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这四种行为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

 l523988 2017-06-01

1对孩子过分苛求

很多父母总是对孩子的期望太高,一旦孩子达不到要求,便指责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这会让孩子难以体会成功的喜悦,从而形成自卑的心理。

2过分攀比

父母盲目的拿别人孩子的长处与自己孩子的短处相比,这是不公平的。有些父母甚至常常责骂训斥,讽刺挖苦自己的孩子,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很容易越来越多自卑。

父母这四种行为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

3大棒政策

有些父母性格暴躁,态度专横,孩子稍有不对,就大骂孩子,实行“大棒政策”,老一辈会觉得棍棒之下出孝子,其实“大棒政策”不禁不能从正面教育孩子,还会使他们咋直觉上感觉自己的力量弱小,久而久之就从形成自卑心理。

4包办代替

孩子的自理能力比较差,因此很多时候需要父母的照顾。但是,如果父母对孩子的吃喝拉撒,以至于玩玩具、交朋友等细枝末节都面面俱到,甚至包办代替,不给孩子自己留任何发挥才干的机会,这就会使孩子极少体验到自己的决定、行为所带来的成功感,在无形中产生自卑的心理。

总之,如果一个孩子很少体会过成功的喜悦或者从未得到过他人的赞赏,他的自信心就会收到一直,自卑心理就会日趋严重,一个屡受挫折是很值怀疑自己存在价值的孩子,很容易对自己的前途悲观失望。

孩子出现自卑心理并不可怕,只要父母教育的当,自卑的“丑小鸭”同样可以变成自信的“白天鹅”。

那么父母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去除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呢,其实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1改变形象法

有自卑心理的孩子,说话常常吞吞吐吐,含糊不清,走路也畏畏缩缩,不敢抬头,对这类孩子,父母平时要有意识的改变他们的形象,比如,给孩子传一些及整洁大方的服装,多与孩子交流,同时,告诉孩子走路要阔步昂首,不要畏缩,要自信。

2语言暗示法

积极的语言能使人产生积极的情绪,改变小计的心态,孩子都喜欢听鼓励的话,所以适当的鼓励语言对培养孩子的自信有很好的帮助。因此,做父母的可以有意识的用“妈妈相信你能做好~”“你试着做看看一定会成功的”之类的肯定语言来给孩子打气。

3发挥优势发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同时也有自己的短处和劣势。如果你尝尝用孩子的短处与其他孩子的长处作比较,恐怕连天才都会丧失信心。自暴自弃。相反,如果你能教孩子扬长避短,多强化孩子的长处,就是残疾的人也会充满信心,享受成功的快乐。因此,要想消除孩子的自卑心理,就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和优势,并为他们提供发挥长处的机会和条件,这也是帮助孩子克服自卑心理的关键所在。

父母这四种行为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

4预演胜利法

自卑的孩子一遇到困难就容易退缩不签,不敢行动。对于这一点,父母可以适当的为孩子语言生理。比如,当孩子遇到困难,不敢接受挑战的时候,你可以让他们在脑海中想象完成任务时的胜利情景。这点有点像阿Q的精神胜利法,但这种白日做梦式发的方法,对于帮助孩子战胜恐惧的心理,愉快的接受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5

洗刷阴影法

失败的阴影是产生自卑的温床,有自卑心理的孩子遭遇的挫折与失败比一般孩子要多得多,而遇到东阿失败越多,她的自卑心理就越严重,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即使洗刷孩子失败的阴影是客服自卑、保持自信的重要手段,洗刷失败阴影的方法很多,比如,你可以帮助孩子将失败当成学习的动力,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从失败中学习和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为下次取得成功做准备,可以教孩子有意的将那些不愉快的,痛苦的事彻底忘记,或者让孩子多想想原来的成功,用成功的经历去抵消失败的阴影。

6

逆向比较法

俗话说,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通过逆向的比较,就是用自己的长处与别人的短处相比,对于“羡人之长,羞己之短”的孩子来说,才用这种逆向比较法,对于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达到心理平衡,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