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凯歌导演短片《百花深处》的人文性解读

 北北的fish 2017-06-02


《百花深处》讲述了一位“老北京”冯先生与搬家公司之间的故事。故事从混乱、嘈杂的搬家场景开始。一位住在百花深处胡同的冯先生请搬家公司为他搬家,搬家公司的人到了胡同,发现那儿只是一片废墟地,他们意识到冯先生原来是个“疯子”。为了讨要车费,工人折回冯先生所谓的“家”,继而上演了一幕滑稽的搬家过程……
  作为《十分钟年华老去》系列中唯一一部出自华人之手的影片,《百花深处》无疑是令人震撼的。短短十分钟内,它不仅向人们讲述了一个完整、精炼的故事,更引起了我们对社会进步与文明变迁的深刻反思。可以说,短短十分钟内,《百花深处》将生命的意义燃放殆尽。


叙事风格:以小见大,虚实交错
 影片与搬家有关,第一个镜头便是欢天喜地的搬家场景。“搬家”是一个由客观条件与人的主观能动性共同参与的活动,它体现着事物由旧到新的发展过程,而这个过程是不可逆转的。在这里,导演其实已经开始透露影片的内涵。
  随着镜头辗转,第二个场景是众人为冯先生搬“家”。当汽车穿过一条条喧嚣的柏油马路,最终停靠在一片废墟地时,众人明白了,冯先生所谓的家,不过是一堆断壁残垣。然而,影片的精妙之处正在于此:虽然冯先生被众人定义成“疯子”,但一场滑稽的搬家活动最终还是上演了……如此一个虚拟甚至带有荒诞性质的场景,恰恰将现代人失去精神家园后内心的失落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影片结尾,搬家工人无意间从废墟里挖出一个象征历史遗留物的铃铛时,冯先生欣喜若狂。伴随着清脆悦耳的铃铛声,屏幕最终呈现出一幅旧时铃铛与建筑物完美契合的水墨胡同画,到这里,观众幡然悔悟。原来冯先生并不是真的疯,而是因为他失去了物质依托的精神家园而又找不到新的落脚点,因此内心荒芜。同时,特技手法的运用与冯先生的“疯子精神”前后呼应,正如水墨画这一传统艺术形式一样,社会变迁也需要传承、交互与融合,这是影片对文明进步做出的最终解答。
人物形象:对比鲜明,明暗结合
 宽大的西装衫配一条红色运动裤、黄色帽子,语言夸张,神情怪异,这便是冯先生――一个生活在社会经济转型时期却又沉迷于故土、对现代文明强烈抵触的“疯子”。当汽车穿过断壁残垣,一路驶向废墟场时,冯先生表现得异常兴奋。而相反,几位搬家工人,他们似乎已经适应了新的社会,与“疯子”的言行举止相比,他们更倾向于漠视现实。
  一个是对家园文化具有深厚感情的疯子,一个是面对传统建筑被毁而冷漠麻木的社会底层普通人群;一个为了家园在所不惜,一个为了金钱,卖力地配合“疯子”上演滑稽游戏。此番对比,无形中将“疯子”的形象树立了起来。当影片最后冯先生拿着土里刨出的铃铛欢喜雀跃时,他的形象彻底和“疯”画上了句号,也彻底征服了以搬家工人为代表的现代人群。借助冯先生与搬家工人两组对立形象,影片折射出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之间的矛盾,使观众意识到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与压迫下,传统文明正在淡出人们的视线,而这一切正是时间消逝与社会发展留下的痕迹与烙印。
表现手法:欲扬先抑,抑扬顿挫
 《百花深处》的成功,离不开其高度的人文精神,特别是对人的生存状态的现实关注。时代在发展,新事物终究会代替旧事物,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然而,终究不能忽略一些“根”的东西。冯先生正是努力守护“根”的代表,尽管他被定义为“疯子”。
  在影片开始,车子驶向百花深处的途中,广播节目、警车声音以及马路音乐,无一不洋溢着现代北京的气息。面对此场景,冯先生的行为举止明显与眼前的城市格格不入。而同样的生存环境,搬家工人却轻车熟路、自然洒脱。连观众也不知不觉地将目光聚焦在他们身上。随着剧情发展,当搬家工人为了所谓的利益而做出某些妥协后,我们似乎突然之间颠覆了对冯先生疯子形象的认识。当影片最后搬家工人将铃铛还给冯先生时,我们知道:作为新生事物的代表,他们最终被疯子精神感化了。现实也许使人麻木,精神不能麻木。抑扬顿挫、欲扬先抑手法的运用,让《百花深处》跌宕起伏、耐人寻味。
巧用语言、音乐与景别
语言是影视作品中最基本的元素,作为视听艺术,电影通常借由语言表达情感与态度。《百花深处》中,人物对白带有浓厚的京腔,这一方面使影片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另一方面衬托出环境的真实性。特别是冯先生,他的浓浓京味儿和细声细气的“娘娘腔”,与其身份特征极其相符。从最开始众人把他当疯子对待到最后疯子形象的正面树立,怪异的语言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二)音乐
  《百花深处》共有三处场景,即新建的高级住宅小区、城市街道和荒废的胡同。不同场景中,导演适时引入无源音响和音乐,使观众的听觉世界不动声色由客观步入主观,并随着情节的起承转合与情感因素的不断深入,最终领会主题。例如:当工人不小心“打碎”灯座时,冯先生泫然欲泣,这时,婉转的笛声从远处响起,幽怨而伤感。与冯先生丧失古董的心情一样,笛声是人类为古老文明被毁灭而发出的哀嚎,也是影片发出的强烈呼吁。
  (三)景别
  影片刚开始是远景画面,明确交代了事件发生的背景。紧接着,主人公冯先生兴奋的面部特写带领观众进入特殊的“搬家”情境。当汽车穿过残垣断壁,最终停靠在空荡荡的拆迁工地上时,镜头升起,全景出现,人的历史沧桑感油然而生。当镜头不断升高,最终以俯拍镜头定格画面时,我们看到偌大的空间,唯有主人公踽踽独行的背影,显得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通过景别的不断变化,影片主题一步步得到升华。
结论
十分钟固然易逝,却足以让历史重构,只一瞥便能观其一生,这正是影视的魅力。《百花深处》是一个含泪微笑的故事,它道出了社会变迁、文明流失、物是人非这样一个主题,而人为摧毁的古老文明与人为创造的现代社会究竟哪一个更具有强大力量,又是我们不得不去思考的文化命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