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野圭吾推理小说的电影改编

 北北的fish 2017-06-02

来源:电影文学 2015年21期

 [摘要]在影像时代,广受欢迎的东野圭吾推理小说自然成为影视作品热衷改编的对象。在东野的50余部小说中,目前被改编为影视剧的约20部,均影响甚广。就目前的这些改编电影而言,它们大多能做到对原著的忠实甚至是深化,而在叙事的结构和具体情节的安排上,电影也不得不做出些许调整,以期最终取得较好的传播效应。文章从叙述时间的改动、情感与情节张力的增减、故事内核的沿袭三方面,分析东野圭吾推理小说的电影改编。
  [关键词]东野圭吾;推理小说;电影改编
  日本侦探推理小说家东野圭吾自1985年以《放学后》斩获江户川乱步奖以来,在30年写作生涯中笔耕不辍,以《秘密》《嫌疑人X的献身》《单恋》《白夜行》等作品,不断为读者展现着他精妙而细致的本格推理,开辟了日本新的推理小说流派,即“写实本格派”[1]。东野圭吾的小说在东亚各国乃至世界上都家喻户晓,多次占据各个图书畅销排行榜前列,其《白夜行》在中国内陆出版时,一度创下惊人的销售纪录。在当前这个影像时代,东野圭吾推理小说的广受欢迎,自然也使其成为影视改编的对象。在东野的50余部小说中,目前被改编为影视剧的约20部,均影响甚广。然而,小说与影视剧尤其是电影尽管同是叙事的艺术,但毕竟分属不同的艺术门类,它们之间如何形成良好的双向互动是作家以及编剧都需要注意的问题。就目前东野圭吾小说的电影改编而言,大多都能做到对原著的忠实甚至是深化,而在叙述的结构和具体情节的安排上,电影也不得不做出些许调整,以最终取得较好的传播效应。
  一、叙述时间的改动
  电影被认为是“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结合”[2]的艺术形式,对叙述时间的处理方式不同正是电影与小说的重要区别之一。小说组织时间的方式只能依靠文字,读者在阅读之时需要凭借自己对于文字的敏感建立起一个鲜明的时间线。尤其是在以情节精细、构思精微的推理小说之中,时间更是常常被用作叙述的诡计而让读者产生困扰。而电影则在表达时间上有着自己特殊的、更为丰富的镜头语言,如闪回、叠化,甚至也可以运用文字(如字幕和旁白等),帮助电影达到理想的时间表达效果。东野圭吾的小说往往在叙述上极为平淡,在介绍时间的流变或切换时也很少设置文字陷阱。
  电影相对于小说在叙述时间上的变化,首先体现在情节交代先后上的改动。以《白夜行》为例,早在2006年,《白夜行》就已经被日本TBS电视台拍摄成电视连续剧。2009年,韩国导演朴信宇先一步将《白夜行》拍摄成电影。2010年,日本导演深川荣洋将《白夜行》搬上大银幕。在叙事的完整性上,电影由于容量所限,显然无法跟电视剧相比。后两者都大做减法,将支线的人物与事件进行了删减或合并(如典子和筱塚)。在东野圭吾的原著中,并未直接点出雪穗与亮司之间的关系,使得读者能够跟随笹垣的调查进度,逐渐解开两人的纠葛之谜。而电影版则大多在一开始就点明了两人的关联,使得电影缺少了一定的悬念,警方如何一个个破解这些谜团来接近真相,两人如何保持这种秘密关系成为影片的悬疑所在。但是这样也从一开始就给予读者男女主人公童年遭遇重大变故的心理准备,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原著中那种极度黑暗、压抑的色调。在原著中,男女主人公可以说视法律与公理如无物,可以毫无心理压力地连续杀人灭口。而电影则因为提前介绍了两人曾经天真无邪的童年时期,交代了他们犯罪的动机,照顾到了电影的社会观感。
