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集邮知识|集邮只是收集邮票吗?

 jxzjy3966 2017-06-02


集邮是兴趣、是学问、是投资,可是

集邮,只是收集邮票吗?


集邮的范围不只是收集邮票。早期的集邮者收集范围较窄,往往只收集邮票,后来,随着集邮活动和邮票业的发展,集邮的范围逐步扩大。邮票研究的深入,又涉及到邮政史。现代的集邮,只要和邮政有关联的东西差不多都有人收集。所以,集邮除了收集邮票,还收集各类信封、明信片、各类邮戳、邮政用品、集邮纪念品等。严格地说,集邮除了上面谈到的之外,还包括邮票的科学整理、研究以及集邮工具的使用这几个方面。所以集邮只把邮票收集到手并不算完,还有许多事情要做呢! 下面介绍的是集邮范围,它能帮助我们对集邮的范围有个概括的了解。



一、收集内容邮票纪念邮票、特种邮票、普通邮票、欠资邮票、航空邮票
小全张、小型张、小版票
小本票、卷筒邮票
封类实寄封、首日封、邮资信封、纪念邮资信封、美术邮资信封
纪念信封、各种趣味信封
首航封
片类普通明信片、美术明信片
极限明信片
邮折、邮卡
邮简、航空邮简
戳类普通邮戳——邮资已付戳、欠资戳等
首日纪念邮戳、纪念邮戳
集邮纪念戳
特种邮戳──火车和轮船邮戳、机要邮戳、军用邮戳等
邮政用品航空签条、挂号签条、邮局代封券、邮政单据等
集邮纪念品纪念张、有邮票图案的瓷盘等
二、收集方式一般收集以本国的现代的邮票作主要收集,然后扩展 按邮票的画面分类收集(比如:动植物、体育、美术、风景等)
专题收集按邮票的主题和发行目的分类收集
主题收集确定一个收集主题,然后收集与主题相关的邮票
收集方法插票册保存、贴票册收藏

三、集邮学研究──邮驿史,邮政史,邮票发行史,邮票和集邮研究,集邮和美学、历史学、邮票贸易等。

四、集邮工具的使用──放大镜、邮票镊子、量齿尺、护邮袋、邮票目录、邮票年鉴、书刊资料等。

看,这四个方面内容可真够多的,现代集邮是多么庞杂啊!不过对于青少年集邮没有必要、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条件,在“收集内容”这个栏目里选择一两个收集对象。比如,在邮票中,我们可以收集纪念、特种邮票;在封类里面,我们可以收集首日封;在片类、戳类里,可以确定一个收集对象。先易后难,逐步扩大收集范围。 图表中表示的各种邮品的分类,并不是很严格的,品种也不完全,只是作为一般的集邮知识介绍。有些有意义的邮戳,往往和信封在一起,集邮者舍不得把邮戳剪下来,就连信封一起保存,可以将它归入戳类,也可以归入封类。另外,随着集邮的发展,它的内容还将不断充实。

邮票素有“国家名片”之称,每个国家发行邮票,无不尽选本国最优秀、最美好、最具代表性或纪念性的东西,经过精心设计,展现在邮票上。涉及的内容更是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方面面,各行各业应有尽有,使得方寸之间的小小邮票成为包罗万象的博物馆、容纳丰富知识的小百科。集邮,顾名思义,就得收集邮票,以邮票为主,下面,我们就从人类最早使用的邮票谈起吧。




