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南古砚文化遗产述略

 RK588 2017-06-02


中国砚文化历史悠久。早在仰韶文化时期,古人就发明了研磨矿物质颜料的研磨器;到了汉代,砚台有了正规的或圆或方的造型,但是都是以粗石与陶砚为主;到了唐代,各种以产地命名的澄泥砚与石砚品种相继出现,很多流传至今成了名砚产地;至宋代,四大名砚“端,歙,洮,澄”的格局基本形成。

 

河南位于中国腹地的中原地区,唐宋以来出现了许多有名的砚台品种。但因为清后期,古人用丝绵在铜墨盒里储存墨汁,节省了研墨的时间,墨盒使用便捷,用砚就逐渐在减少;之后,硬笔书写又逐渐成为主流,用砚就更少了。解放前后,一些产研地区都基本停止了砚台的生产。那么,统计河南古代的砚种,应该以解放以前所产的砚种为依据;又因为历代各省所辖疆域州县的不同,只能以现在属于河南所管辖的市县为范围。

 

所以,要考证河南古代的砚文化遗产,我们要从古代典籍上来找历史依据。为此我们查阅了《通典》《唐六典》《唐书》《新唐书》《宋史》《元和郡县志》与《太平寰宇记》。民国的《河南新志》,河南现属各县的古县志,关于地理·物产属的内容。再来查阅古代文人的砚谱:宋米芾《砚史》、宋高似孙《砚笺》、宋苏易简《文房四谱》、宋唐询《砚录》。明曹昭《格古要论》,清朱栋《砚小史》等历代论砚著作。检索了河南省共下辖18个地级市,48个市辖区,21个县级市,89个县之古代志书·物产属。发现共有特产古砚7种,现介绍如下,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申遗参考。

 

弘农郡陕州虢州澄泥砚:

 

今三门峡市。位于汉唐古都长安洛阳两京之间的弘农郡,就是唐代澄泥贡砚的产地,即现在三门峡市所辖的陕州区与灵宝市一带。唐代文豪韩愈在《毛颖传》中把“弘农陶泓”作为砚台的代名词与其他文房器物并列。唐代杜佑《通典》云:“弘农郡贡麝香十颗,砚瓦十具”。据唐开元二十七年李林甫等编撰的《唐六典》尚书户部卷记载:虢州或属河南厥贡“虢州砚瓦”。《新唐书》志第二十八·地理二载:“陕州陕郡,大都督府,雄。本弘农郡,虢州,弘农郡,雄。本虢郡,土贡:絁,瓦砚、麝、地骨皮、梨。”宋李之彦《砚谱》载:“虢州澄泥,唐人品砚以为第一。”宋高似孙《砚笺》云:“虢州澄泥,唐人以为第一。”,元至元八年废虢州并入陕州所辖,明清民国时期区划均属陕州,陕州产砚遂为当地人马寨王氏一脉相传。民国十八年《河南新志》载:陕县产澄泥砚,色黑而杂银沙星点,以澄制之细泥陶成。虽非珍品而研墨易浓,故人乐用之”。民国二十五年《陕县志》卷十三物产土属记载:“澄泥砚,唐宋皆贡。按此砚今产于人马寨村王玉瑞制造有年。土质如红石,碾碎成粉,掺和为料甚佳。”

 

虢州石砚:

 

今三门峡灵宝市。又名虢州砚、稠桑砚、钟馗砚,产于古虢州(今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朱阳镇紫石沟)。宋米芾《砚史·虢州石》:虢州石,色紫可爱,发墨不渗。久之,石渐损回硬,墨磨之则有泥香;宋苏易简《文房四谱.杂记》:近观岁贡方物中虢州钟馗石砚二十枚,未知钟馗得号之来由也;唐李匡文撰《资暇集》云:稠桑砚始因元和初,其叔祖宰虢之朱阳邑。诸阮温请之隙必访山水一游。一日于涧侧见一紫石憩息于上,佳其色且欲纪其憩山之游,既常携镌具随至,自勒姓氏年月遂刻成文复无刓缺,乃曰不顽不麸可琢为砚矣。既就琢一砚而过,但惜其重大无山出之,更行百步许至有小如拳者不可胜记,遂令从者擎数拳而出。就县第制琢有胥精巧请断之,遂请解胥籍,于是采断开席于大路厥利骤肥。后诸阮每经稠桑必相率致砚以报其本焉,稠桑石砚自此始也。

