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帖七分看、两分思、一分下笔,从永字八法窥探古人学书法的态度

 昵称41961047 2017-06-02

今天看了田蕴章的"每日一字"视频,第一话就是“永字八法”。很多人提倡建议书法从永字开始,因为永字的笔画不多,才五笔,但是却包含了八种笔法,是一个很好的学习类典型。同时也包含了从永字开始学习是否为对王羲之一种崇拜的争论~

按照传统的说法,临帖要从“永”字写起。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学书法的人一般都要学写书圣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序》,而《兰亭序》的第一个字就是“永”,不过这种说法未免有些牵强。二是“永”字虽笔画少,但笔法全,把“永”字练好,可以掌握很多笔法,此说法较具说服力。“永”字由五画组成,但从书法角度却把它分为了八画。因为此八画中包含八种不同的笔法,概括了楷书的大部分笔画,因此,初学者先写好“永”字是解决笔画的关键一步。

依书写顺序,现将“永”字笔画分述如下:

第一笔,点,称为“侧法”,意为所有点的写法都应取斜势。

第二笔,横,称为“勒法”,意思是横画的行笔较为直快,故应有控制,勒字本即有控制之意。

第三笔,竖,称为“努法”,意思是竖画宜直宜刚,如张弓搭弩,气势逼人。竖画难度较大,必须反复练习。

第四笔,钩,称“趯法”。有跷足往上踢起的意思,要求外方内圆,在完成竖后,回锋向上,调整笔锋,再向下行,至竖画下端,顺势向上提起约45度角,上提时,要笔尖向下,笔腹向上慢慢提起,在将完成时,速度加快,使之出现钩锋,呈尖形,却又不可太锐,此笔画难度大,应加强练习。

第五笔,挑,称为“策法”,意思是重起轻扫,前慢后快。欧阳询此笔写成仰横,所以策法在写永字中,并无实际意义。

第六笔,长撇,称为“掠法”,起笔同直画,出锋稍肥,要有力。

第七笔,短撇,称为“啄法”,落笔左出,快而峻利。

第八笔,捺,称为“磔法”,逆锋轻落,折锋铺毫缓行,收锋重在含蓄。

说起八法的渊源,历史上有这么几种说法:

唐张怀瓘《玉堂禁经》:“八法起于隶字之始,后汉崔子玉历钟、王以下,传授所用八体该于万字。”“大凡笔法,点画八体,备于‘永’字”。(这里的隶,不是隶书,是指楷书,唐代楷书称之为隶书,东晋时王羲之也以此称,我们认为的隶书,称八分。)

元李溥光《雪庵八法·八法解》:“历代以下,书者工于笔法之妙。其名世者,如魏晋之钟繇、王羲之,唐之欧(阳询)、虞(世南)、柳(公权)、颜(真卿)之辈,亦各家有书,所传之,惜乎沦没日久,真迹不存,惟羲之‘永’字八法,共《三昧歌》,流传在世。”

《法书苑》:“王逸少工书十五年偏攻‘永’字八法,以其八法之势,能通一切”。 宋朱长文《墨池篇》、《张旭传永字八法》,同《柳八法颂》及《颜鲁八法颂》。

清冯武《书法正传》中《书法三昧》云:“凡学必有要,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永’字者,众字之纲领也,识乎此,则千万字在矣。”

所以说从八法上就能看出古人在习文练字之时也都是实实在在下了一番功夫在里面,更何况我们今人呢,不光要写,还要加入思考~有人这么说,临帖之时,须七分看、两分思、一分下笔,总之就是说写字之时思考的重要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