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虹72 2017-06-01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卢梭

【智海踏浪】

    人是生而自由的,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这是卢梭的一句名言,也是他的名著《社会契约论》的理论基础。人是生而自由的,这一命题是卢梭对于王权专制论者“人是生而不自由”的命题而发。英国王权论者费尔玛就曾提出“没有人是生而自由的”,尽管这一观点和卢梭所认为的“无往而不在枷锁之中”有些许的相似,但其实却是有着本质的不同。卢梭认为,奴隶状态是最不自由的一种状态,但其存在本来就是在强力之下的强者的胁迫和弱者的屈服。“向强力的屈服,只是一种必要的行为,而不是一种意志的行为。”因此,卢梭所说的自由并非行为上的不受限制,而是一种意志的自由。

     而人为什么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呢?因为你一出生,就已经属于人类这个整体了,必须接受属于文明的一切东西。比如说,从你睁开幼稚的双眼,父母就开始教育你——不管你懂不懂;后来,小学教师,后来,中学教师,再后来,大学老师一个接一个地在教育你。每一个教育者都希望你“永远牢记”他们的教导,而这些教导可能是养份,也可能是枷锁——思想的枷锁。

    正因为这个原因,卢梭对现代文明极其反感。他在《爱弥儿》中曾写到:“无论何物,只要出于自然的创造,都是好的,一经人手就变坏了。”人们为了生存创造了文明,文明反过来却成了束缚人的枷锁,成了人不得不接受的东西。人类给自己戴上了枷锁,可打开枷锁的钥匙却找不到了:“我们所有的智慧,都摆脱不了奴隶的偏见。我们所有的习惯都在奴役我们,束缚我们,压制我们。文明人从生到死都脱不了奴隶的羁绊。”

【知心小语】

    卢梭是偏激的,正因为偏激,他才是深刻的。同18世纪的其他哲学家相比,卢梭所起的作用已经不仅仅是启蒙了,他走的更远,看得更远,也正因为此,他的学说才显得如此的悲观。

    卢梭对现代文明的痛恨,对原始社会的羡慕,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了。难怪伏尔泰嘲笑他说:“我还没见过谁要花这么大力气使人退回到四肢爬行的时代。”其实,卢梭也知道人类根本没有回头路,也不可能退回到“四肢爬行的时代”,只能在思想和精神的枷锁里越陷越深,苦苦挣扎。如果卢梭精通汉语,去读一读老子的《道德经》,肯定有很大的认同感。

   人是生而自由的,不错,我们刚来到这个世界上,心灵就是一块白纸,没有任何先入为主的成见。这一点和动物不同,动物靠遗传生存,它们一出生可能就有了生存的基本本领。而人是靠文化和经验生存,我们必须从我们的先辈那里继承所谓的是非、善恶、真假等等观念,否则,就不能称之为“人”。也正因为此,这些观念渗透到我们的身体里,融化到我们的血液里,成了影响我们思想和行动的枷锁,而我们却已经意识不到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卢梭说现代人是奴隶,因为他们已经没有自由的意志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