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和平眼中的生物医学产业发展逻辑

 天馬躍中原 2017-06-02

徐梦婷|文

2013年,已经从事房地产行业十多年、操盘过上百万平方米项目的张和平转向生物医学产业,彼时的房地产行业在他看来即将进入残酷的淘汰赛阶段,相比之下,极具社会价值的生物医学产业有待挖掘的潜力巨大。借由参与开发“成都国际医学城”的机会,张和平以投资运营服务商的新角色,进入孵化中小型生物医学机构的产业项目——“医科·三医创新中心”。

3年过去,当成都的房地产市场再次活跃起来,张和平仍坚信自己当初的选择。他这样说:“房地产行业走的是下坡路,从长期发展的角度,选择对社会更有价值的事情,企业才会更有价值。转型是找死,不转是等死,找死也比等死好。”

“医科·三医创新中心”总经理张和平

从生物医学产业“门外汉”

到产业项目操盘手

2008年6月,“成都国际医学城”(下文简称医学城)通过规划并批准建设,选址温江区的永宁镇。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办医的政策背景下,温江区与成都置信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下文简称置信)达成了共同建设医学城的战略合作。

具体由温江区成立国有独资公司成都康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康城投资)作为医学城建设运营方,接着康城投资与置信共同组建国有控股公司成都康城置业发展公司(下文简称康城置业)作为医学城具体实施方,以“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模式来开发医学城。

张和平眼中的生物医学产业发展逻辑

“成都国际医学城”规划

经营精准医学孵化器初见成效

年内启动二期“加速器”

吸引张和平加入的“医科·三医创新中心”位于成都医学城核心区域,由创客中心、产业孵化器、产业加速器、特色医疗区组成,目标是建设中国首个集孵化、生产、管理、服务于一体的精准医学全产业链孵化园。

项目分两期打造,占地189亩、载体面积32万平方米,预计入驻企业200—300家,实现年营收65—80亿元、税收6—7亿元。其中一期占地87亩,地上建筑约12万平方米,为企业孵化载体;二期占地102亩,地上建筑约13.6万平方米,以GMP厂房、综合实验室为载体。

张和平眼中的生物医学产业发展逻辑

“医科·三医创新中心”规划

一般,生物医学机构入驻医学城有两种方式:像医学研发项目博奥生物产业化基地、医疗服务项目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医药项目科伦药业这样的大型机构,可以通过获取科研、医疗、工业用地自建的方式入驻;中小型机构、甚至只有几个人的研发团队,通过入驻“医科·三医创新中心”即可。

所以“医科·三医创新中心”的运营模式就是孵化器的运营模式,只是在服务生物医学机构的细节上有别于常见的孵化器。

首先,建筑的规划设计、建造可以满足医药实验、第三方检测、医疗器械研发等功能,一些企业、团队甚至能够实现“拎包入住”;其次,提供针对医学、医疗机构的医废处理,以及企业注册、项目申报、技术转化产品、产品转化商品、创投融资等专业服务;最后,也具备提供政策补助领取、工商税务、环评消防等基础服务。

张和平眼中的生物医学产业发展逻辑

“医科·三医创新中心”一期沙盘

因此,“医科·三医创新中心”除了用地性质为商业外,在其他方面必须达到科研项目的标准。张和平表示:“中小型、成长型企业是我们的服务对象,不同于住宅、商业等项目,‘医科·三医创新中心’的盈利不在空间面积,而在技术、产品的领先性和创新性。即使一期87亩也可以承载上百家企业、创造出二三十亿元的产值。”

他还补充道,孵化企业的周期、风险难以把控,只有依托创新集群的优势和良好的产业生态,企业突破培育期的可能性才会相对增大。

经过2年运营,“医科·三医创新中心”一期发展稳定,目前已有50余家医科企业、400—500名研发人员入驻,获得了成都市创业苗圃、四川省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荣誉,张和平认为已经取得了初步成功;二期已提上日程,正在进行规划审查,顺利的话6月就能通过挂牌交易获得用地。

张和平眼中的生物医学产业发展逻辑

“成都国际医学城”发展规划

以“产城一体”为目标

第一阶段完成度60%

相较于“医科·三医创新中心”,医学城的规划目标更宏大、内容更复杂,总结来说就是当下的热门词汇—— “产城一体”。具体规划以芙蓉大道为界限,永宁镇北侧为产业功能区,也就是医学城;南侧为城市功能区,目前以置信开发的项目“芙蓉古城”、“学府杏林”为主。

张和平眼中的生物医学产业发展逻辑

“成都国际医学城”区位

医学城起步阶段重点打造的是医疗中心,包括国内外一流综合医院,三甲医院、精专科医院等。由于政策支持,目前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华西医院医学城院区、成都阜外心血管医院、成都亲睦家老年病医院、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温江区人民医院先后落地,已初步形成西部医疗中心。

之后,随着市食品药品研究院,以及华西医院药效评价中心的进驻,开始带动医药企业的进驻;上述机构和人才的聚集,又作用于医学研究,此时医学城进入奠基阶段,“医科·三医创新中心”也走上正轨。

张和平并不否认医学城起步阶段医疗资源的聚集具有行政色彩,但另一方面医学城四川省级医疗中心、辐射西部的定位,对优质医疗机构在全国布设网点的需求也具有很大吸引力;而且,医学城不仅提供专项产业、人才政策,也是成都除高新区外唯一的全国药品上市持有人制度改革试点区域。

据张和平介绍,医学城第一阶段的目标是到2020年进驻500家企业、达到700亿产值,奠定基础;第二阶段是到2025年完成5个产业集群,实现2000亿元产值,成为全国领先的生物医学园区。目前,医学城以每年进驻上百家企业的速度稳步发展,第一阶段目标完成约60%,还处在奠基阶段。

张和平眼中的生物医学产业发展逻辑

“成都国际医学城”发展规划

另外,医学城外部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在同步进行,2009年申请在绕城增设的互通立交,目前正在施工、明年可以投入使用,再加上正在推进的五环路,通达性对医学城来说将不再是问题。

不过,从2008年项目上马至今,医学城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在2013—2015年间,因看不到生物医学的产业未来,管理部门试图更改方向,医学城一度被搁置,虽然之后幸运重启,但错失发展机遇,使其花费近10年打造仍处在奠基阶段。

一直身处其中的张和平也坦言,“医科·三医创新中心”不仅没挣到钱还一直在“烧钱”,做产业好比十年磨一剑,主要靠持有、运营、投资,和做地产的短、平、快差异很大。

面对时下火热的房地产市场,以及金融体系更愿意把钱投给回报稳定的国企而不是创业创新的现实,张和平的决心依然很大,他说:“如果永宁镇不做医学城、不做产业,开发商很快就能盖满房子,但没人能保证之后不会成为一座空城。另外,没有全民健康,全民小康又有什么意思呢?”

*版权声明:

本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创家集团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版权事宜请联系:Observer@chuangjia.m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