  其次是在不同时间段切换时的改动。单纯比较韩版与日版的《白夜行》,它们之间也存在细微的差别,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对叙述时间的改动。整部小说一共有13个片段进行反复切换,但是每次切换中,东野圭吾都会明确地交代时间,从而不让读者感受到叙事的混乱。在日本版的《白夜行》中,为了忠实于原著,主要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展开故事的,在时间的转换方面,用了简单的字幕显示以及改变人物的服装这种简洁明了的方式。而在韩版的《白夜行》中,时间线则较为混乱,故事在不同的时间段之间反复切换,并且根据韩国的法律将追诉期改为15年,导致观众在观影之初会有些微迷惑。但只要把握了导演的突破之处,就能很好地梳理出事件的历时过程。并且在韩版的《白夜行》中,与日版成年后两人几乎全程无交流不同,影片交代两人有着一种非常隐蔽的联络方式,如女主角出没于男主角对面的一家咖啡店中并坐在玻璃窗边,将信息留在储物柜里,等等,使得男主能够一直了解女主角的近况,为她清除障碍这一点显得更为合理。
  二、情感与情节张力的增减
  东野圭吾以理性的态度来创作推理小说,但是其真正打动人之处则是在于情感与情节上的张力。东野小说中的犯罪者往往都有或无奈或荒谬的动因,而执法者也非机器,推理小说的魅力就在于破案的过程不光是犯罪者与执法者之间智慧的角逐,也是他们精神、良知、心理素质上的较量。[3]猫鼠之间并不是非黑即白的,东野在情感与情节上的处理甚至可以被认为是东野道德情感、价值诉求和审美态度的具体体现,这使得小说得以具有内涵丰富的精神元素,也是电影表现的重点所在。
  (一)情感张力
  仍以前述两部电影版本的《白夜行》为例,日韩两国在处理这部经典小说时分别体现了两国的电影风格。日本传统文化强调人的真情实感,即使感情有违伦理道德,但只要是发自肺腑的就都有“美”的一面。因此日版《白夜行》擅长从人物关系入手,以人物之间的情感来打动观众,在推理因果方面则篇幅较少。而韩国电影在近年来才崛起,《熔炉》《杀人回忆》等犯罪电影的成功,使得韩国人深知在电影中融入本国社会问题将大大增加电影成功的砝码。因此韩版《白夜行》更多的是对原著在技术层面上进行了移植,同时为了追求戏剧性而将人物之间的矛盾放大,但是在情感表现方面则有浮于表面之嫌。但是与日版主要将人物情感表现重点放在雪穗与亮司身上不同的是,韩版电影中增加了警官韩东秀(即原著之中的笹垣)多年来不懈查案的理由,那便是他的小儿子当年因为帮助他查案钻入犯罪现场不幸摔死,他的不断追查一来是为了填补自己丧子之后的空虚,另外也是为了给儿子一个交代,使儿子不至于白死。同时更重要的是,在真相逐渐显露后,韩东秀发现了男女主人公当年在遭受到伤害并反过来杀人之时也是未成年人,是继续追查直至将其绳之以法,还是怜悯他们当年的无可奈何,成为韩东秀心中最大的矛盾。细察韩国《熔炉》《杀人回忆》《盲证》等电影不难发现,警察始终都被设置为第一视角,比起对犯罪嫌疑人的同情,韩国人更喜欢表现警方多年查案、落魄中的无奈和耿耿于怀,因此韩版《白夜行》给了韩东秀一个较为合情合理的解释,在这方面获得了观众的认可,同时也使影片的“韩式烙印”更为鲜明。

(二)情节张力
  如前所述,韩版《白夜行》对于男女主人公的感情交流没有日版那么突出,然而韩版却得到了东野圭吾本人的赞赏,这主要就是韩国著名编剧——曾经执笔过《我的野蛮女老师》的朴延善展开了新的叙事角度,令即使是熟读原著的观众也眼前一亮。在韩版电影中,由于女主人公李佳(原著中的雪穗)一心想嫁入豪门,已有一女的未婚夫财阀担心李佳图的是自己的金钱,授意自己的女秘书来对李佳暗中调查,以试探李佳的真心,而女秘书又恰好与韩东秀认识,两人的调查汇成了一条线。一方面女秘书在调查过程中被有汉(原著中的亮司)袭击,引起了韩东秀的警觉,而另一方面李佳精心设计了一场车祸,在车祸中奋不顾身地“救”出了财阀而获得了对方的信任,婚礼在即。这样的情节就比原著更多了一层悬念的推进,在一男一女的两种调查(警方是走访取证,女秘书则是跟踪拍照)中使影片始终笼罩着一层神秘感,同时也让观众更深一步地感慨李佳的心机深沉。在原著中,雪穗最后得知亮司的死讯后转身离去,而在电影中则是李佳拉着财阀女儿的手离开,她不仅欺骗了警方和未婚夫,甚至也赢得了本来一直仇视她的孩子的好感,而在镜头中,财阀的女儿回头时的脸变成了李佳小时候看似清纯的,具有欺骗性的脸,仿佛暗示悲剧并未结束,财阀的女儿极有可能成为第二个李佳,给予观众巨大的心理震撼。
