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篆刻初学必知的第一个问题:篆刻的文字体系

 三个小布丁 2020-10-30

篆刻初学者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字法问题,因此,如果你是一位刚刚接触篆刻,并打算系统学习的话,建议你收藏这篇文章,因为你有可能在以后的学习和创作中,不断回看这篇文章。

中国的篆刻发展的历史比较长,因此形成了大致如下六种文字体系:

1、战国的古玺文字;

2、秦代的摹印篆;

3、汉代的缪篆、鸟虫篆;

4、魏晋的悬针篆;

5、唐宋以来的叠篆;

6、明清以来文人篆刻常用的《说文解字》体系的小篆。

逐一说一下:

一、战国的古玺文字

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天下七分,七个国家各有各的文字体系,而各个国家又各自需要自家的印章体系,大家各自又不互相统属,由此形成了中国第一个文字体系,即战国古玺文字体系,这些文字散存于七国玺印之中,因为是早期文字,字形略接近甲骨文或部分金文或石鼓文以及籀文,字形变化较多,目前有部分篆刻字典里有专门列出这一项字体:

(篆刻字典里的古玺文字)

但字典里的古玺文字,有些文字是依照“六书”原则组合出来的,真正原始的古玺文字当属来自古玺印里的文字,他们的大致的样子是这样的:

(古玺印)

(古玺印)

(古玺印)

(古玺印)

古玺印文字的文字字形较为朴拙,是中国篆书文字最早的文字样本,当篆刻初学者学习刻制古玺印式的印章时,需要用到战国古玺文字,可以采取或者到相应字典里查字,或者到古玺印里去找字的方法组成印面文字,但一定要注意采用古玺印章的印式,选取文字时又要注意白文和朱文的区别。

二、秦代的摹印篆

战国末,秦始皇统一天下,命令丞相李斯等人制订了全国统一的字体标准:小篆,小篆结体秀美,婉而通,字形修长,小篆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标准篆书,如下图:

(小篆)

为了实用的需要,秦统治者当然也需要使用印章,于是,这种标准的小篆需要刻入印章,但秦人很快发现,小篆修长和圆转的体势是不太适合放到印面上的(因为当时需要大量用到的白文封泥用印章都是方形的),于是他们规定专门在印章中使用的“摹印篆”,注意:摹印篆的字体是接近小篆的,只是它为了适应方形的印面进行了简单的“方”化,使之更加整齐,它与后来汉时期的缪篆是有区别的,篆刻界很多专家把摹印篆与缪篆划等号的说法是错误的,它们有发展上的沿续性,但却是有差别的两种字体。

小知识点:秦八体书

《说文解字》有记载,秦文字规定有八体,分别是:大篆、小篆、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隶书。

(秦印中的摹印篆)

显然,秦八体中的第五种摹印,是专门用来刻印用的文字,这种文字略区别于小篆,较小篆字形较方折,但基本仍保留了小篆字形下部的垂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秦印的形状,使秦印中有较多的竖长方形印,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秦印的章法,使秦印为了保证章法上的稳定,大部都有边框和界格线,即我们说的田形框与日形框(半通印)

(秦半通印中的界格)

摹印篆修长的字形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秦印有界格和边框的存在,这是秦代制印工匠最朴素的审美做出的选择,这种界格在西汉初年仍有保留,到公元186年左右,“田”字界格被废除,但之所以这个田字格被废除,是因为另一种字体缪篆的出现。

三、汉代的缪篆、鸟虫篆

西汉初年的印章是沿着秦印的路子走的,用字也是摹印篆,印面也有界格,如:

(西汉印)

但很快,汉代的制印工匠们(包括写印稿的文人)在制作印章的同时,发现摹印篆的垂脚是可以缩短的,缩短之后的字形更加方正,更适合方方正正的印面,美观、稳重、大方,并且因为字形的方正平直,章法上是整饬方正的,不再需要原来的界格与边框:

(汉印)

(西汉印)

于是就渐渐转化为不同于摹印篆的另外一种字体:缪篆,这种字体字法体系上同摹印篆一样仍然是小篆体系的,但是字形上方正化了,到新莽时期,明确规定了这种字的名称叫缪篆,专门用以制印。

小知识点:汉王莽六书

公元8年,王莽夺取正权后,变秦八体书为六体书,亦称“六书”,《说文解字叙》里记载:“及亡(汉亡),新居摄,使大司空甄丰等校文书之部,自以为应制作,颇改定古文。时有六书:一曰古文,孔子壁中书也;二曰奇字,即古文而异者也;三曰篆书,即小篆,秦始皇帝使下杜人程邈所作也。四曰佐书,即秦隶书。五曰缪篆,所以摹印也。六曰鸟虫书,所以书幡信也。”

缪篆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秦摹印篆不断实践之后产生的一种更适合于印面的篆书文字字体,也是中国古印章中用量最大,使用面积最为广泛的一种字体。新莽时期,改汉制,印章印文主要是五字或六字导致印面文字分三行,导致文字体势自然引长,略有小篆体势,字形修长婉转,具有黄金分割之美:

(汉新莽印)

(汉新莽印)

新莽规定了印章文字是缪篆,但实质上,新莽时期印章的用字大部是摹印篆或者甚至是小篆体势的,缪篆字形大量应用于西汉时期和东汉及魏晋南北朝时期:

(东汉印)

(汉印)

(晋印,在印章史上断代亦多划归汉印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明清时期文人,由于发现汉印中缪篆的字形特征非常适合于方形的印面,因此,在创作篆刻作品时,也以缪篆为篆刻的主要文字体系,并由此归类出适合于篆刻的各种字典,供篆刻创作者查询使用,如《缪篆分韵》《汉印分韵》《汉印文字征》等均是此类图书,篆刻名家中,晚清名家黄牧甫是大量使用缪篆创作作品的杰出代表:

(黄牧甫的作品)

(黄牧甫的作品)

(黄牧甫的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汉印中的文字体系中还有另外一种文字:鸟虫篆,这种字体其实均起源于秦,上面介绍的秦八体提及过它(虫书),不过,以这种字体创作的印章多见于汉时期(秦代只有15年,太短了),其实,鸟虫篆是篆书的美术字,它具有强烈的装饰性。比如:

(鸟虫篆)

鸟虫篆因为在字头字尾常以鸟头或者虫尾来装饰因此得名鸟虫篆,因为带有强烈的装饰意味,且不易做假(因为太繁复),鸟虫篆在印章中也有大量的应用,比如著名的传国玉玺,据说就是用鸟虫篆制作的:

(传说中的传国玉玺玺文)

其实,汉私印中也有大量的鸟虫篆印章,如:

(汉印中的鸟虫印)

(汉印中的鸟虫印)

因为鸟虫篆印章强烈的装饰性,且刻制过程中需要精细工稳的刀功,因此为历代高水平的印人所喜爱,有的甚至以专刻鸟虫篆为终生志趣,比如明代印人汪关,他就有精致的鸟虫篆作品:

(汪关刻的鸟虫篆)

近代的方介堪,当代的韩天衡,他们都以刻鸟虫篆作为他们主要的作品风格:

(方介堪的鸟虫篆作品)

(韩天衡的鸟虫篆作品)

四、魏晋的悬针篆

在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印章中,还有一种用字在缪篆、鸟虫篆以外的另一种字,即悬针篆:

(晋悬针篆印)

这种字体,是在三国时期颇为流行的一种篆书,每字的主要直笔延伸而下垂作针尖状(如上图),三国时期魏国的“正始三体石经”中的篆书便是其典范之作。三国吴的《天发神谶碑》也有同样的文字特征,如图:

(《天发神谶碑》部分)

这种文字特征间接开启了赵之谦的那方“丁文蔚”以及后世齐白石印风的先河:

(赵之谦刻“丁文蔚”)

(齐白石刻“四不怕者”)

五、唐宋以来的叠篆

经历了漫长的、动乱的汉后隋前时期之后,历史进入唐宋历史时期,由于纸张的大量应用,朱文印开始大量使用,且由于印章的幅面越来越大,印章中的文字开始盘曲堆叠,这就形成了唐宋时期乃至明清时期有代表意义的叠篆印,由于通常“九”这个数字用来形容“多”,因此,这种叠篆又被称为“九叠篆”,其中的九叠并不确指有九叠,只是指叠得比较多罢了。

(唐印)

(宋叠印)

(明叠印)

六、明清以来文人篆刻常用的《说文解字》体系的小篆

自明文彭开创文人篆刻以来,文人们一边大量使用缪篆文字作为篆刻主要文字,另一方面在朱文方面又大量使用小篆字体,并由此大量创作出以小篆为入印文字的元朱文印式的篆刻作品并由些开创了文人篆刻六百年的辉煌历史。如:

(丁敬的小篆印作品)

(邓石如的小篆印作品)

(赵之谦的小篆印作品)

(吴昌硕的小篆印作品)

(黄牧甫小篆印作品)

(赵叔孺的小篆印作品)

(王福庵小篆印作品)

(陈巨来小篆印作品)

小篆本身婉而通、易变形处理的特性,为篆刻文人提供了适应不同印面的文字素材,以小篆为主要字体的字书《说文解字》也由此成为每一个学习篆刻的篆刻人的基础教材。

以上六种文字体系,是中国篆刻史上最为主流的文字体系,他们分别又对应相应的印章印式,这是前人总结出来的、积累了历代能工巧匠、大宗师,大名流的审美经验的篆刻审美样式,创作一方篆刻作品,当内容确定之后,选择何样的印式,使用何种文字做为入印文字,是有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和学习的,做为初学篆刻的新人,一定要先了解这些最基础,最底层的知识,以“学成规矩”,再以此为基础进行创新、创造,以达成事半功倍的效果。

(【老李刻堂】之153)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