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历史小论文解题技巧

 资源868 2017-06-02

41题高考小论文一直是考生之殇、心中之痛。纵观全国卷历年真题,历史罗先给大家梳理一下:

年份

题目

形式

类型

2010年

全国1卷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对恩格斯所说“历史前提”的认识

文字

观点论述类

2011年

全国1卷

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

 

文字

观点论述类

2012年

全国1卷

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文字图片

观点论述类

2013年

全国1卷

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地理图片

信息比较类

2013年

全国2卷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建筑和政治关系的角度进行中英比较

文字图片

信息比较类

2014年

全国1卷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

文字

修改建议类

2014年

全国2卷

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

文字

信息比较类

2015年

全国1卷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生产力=科学技术x(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进行探讨。

公式

观点论述类

2015年

全国2卷

表二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表格数字

信息比较类

2016年

全国1卷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文字

观点论述类

2016年

全国2卷

解读材料(鉴真、玄奘),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文字、地理图片

观点论述类

2016年

全国3卷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有关自开商埠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

文字、地理图片

信息比较类

从上图可以分析出来,全国卷形式灵活,以文字、图片、公式、表格的形式出现主要考查观点论述、信息比较和修改建议、表格数字类。当然,不排除今年或以后会出现新的形式和类型。但是万变不离其宗,都要抓住考点、运用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分析,得出结论加以论证。

一、观点论述类

1.明确考点

   1:(2016年全国1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议员不能是人民的代表,只能充当人民的“办事员”。英国人“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人民主权不可分割,否则主权者将被“弄成是一个支离破碎拼凑起来的怪物”。

——据卢梭《社会契约论》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考点: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2.提炼观点

观点: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在一定程度上实践了卢梭主权在民的思想。

注意:观点一定要明确,必须是有判断性的陈述性的句子

3.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英国国王世袭,但他没有实际权力,只是统而不治的虚君;英国内阁由首相组建,对议会负责,首相由在议会选举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充任;英国议会由人民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所以英国的首相和内阁也要对人民负责。

(注意:概念解析准确,要素分解全面、科学;解析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不要用数字序列号分点,但可分段)

链接:更多观点论述类解题技巧,可参考历史罗公众微信号“高中历史直通车”菜单“直击高考”子菜单“历史讲坛”《直击高考:让观点论述题无处遁形》)

    二、信息比较类

1.明确考点

    2:(2016年全国2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12分)

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对外贸易与交流;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四大发明

2.比较异同

同:对比两者的主要共同点,得出中国对世界的贡献。

3:(2014年全国2卷)4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近代史教材目录对比(节选)

目录A

第一章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一节 革命的社会经济前提

第二节 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 革命形势的成熟

第三节 革命的开始 第一和第二次内战 共和国的建立

第四节 共和国时期的阶级斗争

第五节 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

第六节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1688年 政变

第二章 (略)

——摘编自《世界历史·近代部分》,1972年版目录B

第一章 16世纪资本主义曙光下的西方·

同一时期东方中国和日本

第一节 世界地区隔绝状态的突破·商业革命

第二节 文艺复兴

第三节 宗教改革

第四节 欧洲诸国专制制度的形成·尼德兰革命

第五节 16世纪的中国与日本

第二章 17世纪至工业革命前的东西方世界

第一节 17世纪英国革命·1689—1742年的英国

第二节 (略)

——摘编自《世界史·近代史编》,1972年版,2011年版

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

(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原因可以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明确,合理充分)

异:世界近代史开端不同。

3.明确观点

2观点: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

3观点:目录A以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开端,目录B以16世纪的世界为开端。

3.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2论述:

中国古代的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四大发明经丝绸之路传到欧洲。这一传播促进了欧洲的社会发展,火药的传入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指南针促进了地理大发现;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提供了条件。

3论述:

从教材出版时代角度分析。目录A编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中国,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历史研究和教学重视革命和阶级斗争的历史主导作用。这种对世界近代史开端的认识,反映了当时时代的特征。

目录B编于改革开放之后,思想领域拨乱反正,与外部世界的交流增多。历史研究的视野更加开阔,从更宏观的角度认识世界近代史开端。目录B反映了21世纪初中国史学界的认识水平。

链接:更多信息比较类解题技巧,可参考历史罗公众微信号“高中历史直通车”菜单“直击高考”子菜单“历史讲坛”《十二字真经——击破“地理图片对比题”》;子菜单“高考历史”《高考历史第41题文字型比较不同类解题技巧》)

  三、修改建议类

链接:修改建议类解题技巧,可参考历史罗公众微信号“高中历史直通车”菜单“直击高考”子菜单“高考历史”《高考历史第41题提出修改建议的解题绝招》)

四、表格数字类

链接:表格数字类解题技巧,可参考历史罗公众微信号“高中历史直通车”菜单“直击高考”子菜单“高考历史”《表格数字类解题技巧攻略》)

更多高考信息精彩呈现,请加入历史罗公众微信号“高中历史直通车”,或扫一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