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宝级紫砂壶,邵大享龙头一捆竹

 镜花水月00039 2017-06-02

邵大亨:清代道光、咸丰间宜兴制壶名手。少年时享有盛名,是继陈明远后的一代宗匠。作品在清代已被视为珍宝,有“一壶千金,几不可得”之说。其精品壶《龙头一捆竹》藏于南京博物馆。
【名称】:八卦龙头一捆竹(束竹八卦纹壶、八卦河洛书龙头一捆竹壶、束柴八卦纹紫砂壶、太极八卦壶、八卦龙头一捆竹壶、龙头八卦一捆竹壶、飞龙八卦壶等)
【文物现状】:南京博物院藏品
【简介】:高:85毫米,口径:96毫米。盖印:大亨,阳文楷书瓜子形印。
此为邵大亨首创名壶,胎泥材质细腻,呈紫褐色,莹润古朴,调砂工艺,壶面砂质明显。以64根长竹段围成壶身,以合64卦之数。以32根短竹段分成四组,每组8根,结以成足。壶盖浮雕八卦图,盖钮成太极图,颇有匠心。壶流壶把饰以飞龙形象,制技精美,含义深邃。是最具有中国传统设计“道法自然”,可谓一壶掌乾坤,是抽象与具象的完美统一,堪称紫砂艺术极品。
loading...
关于龙头一捆竹紫砂壶的来历,清朝宫廷很少有御制紫砂壶记载,因清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帝王都十分痴迷釉色华贵的瓷器。故出自清朝宫廷紫砂传器比官窑瓷器来说更难得。据记载清宫廷紫砂记录未超过二十样。
有这样一则典故说明龙头一捆竹的来历:
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道光帝平定张格尔叛乱,为纪念一生中最大的功绩,命内务府置办相关礼器。但各地呈献的礼器都不能满足“于一器之中,盛载天下乾坤……”的需求,唯有邵大亨“龙头一捆竹”收纳了易经中64个卦象,做到了天下乾坤一壶掌握,深得道光帝喜爱。此作品至今有许多仿者,虽不是“复制式”的仿,是以此壶为基础进行再创造,尚未有人超越,足见其文学修养和制作技艺之娴熟。
loading...
在我国的诗歌、绘画、雕刻、陶瓷史上,有太多关于“竹”的题材作品。梁刘孝先在《咏竹诗》写道:竹生荒野外,捎云起百寻。无人重高节,徒自抱贞心。耻染湘妃泪,羞入上宫琴。谁能制长笛,当为作龙吟。就是最好的说明。
邵大亨制作的龙头一捆竹,设计时除了把它作为茶壶基本用途外,还在结构上反映了易学哲理,运用艺术手法将《易经》一分为二,再分万物,殊途同归的基本观念。其构思在中国陶瓷史上空前绝后。
loading...
邵大亨大师是如何创作龙头一捆竹的呢?
1、壶胚体做成似有64根细竹围成的样子,根根匀粗,工整光洁;壶腰以一根圆竹紧紧束缚,稍见凹洼;口部壶周用细篾丝贯穿,产生编竹印象。平底四周以腹部伸出的8根竹子做足,做成连体带状,十分协调,还增强了壶身稳定性。不仅如此,四组壶足还平分壶身为四区,每区8根竹子,表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2、压盖表面做凸起八卦形象,壶钮周围缀上四片弧形泥片,中央为太极图式,表现“易学”。阐述“天地开辟,阴阳运行”之理;四片弧形泥片表明四象,并由八卦相对相生原则,演为64卦。以64根竹子做壶身,形象阐述“易”而“不易”之理。
3、壶底依照古代“易学”文献刻河图、洛书,表达八卦来源,“易之魂在太极、易之道是八卦”。河图一说最早见于《尚书·顾命》:“龙马出河,遂则其文,以画八卦”;宋代陈抟提出“龙马易”“以数为本”阐明八卦。虽后人将其分为河图洛书两种图式,邵大亨大师却又将它们合二为一,彰显出一分为二,再分万物,殊途同归的《易经》基本观念。
loading...
总结来说:邵大亨大师制作的龙头一捆竹紫砂壶,立意好造型美,工艺精湛,壶身采用“打身筒”法成型,64根竹子一一雕琢毫无修整痕迹。一把龙头一捆竹紫砂壶足见大师勤于学、精于业,上面功夫好,下面根底厚,其世界观、艺术造诣较高。
龙头一捆竹因做工精细、困难,价格普遍较高,有点名气,做工精细的价格上千甚至上万、几十万。有些紫砂名家更因做工复杂很少涉及龙头一捆竹紫砂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