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早本《红楼梦》是什么样子?

 风临酒把2 2017-06-01

《红楼梦》的早本究竟会是个什么样子呢?在乾隆年间有位叫富察·明义的人写过一本书叫《绿烟锁窗集》,其中有《题红楼梦》绝句二十首这应该算是今天我们能够发现的最早的关于《红楼梦》的诗,他看到的本子应该跟我们今天看到的不一样,是比较早的本子的可能性很大,所以我们应该仔细体会一些这些诗中的情景跟我们现在看到的内容究竟有那些差别,看看这些诗都写的什么情节:

佳园结构类天成,快绿怡红别样名。

长槛曲栏随处有,春风秋月总关情。

这首诗对大观园的概括描写,似乎大观园从来就有,没有提到建造过程。从后面的诗我们可以大致看出富察·明义是按书中先后顺序写的,这意味着大观园在一开始就有,其实这样设计也是很有象征意义的。

怡红院里斗娇娥,娣娣姨姨笑语和。

天气不寒还不暖,曈昽日影入帘多。

这讲的是怡红院里日常生活情趣,宝玉和一帮女孩儿们快快乐乐地过日子。

 

潇湘别院晚沉沉,闻道多情复病心。

悄向花阴寻侍女,问她曾否泪沾襟?

这讲的是潇湘馆黛玉多情爱哭之事,似乎有宝玉问紫鹃关于黛玉为什么哭鼻子之事,今本未见。

 

追随小蝶过墙来,忽见丛花无数开。

尽力一头还两把,扇纨遗却在苍苔。

这首讲的是宝钗扑蝶,追过了墙,因为用力过大将扇子遗落在地上,内容应多于今本宝钗表现得很生猛,大有扑不到不罢休的架式。

 

侍儿枉自费疑猜,泪未全收笑又开。

三尺玉罗为手帕,无端掷去复抛来。

这首讲的是宝玉送来两条旧让黛玉很感动,与今有区别,今本中黛玉看到手帕以后由哭转为喜,于是开始写诗,宝玉因为被父亲打而躲在床上不能前来。而这首诗描写黛玉与宝玉将手帕抛来抛去的,似有打情骂俏之意,看样子宝玉没有受伤。

晚归薄醉帽颜欹,错认猧儿唤玉狸。

忽向内房闻语笑,强来灯下一回嬉。

这首讲的是宝玉醉归认错了人,今本将晴雯当成了袭人,然而早本是另外两个丫头。随后并没有撕扇的情节,而是宝玉进屋其他的丫头们嬉戏

 

红楼春梦好模糊,不记金钗正幅图。

往事风流真一瞬,题诗赢得静功夫。

这首讲的应该是指宝玉大观园题对额时回想起梦游太虚幻境的情景,说明在早本中已经有正副钗这样的安排了。

 

帘栊悄悄控金钩,不识多人何处游?

留得小红独坐在,笑教开镜与梳头。

这首讲的是怡红院里别的丫头都不在,于是宝玉为小红篦头,而非今本的麝月有专家认为这里的“小红”是泛指女孩儿,似乎不太合理,应该还是小红,说明早本的差别还是满大的。 

红罗绣缬束纤腰,一夜春眠魂梦娇。

晓起自惊还自笑,被他偷换绿云绡。

这首讲的应该宝玉趁袭人熟睡之际偷换系腰汗巾之事,与今本接近

 

入户愁惊座上人,悄来阶下慢逡巡。

分明窗纸两珰影,笑语纷絮听不真。

这首似乎是指元宵夜宴之间,宝玉回房遇鸳鸯袭人说话一段然而今本中二人的对话聊得哀声叹气的,根本就不是笑语,而且宝玉听得很清楚,而不是听不真。

 

可奈金残玉正愁,泪痕无尽笑何由?

忽然妙想传奇语,博得多情一转眸。

这首似指宝玉祭金钏,茗烟插科打诨然而与今本相差较大。 

小叶荷羹玉手将,诒她无味要她尝。

碗边误落唇红印,便觉新添异样香。

这首似指白玉钏亲尝莲叶羹,口红印在了碗边之上,这个细节今本未见。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白玉钏因为姐姐金钏之事而态度很不好,给宝玉脸色看。

 

拔取金钗当酒筹,大家今夜极绸缪。

醉倚公子怀中睡,明日相看笑不休。

这首讲的是似乎是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与今本有些区别,居然有人在宝玉的怀中睡着了。

 

病容愈觉胜桃花,午汗潮回热转加。

犹恐意中人看出,慰言今日较差些。

这首应该是专门描写黛玉病态,今本不见 

威仪棣棣若山河,还把风流夺绮罗。

不似小家拘束态,笑时偏少默时多。

有人认为这首描写的是凤姐,然而凤姐可不是“笑时偏少默时多,而是她出场总是笑个不停。我觉得相比较而言更象写宝钗突出了“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的特点。

 

生小金闺性自娇,可堪磨折几多宵!

芙蓉吹断秋风狠,新诔空成何处招?

这首写的是晴雯之死宝玉为其写了《芙蓉女儿诔》。

 

锦衣公子茁兰芽,红粉佳人未破瓜。

少小不妨同室榻,梦魂多个帐儿纱。

这首写的是宝玉和黛玉自幼关系密切,然而二人后回婚姻成了泡影。 

伤心一首葬花词,似谶成真自不知。

安得返魂香一缕,起卿沉痼续红丝?

这首写的是黛玉之死之前的黛玉的《葬花词》黛玉之死的的重要的伏笔这一点非常重要。

 

莫问金姻与玉缘,聚如春梦散如烟。

石归山下无灵气,纵使能言亦枉然。

这首讲的是宝玉弃宝钗而去,贾家美好的日子结束,通灵玉归大荒山

 

馔玉炊金未几春,王孙瘦损骨嶙峋。

青蛾红粉归何处?惭愧当年石季伦。

这首讲的是贾家家败宝玉展眼落破成了乞丐那些美少女们不知下落

整体来看,这个本子上的故事比较简单,就是宝玉跟女孩儿们瞎玩瞎闹的故事,没有看出宝、黛、钗的三角恋有多激烈,也没有过多关于贾家主子的描写,直到玩得贾家家败了为止。与我们现在看到的本子比,后面的故事中黛玉早死,宝玉与宝钗结婚,最后宝玉弃宝钗而去的框架还是一致的。通过这二十首诗,我们可以大致体会到早本的特征,似乎象征意义少了些,更多的是儿女情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