“黑便士”
邮票百花园中第一颗种子


早在邮票出世以前,人们就有信件往来。到了十九世纪中期,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使得人们的书信往来日益频繁。那时候还没有邮票,邮寄信件的费用是由收信的来付,寄信的人反而不用花钱。 说起邮票的诞生,曾有这样一个故事广泛地流传着:一百多年前,英国一个小姑娘收到一封来信,她接到信后只往信封上看一眼,就交给邮递员把信退回去。她说:“我没有钱收信。”邮递员和她争执起来。这时有个叫罗兰?希尔的英国贵族散步走了过来,看到这种情况,问明争执原因,他掏出钱为小姑娘交了邮费。小姑娘很感激他,并向他说了实话。她说,这是她远方的亲人的来信,因为家里很穷,拿不出钱来交邮费。他们事先约好,如果他的身体健康,就在信封上画一个圆圈,她收信时看到信封上的圆圈,就知道他身体安好,可以不必付钱取信了。这位英国贵族明白了小姑娘拒绝收信的理由,觉察到邮政管理上有漏洞,认为邮政制度需要改革。 1837年,罗兰?希尔印了一本小册子,书名叫《邮政改革──其重要性与可行性》。书中提出了改变收费办法、降低邮费、统一邮费等一系列改革建议。他建议印制统一的邮票,由寄信人付钱购买贴在信封上寄出,收信人不必再支付邮费。他的建议得到广大群众和工商界的支持,一些顽固守旧的人却加以阻挠。但是,改革是不可阻挡的,两年后英国政府终于采纳了他的建议,开始进行邮政改革。 罗兰?希尔为设计邮票图案忙碌着。他举办邮票设计公开竞赛,参加竞选的邮票图案很多,最后选用了维多利亚女王侧面像,两边有简单的图案作装饰。这种邮票于1840年5月6日正式发行,在这一年中,重印了十一次,印了6800万枚。 这种邮票是黑色的。按照罗兰?希尔的建议,不管一封信寄往多远的地方,邮费一律定为一便士(便士是英国货币的名称),所以这种邮票就有了“黑便士”的别称。 “黑便士”票幅很小,没有齿孔,使用时要用剪刀一枚一枚地剪开,稍不注意就把邮票剪坏了。后来英国有些小商店为了赚钱,就买进整张邮票剪开,然后再一枚一枚地出售。可见,最初的邮票是不完善的。但是,罗兰?希尔这个卓有成效的改革,导致了邮政事业的巨大转变,它简化了邮件收费的繁琐的手续,加快邮件传递速度。 从“黑便士”出现到今天,人类使用邮票已有一百四十多年的历史了。在这一百多年中,各国发行了数10万种邮票,“黑便士”──邮票百花园中第一颗种子,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它为人类的文化生活开辟了新的领域,集邮活动很快地出现了。人们忘记不了罗兰?希尔的功勋,为了纪念他,许多国家都发行了纪念他的邮票。