 

盘古石砚:

 

今济源市天坛山。天坛砚亦称盘古砚、“盘砚”。是唐代开采的传统名砚之一。因其砚产于河南济源之盘古、天坛山、砚山等地而得名。唐代韩愈《天坛砚铭》载:“儒生高常与予下天坛,中路获砚石似马蹄状,外棱孤耸,内发墨色,幽奇天然,疑神仙遗物,请予铭焉,铭曰:仙马有灵,迹在于石,棱而宛中,有点墨迹,文字之祥,君家其昌。”明高廉《遵生八笺》:“质之坚润,琢之圆润,色之光彩,声之清冷,体之厚重,藏之完整”均为佐证。乾隆皇帝读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时曾对盘谷地名产生疑惑,为考其究,命河南巡抚亲到济源实地考察奏报。当弄清缘由后大有感悟,撰《盘谷考证》以记其事,命工匠刻于盘谷寺后茶壶翕三百米高处摩崖碑上。清《谢氏砚考》中关于盘谷也有记载:“盘谷,即李愿隐居处,产石可为砚,亦具蕉叶,青花玉带、金线状,可与新坑端石混”。

 

方城石砚:

 

今南阳方城县。南阳方城石砚又称“黄石砚”,宋杜绾《云林石谱》方城石:“唐州方城县石出土中。润而微软,一澹绿,一深紫,一灰白色。石质不甚细腻,扣之无声。堪治为方斛器皿,紫者亦堪作研,颇精致发墨。”宋·米芾《砚史》:“唐州方城县葛仙翁岩石,石理向日视之,如玉莹,如鉴光,而着墨如澄泥,不滑。……亦有淡清白色,如月如星而无晕。此石近出始见十余枚矣。”唐询《砚录》唐州紫石色泽可爱腻不发墨。高似孙《砚笺》唐石佳者与端乱真特以无眼辩。朱栋《砚小史》石出南阳之方城山有红绿二种不发墨。

 

蔡州白石砚:

 

今河南省汝南县,隋大业元年把溱州改名蔡州,大业三年为汝南郡。唐朝复为豫州,后避代宗讳改为蔡州。宋米芾《砚史·蔡州白砚》:理滑可为器,为朱砚,花蘂石亦作小朱砚;清朱栋《砚小史白石》江淹集云:宋高祖赐建平王景素石砚,米史云蔡州白石砚理滑。

 

西都会圣宫砚:

 

今洛阳偃师市。宋朝实行两京制,汴梁是东京,洛阳乃西京,两座京城形成了全国的两大中心。北宋天圣八年,即公元1030年,宋仁宗为了解祭奠的奔波之苦,在凤凰山上修建了会圣宫,作为祭奠宋代三位已故国君的行宫。宋米芾《砚史·西都会圣宫砚》:会圣宫石,在溪涧中,色紫,理如虢石,差硬,发墨不乏,扣之无声。宋.高似孙《砚笺》:会圣宫石在涧中,色紫理如虢石,差硬发墨不乏扣之无声,米史。

 

相州陶砚:

 

今安阳市。相州,古州名,北魏置。治所隋前在临漳县古邺城。隋朝邺城复灭,治所迁往安阳古城,即唐宋邺郡。《元和郡县志》云:管县十:安阳,邺,成安,内黄,尧城,洹水,临漳,临河,汤阴,林虑。宋米芾《砚史》载:陶砚,相州土人自制陶砚在铜雀上,以熟绢二重淘泥澄之,取极细者燔为砚。有色绿如春波者,或以黑白埴为水纹,其理细滑着墨不费笔但微渗。宋苏易简《文房四谱》云:魏铜雀台遗址,人多发其古瓦琢之为砚甚工,而贮水数日不澡。世传云昔人制此台,其瓦俾陶人澄泥以稀滤过,碎胡桃油方埏埴之,故与众瓦有异焉。即今大名相州等处土人有假作古瓦之状砚,以市与人者甚众。

 

如今,国家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申遗火热,河南古代产砚之地多数已经恢复生产。如三门峡市陕州区,民国制砚名家王玉瑞的嫡传后人,已经被当地文化部门认证为非遗传承人。虢州石砚、盘古石砚、方城石砚与西都会圣宫砚已经恢复生产,非遗传承工作如火如荼。唯有相州陶砚与蔡州白石砚埋没于历史的尘烟,甚为遗憾。


来源:中国文物报2017年5月30日6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