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俭有“四益”:德寿神气俱,则奢靡危亡远

 杂货店伙计 2017-06-02

贪官何以成为贪官?

成为贪官的原因很多

原因有很多,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其中主观的,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追求奢靡,由奢而贪,最终堕入万劫不复之境。奢侈、奢靡,害人不浅。古人对此早有深刻认识。《左传》就明示:“俭,德之共(通“洪”)也;侈,恶之大也。”战国思想家墨子说:“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唐代褚遂良认为:“奢靡之始,危亡之渐也。”

其实,只有戒除了奢靡,才会减少贪腐。换句话说,只有生活节俭,才能为官廉洁。正如清人张圻在《答周仲和书》中所说:“居官之所恃者,在廉。其所以能廉者,在俭。”因此,我们说,俭是廉德的题中应有之义。

俭则无贪淫之累,所谓无欲则刚;奢则渐起贪欲,贪心不足蛇吞象,必致无穷后患。因此,历史上的圣哲贤达,皆对俭德倍加推崇,而对奢靡深怀警惕。

俭则无贪淫之累

春秋时期的晏婴,历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以贤明、节俭闻名于世。司马迁称赞他说:“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意思是,用餐时不吃两种以上的肉,他的妻妾也不穿丝绸制的衣服。

晏婴平时上朝,总是乘坐一辆劣马拉的破旧车子,有时甚至步行。景公觉得他乘坐的车马与他的身份太不相称了,便多次派人送去新车骏马,却都被他拒绝了。景公很不高兴,责问他为何不收。晏婴说:“您让我管理全国的官吏,我深感责任重大。平时,我反对奢侈浪费,要求他们节衣缩食,以减轻百姓的负担。我若乘坐好车好马,百官们便会上行下效,奢侈之风就会流毒四方。假如真的到了那个时候,恐怕就再也无法禁止了。”

俭,作为中华的传统美德,古往今来,人们还进行了很多阐述。三国名相诸葛亮有名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宋代范仲淹在《家训》中也讲:“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为官者能够做到俭,往往就会成为清廉之官吏。清末名臣曾国藩曾经给他的弟弟曾国潢写过一副对联:

俭以养廉,誉洽乡党;

直而能忍,庆流子孙。

联意是节俭寡欲可使人廉洁清明,自会受到乡邻的敬重和赞誉;正直诚恳而又节制性情,福祉就会遗留给子孙后代。而清人汪辉祖则直言不讳地说:“欲为清白吏,必自节用始。”

“欲为清白吏,必自节用始”

而俭之为德,不仅可以养廉,而且益处多多。清人高拱京对于俭的益处、意义有一段深刻的论述。他说,俭有四个益处:人的贪念和淫逸,都是由奢侈而生,节俭则不会有贪念,更谈不上淫逸,所以说俭能养德,这是俭的第一大益处。人所能享受的福禄都是有定数的,如果浪费奢靡,寿命必然短促,而如果自我节制,养护珍摄,寿命自然长久,所以说俭能养寿,这是俭的第二大益处。纸醉金迷、锦衣玉食,使人意志消沉,而常食菜蔬,使人肠胃清洁,神清气爽,所以说俭能养神,这是俭的第三大益处。奢靡者为苟存,必然志气卑微、忍辱求生,而俭省节约就能让人无求于人、无愧于己,所以说俭能养气,这是俭的第四大益处

高拱京所归纳的“俭之四益”:俭可以养德、养寿、养神、养气,言语朴实,说得入情入理。

“俭之四益”

然而,人毕竟有自然性的一面,在一定条件下,欲望会溢出规范之外,追逐奢靡,贪图享受。编纂《资治通鉴》、深悉历代兴亡的司马光曾深刻地指出:“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