  三、故事内核的沿袭
  从整体上来看,东野圭吾推理小说的改编在内容上基本都没有偏离原著。以《嫌疑人X的献身》为例,电影基本按照原著的时间顺序来展现故事,并且忠实于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以堤真一所饰演的数学天才石神为例,他出场之际穿着不合体的外套,佝偻着背落寞地走在街上,头发略长,用围巾包裹着脸,完全体现出了原著中石神性格阴暗孤僻,长期难以与人沟通的一面。石神长期郁郁不得志,明明有着数学上的天赋却只能从事着自己并不喜欢的教学工作。正是因为事业上的不如意使得石神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然而正在他要自杀之时,隔壁新搬来的靖子母女给了他生活下去的勇气。也正因如此,他才愿意为了帮助靖子母女掩盖罪行而杀人毁尸,不惜付出一切。导演对于石神这一形象的塑造,就是极为完美地从文字到视觉形象的转化。观众在目睹石神略微畏缩且麻木的样子时,就能领略到为何石神有着高智商却不敢向靖子表白,在靖子即将与工藤展开一段新恋情时他既自卑又失落,跟踪对方,最后打电话告诉靖子他已经观察过这个男人,认为他可以给靖子带来幸福。
  但是,电影《嫌疑人X的献身》中对石神与汤川爬雪山时的情节进行了扩展。汤川无论是事业上、外表上还是年龄上都远胜于石神,然而在爬山之际却力不从心,屡遭险境,依靠石神出手相救。电影通过这一细节暗示了在这两个惺惺相惜的天才的巅峰对决中,汤川实际上是稍逊一筹的。同时,石神已经敏感地意识到汤川在怀疑自己,当汤川面临危险时,石神甚至完全可以袖手旁观甚至是动用手中的登山工具不留痕迹地谋杀汤川,但是石神最终并没有这样做,他之所以杀人完全是为了保护靖子,他并非十恶不赦之徒,心中尚存良知。
  与之类似的还有由东野圭吾亲自担任编剧的《沉睡的森林》,电影中的情节围绕着加贺恭一郎对高柳芭蕾舞团的斋藤叶瑠子涉嫌杀人一案进行的各种调查展开,但是删减了一些感情上的戏份,如加贺与饰演黑天鹅的舞者浅冈未绪之间的情愫。对情节的这种改编与影片的内核息息相关,因为整部电影中最为重要的情感,是舞者对于芭蕾舞的热爱。凶手因为车祸的后遗症即将变为全聋,希望能在自己彻底失去听力之前完成剧团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中的最后一次芭蕾舞演出,然而此时首席女舞者却要被带走,这无疑毁灭了凶手的梦想,于是失手杀了对方。而其他舞者也为了舞蹈事业或者放弃了家庭,或者放弃了感情,甚至放弃生命而自杀。这种对于事业的一往情深也同时发生在警察的身上,从某种角度来说,警察与凶手及其包庇者之间形成了一种互文。最终在所有舞者的努力下,剧团完成了最后一场华美的演出,电影并不以烦琐的推理和惊心动魄的场景来吸引观众,而是靠这种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对于事业的执著追求来打动观众。
  东野圭吾的一系列推理小说为电影提供了优秀的原始材料,激发了导演与编剧将其搬上大银幕的创作欲望。从目前的图书市场不难看出,部分以解谜为乐趣的中国读者对于推理小说有着疯狂的喜爱,中国也并不缺乏优秀的推理小说作者,国外优秀的推理小说甚至可以启迪国内编剧写出优秀的电影剧本,如获得柏林金熊奖的《白日焰火》灵感就来自东野圭吾的《白夜行》。分析东野圭吾小说的电影改编,对于如何用电影的方式满足读者对推理小说的影像期待是极有借鉴意义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