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围观 | 上下五千年“同志”通史年鉴

 贺兰山民图书馆 2017-06-02


台湾同志可以合法结婚了!

台司法机构近日提出,最晚至2019年,台湾地区将实现同志婚姻合法化。这并不是一件的突如其来的喜事,台湾地区的同志群体为了争取自己的权利,多年来极力抗争。


台湾彩虹游行


台湾的彩虹游行自2003年开始,到今天已经发展成为亚洲最大的同志游行活动。越来越多的人走上街头,为同志群体平权。



其实早在中国古代,同性恋就不是一件新鲜事儿,没人藏着掖着,有人反对,也自然有人支持,持保留意见的人居多,尊重为主


商代——最早同性恋记载


中国最早有关同性恋的记载始于商代,在《商书伊训》中讲到当时社会上三种影响构建和谐社会的风气而滋生的十种罪愆,称之为“三风十愆”,“三风“指的是巫风、淫风、乱风,其中被归类在“乱风”中的“一愆”就是“比顽童”。“比顽童”在古代是指成年男性与男童之间亲近、亲热的一种关系现象,是典型的男同性恋现象。

 

商代之所以反对同性恋,是认为这种非主流的性取向影响社会风气,也许是出于宗教信仰,或许是认为同性婚姻会破坏传统观念里的“阴阳结合”的家庭结构等等,这与许多现代人反对同性恋一个道理,但他们并没有采取不当的制度去制裁,相较西方的信徒,则要明智许多。



春秋战国——一见钟情 险些丢了命


春秋战国时代,天下大乱,同志恋情也趁机萌芽。

《晏子春秋》中记录的“报背之欢”的故事,男主角是晏子的好基友齐景公。


相传齐景公颜值很高。一次宴会,有一位小官员,比较外貌协会,一直盯着齐景公看,齐景公就发觉有人一直盯着自己看,他觉得很受冒犯很愤怒,就要杀了他。这个小官员很是委屈,难道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就要丢掉我性命?一旁晏子就劝齐景公:咱们是法治社会,按法不至于杀头,何况他只是爱慕君上的容颜。景公听后,说:讨厌,原来如此啊。那么在我洗澡的时候,让他来给我搓背好了!众人皆大欢喜。



春秋战国——作天作地 龙阳之癖


要说春秋战国时期最有名的一对同性恋,那还得说是魏安厘王和龙阳君,“龙阳之癖”也由此得来。

       

魏王与龙阳君同船钓鱼,龙阳君钓得十几条鱼,竟然哭了起来,魏王惊讶的问其缘故,龙阳君说,一开始钓得一鱼非常高兴,后来钓得越来越大,就把之前钓的小鱼丢弃。由此想到自己,四海之内,美人颇多,害怕魏王宠爱其他的美人,必将抛弃自己,所以流泪。魏王为了不让龙阳君伤心忧虑,下令举国禁止谈论美人,违禁者满门抄斩,以表其爱龙阳君。



 西汉——GAY圈轶事“断袖分桃之癖”


董贤是个美男子,得汉哀帝宠幸。二人时常同睡,有次白天休息时,董贤的身体压住了哀帝的袖子。哀帝准备起床,怕抽袖子惊动董贤,就割断袖子而起。故作“断袖”。

——《汉书·佞幸传》



美少年弥子瑕很得卫灵公宠爱,有次二人同游果园,弥子瑕吃到一个很甜的桃子,便把吃剩的一半给灵公。灵公说:“这是多爱我呀!忘了他自己爱吃,却留给我。”


后来,弥子瑕年老色衰,有次得罪了灵公,灵公说:“弥子瑕真是可恶,曾把吃剩的桃子给我。” 故作“分桃”。

——《韩非子·说难》


这时候人们面对同性恋情已是慷慨大方了,而今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仍然有不少人在为争取同性恋婚姻合法化不断奋斗着。



明代——美男子观念的剧变


明代律例明确禁止嫖妓、宿娼,否则要罢官或责罚。所以明朝中期后,不敢嫖妓的那些官吏,把目标转向了那些柔美的同性。这种风气不仅对价值取向,甚至对审美标准都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在人们心目中美男子不再是关云长、岳飞那样的英武豪放形象,而是清秀细腻的美少年。由此,“同性恋”风起。


当时社会上把同性性爱关系称为“外交 ”,把男子与妻妾的性行为称为 “内交”。不少士人除有妻妾外,还有年少俊美的书童 ,这些书童除伴主人外出或远游 ,往往也是主人的性伴侣,明代还开设男妓馆,明世宗时权臣严嵩的儿子严世藩就好“男风” 。此同性恋“风尚”至清初不衰更盛。



清代——同性同居趣味事


在清朝康熙年间,当时在通州有一个渔夫叫张二娶了男子王四魁为“妻”,俩人还不错在一起二十五年。两人关系和睦但无法生育,于是王四魁就抱养了一个义子。这个义子长大了之后娶媳妇,结果这个媳妇一看自己的公公“婆婆”怎么都是男的,回娘家的时候把这事儿告诉了自己的父母,结果张二和王四魁的事儿就被自己的亲家给报告给了警察,因没凭没证,也不了了之。这大概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同性婚姻”,但这段婚姻并没有获得官方的认可,也就算是“同性同居”。



明清时期的文人也被男色之风所影响。晚明文人张岱在自己的《自为墓志铭》中就非常坦然地“出柜”把“好娈童”列为自己的一大爱好。另外,大画家,“扬州七怪”之一的郑板桥也好这口,甚至因为迷恋漂亮男人的漂亮屁股,主张将律刑中拿鞭子抽屁股的刑罚改为抽背。


可以见得,男色之风在明清两朝实属常见,也被广泛接受。想必当今许许多多同志都梦想着穿越回明清吧!



古往今来,每个时代都有对同性恋持不同观点的人,但不变的是,同性恋并不是风气也不是文化更不是病,这个群体是实实在在一直存在的,他们就是出现在你生活中的普通人,中国古代与西方对待同性之情最大的区别在于西方因受宗教影响会极端地采取“烧死”等劣行,而我们的祖辈是持尊重立场。



当今许许多多人不理解同性恋,甚至将其妖魔化。一些恐同者偏颇地下定义“娘娘腔就是男同性恋”,“假小子就是女同性恋”,“同性恋是一种精神疾病”,也有以“为你好”的说辞来包裹隐形的歧视“我不反对同性恋,我的孩子不是就好”、“玩一玩差不多得了,岁数大了还是找个人结婚吧” ;但随着各界的努力与越来越开放包容的时代的到来,乐观的是,有许许多多非LGBT人群也站出来帮助他们争取权利,就像前文提到的彩虹游行。


中国古朝代在面对同性恋情时的态度由“隐语”的流传直至认可、接纳并尊重这完全异于西方历史上对同志的暴行,我们无法从理论角度找到一个令人信服的解答,但应相信爱是伟大且值得信赖的。


香港艺人张国荣与爱人唐先生


在现代仍有一种常见的怪现象,一些人往往自私地产生“其他人的想法必须和我们差不多”的想法,不表认同或超出认知范围外的事就冒然抵制,恶言相向,时代在进步,怎么脑袋却在退步?


正如这爱情的千万种模样,每个深陷其中的人,都相信自己经历的就是最好的选择。爱情本无性别无国界,我们欣然尊重每一种爱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