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手机越做越薄,hifi 播放器还那么厚

 ibiwgi 2017-06-02

手机厂商的拼杀如火如荼,摩尔定律的集成化大趋势、以及营销噱头的驱动,促成了 ' 超薄 ' 智能手机的军备竞赛,看看各家现役旗舰的参数:三星 s8 为 8mm、iPhone7 则是 7.1mm,而华为 p10 更是薄至 6.98mm。在一天一充都没法保证的基础上,厂家为了够 ' 薄 ' 也是拼了。

从上到下:S8、P10 Plus、iPhone7 Plus

更有甚者,比如加拿大皇后大学在 2011 年的概念手机—— 'PaperPhone'(纸手机),与信用卡一般的厚度,配备了一块 9.5cm 长的柔性电子墨水屏,重量仅 iPhone4 的六分之一,可实现与一般智能手机完全一致的功能,当然造价也高达令人咋舌的 10000 美金。

那薄如蝉翼的未来经不起谁来拆 ...

与手机的画风完全相反,HiFi 发烧友的装备往往是这样的:

总价约 20000 元的英国 Chord Hugo 解码 日本 Mass-Kobo 404 耳放

高贵冷艳的 AK380,不上个背夹都不好意思叫旗舰:

光这个金属制的耳放背夹就要接近 5000 大洋

连索尼大法也要凑个热闹,和简单轻便的 Walkman 有 ' 背道而驰 ' 的感觉啊 ...

旗舰款的平衡解码耳放一体机:PHA-3

为何 HiFi 硬件反而越做越厚,然后发烧友还越发喜欢这样的 ' 砖头 '、' 炸弹 ' 呢?

不是真理的真理——同价位,分立好于集成

对于性能(音质)至上的 HiFi 发烧友来说,为了音质的一点点提升(可能就是 90 分 -95 分),可以接受硬件层面的巨大改变,和台式 PC 与笔记本电脑类似,更大的体积带来了更充裕的空间,可以放置更多独立、高品质的分立硬件,比如独立显卡、独立声卡、水冷系统等等,以发挥更趋极致的性能。

分立硬件的真正作用——消除模拟电路的音质瓶颈

数码时代,音乐从产生到被人耳听到,必须经过从数字到模拟的过程,数字拾取的只是 0/1 这样的二进制,而模拟则是真正的波,人耳无法感知二进制,而只能感受波。数字电路部分需要的是对二进制序列精准的拾取,而模拟部分则需要对波进行低失真的放大和适当的修饰,最后经过扬声器(耳机、音箱)的回放,变成了实际听到的 ' 音乐 '。因此,对实际听到的声音水准影响更大的是模拟部分。

各种不同的模拟信号波形,若反映到听感上就会有明显的差异

不是不想做,而是做不到——音质和体积成正比

与 PC 不同的是,音频发烧的硬件似乎并不太符合摩尔定律,最优质的硬件往往无法实现更小的体积,比如石机(晶体管)功放里电源部分的滤波电容、或者胆机功放里的电子管等,以目前的工艺水准,想用迷你元器件达到与这些大家伙相同的电气性能是件颇为困难的事。

市价约 30000 元的 Woo Audio WA5 电子管耳机放大器

'HiFi 手机 ' 其实并不 'HiFi' ——光有独立芯片还远远不够

目前的播放设备,无论是手机还是专业播放器,在数字部分的性能差别远小于模拟部分,一些 HiFi 手机采用的解码芯片甚至比大多数 HiFi 播放器更高端,因此,在数字信号拾取的精准度上,即使是手机也并不糟糕,但模拟部分就大不一样了,好一些的音乐手机会采用独立运放(模拟电路的核心元件),不过,对于最终的音质而言,光有独立运放是远远不够的。

采用 ESS 最新旗舰解码芯片 ES9038、配合三颗 OPA1622 运放的的 vivo Xplay6 手机

分立硬件高音质的真正秘密——好的供电与周边电路是关键

对于模拟电路来说,电源是一切能量之源,没有优质的供电,再好的运放芯片也没法发挥理论上最佳的性能,普通手机的供电电压普遍在 3.7V-4.2V,耳机口的推力(最大不失真输出功率)往往低于 20mW(32Ω 负载下),而独立的 HiFi 便携耳放电压大多在 9V 以上,相同负载下,独立耳放推力基本都高于 100mW。更高的推力,意味着可以更好的控制耳机单元振膜的运动,从而更好的驱动耳机,发挥出 HiFi 耳机应有的实力。

采用双 9V 供电的 GoVibe Sharps 耳放,推力为 200mW/32Ω,是普通手机推力的十倍以上

HiFi 说到底,就是避免错误、或者一旦犯了错误不断修正的一套过程,这些错误包括各种各样的杂讯、信号干扰,反映到听感就是音乐中夹杂的细微噪声、歌手或者乐器扭曲的音色、声音浑浊听不清楚、声场又挤又乱。对于模拟电路来说,任何一点小改变都可能对最终的声音有很明显的影响,到了高端的级别更是如此,可谓 ' 牵一发动全身 '。所以好声音除了好运放之外,还需要周边电路配合,比如为了阻抗匹配、平滑耳机特性曲线的输出电阻、过滤特定频段模拟波的滤波电容等等。

由 DIY 玩家仿制、优化的拜亚动力 A1 耳放电路

原网页已经由 ZAKER 转码以便在移动设备上查看查看原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