规律,具有辩证观点。

【知心小语】

    事物因为内部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逐渐由量变引起质变,发展到极端,在一定条件下就会走向反面,于是有“物极必反”之说。自然规律如此,社会现象如此,日常生活也如此,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有不少名著为此留下名言警句,也很容易找到相应事例加以证明,有关民谚就更是耳熟能详,俯拾皆是。

    战国时期,齐威王很小就继承了王位,他一味贪图玩乐,在都城临淄建造“稷下”宫,让能言善辩的人陪他聊天。一次楚国侵略齐国,淳于髡凭口才请来赵国救兵解围。齐威王摆酒庆功,淳于髡趁机给他讲乐极生悲的道理,帮他成为明君。

    乐极生悲,亦作乐极悲生、乐极悲来、乐极则悲,表示欢乐到了极点,就会转而发生悲伤之事。《史记"滑稽列传》云:“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 从哲学的角度看,物极必反,即任何事物发展到极端时,必然会转为自身的对立面,故而有“否极泰来”、“乐极生悲”之说。上面《淮南子》所说的“物盛而衰”、“月盈而亏”,说的也是这一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乐极生悲反映的是一条情感规律,即两极情感相互依存、冲突、转化的规律。人们在一定的情境中,常常会出现两种性质上恰好相反的情感,如满意与不满意、热爱与憎恨、兴奋与烦闷、轻快与沉重等,快乐与悲哀也是,这就叫做两极情感或情感的两极性。 

   研究与事实表明,两极情感既是相互依存的,又是相互冲突的,而且还是相互转化的,乐极则悲、悲极则乐说的就是欢乐与悲哀相互转化的道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