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硕士生毕业论文答辩会的感受 在参加完刚结束不久的硕士生毕业论文答辩后,心情异常沉重。在为期一天的时间里,一共有八位应届硕士毕业生进行了学位论文答辩;答辩的学位论文课题涉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植物活性成分分析、动物觅食行为与消化酶、基因功能与调控等四个方面。 整个答辩过程,答辩委员会主席和会员均感到,硕士毕业生质量的逐年显著下降。现将本人的感受简述如下:
1)实验设计不合格。没有严格按照实验研究的基本原则来设计和实施实验。没有做到随机分组、重复验证、建立阴性和阳性对照,更没有看到确保实验结果质量的控制举措或排除各种干扰因素的方式和方法。 2)毕业论文标题与内容不相符合。头大、身子小。比如:答辩题目是“XXX在YYY中的起源和演化关系”,而论文内容仅仅是对YYY中很小的一个分支的数据分析而已。真可谓“语不惊人死不休”。 3)自创新颖“词汇”。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没有任何根据的创造“新名词或新概念”;而且,自己也解释不清楚。 4)基本概念不清、研究的历史与背景不明,没能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5)对评审委员提出的问题,僻重就轻、或答非所问、或干脆逃过不回答,采用多种花样应付问题。 6)读汇报PPT课件的现象仍然严重。 7)不会解读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分析出来的结果,公司给出什么结果、就展示什么结果,没有自己的见解。 8)不知道何为归纳、整理、分析和判断。能用一句话讲明的现象,在使用了一个段落来叙述后,还是没有讲清楚。 9)统计学分析方法的选择错误百出,也不知道向统计学专业人士请教。 10)毕业论文的逻辑性、可读性很差,语文水平不敢恭维。 11)依据上述问题多多的学位毕业论文内容,学生还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了论文,说明有关学术期刊的水平也在逐年显著下降。 12)研究生导师没有尽到自己的指导责任。
1)对导师和学生同时进行必要的科学研究与实验设计的相关知识培训,并进行考核,合格后才能当导师或攻读研究生学位。 2)对导师和学生进行必要的统计学知识和方法的培训,并进行考核,合格后才能当导师或攻读研究生学位。 3)对导师和学生同时实施淘汰制,将不合格导师和学生,从相关队伍中淘汰出去,以维持研究队伍的质量和水准。 4)逐步改进硕士学位授予标准(可以参考国外经验),逐步淡化必须发表一篇论文的强行要求。 5)加强对国内学术期刊的指导、资助和管理,逐步淘汰劣质期刊,不断提升国内学术期刊的质量和学术影响力。 6)逐步改进科研成果的评审和评奖制度(可以借鉴国外经验),树立风清气正的科研氛围。 7)逐步改进人才评价、职称晋升和评聘制度,逐步改善给予各类人才的生活与工作待遇,给优秀人才的成长,提供肥沃的土壤。
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73924-1058200.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