“龙”
中国邮票的始祖


就在世界上第一种邮票出世那年(1840年),在中国的国土上,清朝政府和英帝国主义之间爆发了鸦片战争。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被英帝国主义打败,被迫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将广州、上海、福州、厦门、宁波等五个城市开放为通商口岸,这就是历史上的“五口通商”。 随着“通商”而来的,是帝国主义的政治文化侵略。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逐步地把中国推向半殖民地的道路,在邮政方面也起了深刻的变化。1842年以后,英国陆续在各通商口岸开设邮政机构,此后各帝国主义列强纷纷仿效。当时的“工部局书信馆”就是帝国主义凭借强权在我国领土上开设的地方性邮局。1865年上海工部局书信馆开始发行邮票。以后,汉口、烟台、福州、厦门、重庆等地书信馆也陆续发行邮票,供商埠之间通信时贴用,这种邮票叫做“商埠邮票”或“埠际邮票”。这些邮票虽然在我国使用,但它是帝国主义列强发行的,不是我国正式发行的邮票。 在这段历史时期内,太平天国革命战争如火如荼,各国使馆要求清政府保障他们的通信安全。1878年(清光绪四年),李鸿章支持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在海关内试办邮政。赫德是英国人,当时把持着海关总税务司的大权。同年他在北京、天津、牛庄(即营口)、烟台、上海开办海关邮政局。下半年发行了邮票,这套邮票共三枚,邮票画面是一条龙,这是我国的第一套邮票。 1885年又发行了第二套邮票,这套邮票也是以龙为图案的,票幅比第一次的小。后来,集邮家们称第一套邮票为“大龙邮票”,称第二套邮票为“小龙邮票”。因为当时的邮政由海关兼办,所以大龙邮票也叫做“海关大龙”。 1894年(光绪二十年)爆发了中日甲午战争,慈禧太后还作威作福地为自己祝贺六十大寿。当时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建议发行了一套纪念邮票。这套邮票共9枚,采用了龙、五蝠、牡丹、蟠桃、鲤鱼、万年青、帆船及寿字等一些吉祥图案。这是我国第一套纪念邮票。后来,集邮者把它称为“万寿”邮票。 清代海关兼办邮政时期就发行了上述这三套邮票。1897年,“大清邮政局”第一次正式发行邮票。这套邮票共12枚,以龙、鲤鱼、飞雁为图案。集邮家称它为“蟠龙”邮票。 清代的早期邮票,绝大多数以龙为图案。龙是中国封建帝王的象征。传说中的龙能兴风作雨,法力无边,封建统治者把帝王比作龙,自称“真龙天子”。清代早期邮票上除了龙图以外,大龙、小龙、万寿票上都印有英文“CHINA”(中国),面值的单位也有英文,可见,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在这小小邮票的方寸纸上也留下了历史的遗迹。 从清王朝1878年正式发行大龙邮票算起,到1911年被辛亥革命推翻为止的三十三年中,共发行各种邮票约30套,180多枚。其中有一套用印花税票加盖文字后代替邮票使用的“红印花加盖暂作”邮票,在这种邮票中,有一种“当壹圆”用小号字加盖邮票,非常名贵。清王朝被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发行了辛亥革命纪念邮票,图中印有孙中山先生像,很有意义。




邮票的家族


邮票可称得上是一个大家族,对于这个庞杂的邮票“家族”,我们可以把它们分分类。具体说,可以按邮票的性质、用途分类;也可以按内容分类;还可以按邮票的“辈份”──发行年代分类,这样就能理出个头绪来。现在先按它的性质作点介绍。 普通邮票:普通邮票的票幅较小,上面印着图案、面值和国家的邮政机构名称,什么邮件都可以贴用,它是“邮资已付的凭证”。它的面值有的很低,有的很高。建国以来我们使用的普通邮票面值最低的是0.5分,最高的是20元。普通邮票用量很大,发行量也大。一种普通邮票要使用好几年,往往要印好多次。有的普通邮票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图案、面值、齿孔、纸质一样,实际有差别。留心它们的差别,就可以区别邮票的版别,也就是印刷版次的不同。比如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发行的几套普通邮票,乍一看图案差不多,但仔细一看,它们是有区别的。下图表示的是普1和普2的区别,收集时要细心。 纪念邮票:1893年美国为了纪念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四百周年,发行了一套邮票,有16枚,描绘了哥伦布的航海生活。这套邮票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纪念邮票。从此,人们又赋予邮票以新的使命,纪念国内外重大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事件和著名人物。纪念邮票的票幅较大,设计、印刷都比普通邮票讲究,邮票上还印着与内容相关的文字。纪念邮票有的一套一枚,有的一套多枚。 新中国的第一套纪念邮票是1949年10月8日发行的,内容是“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特种邮票:进行某些宣传而发行的邮票,叫做特种邮票。它的形式、印刷质量、发行数量和纪念邮票大致相同。有些国家并不区分特种邮票和纪念邮票。我国发行的这两种邮票都有区分标志。新中国第一套特种邮票是国徽,1951年10月1日发行。 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是邮票家族中内容最丰富的邮票。航空邮票:人类发明了飞机,有了空中运输,航空邮票才应运而生。1917年意大利首次使用航空邮票。 航空邮票为邮寄航空邮件而贴用。飞机传送邮件固然迅速,但空运费用高,所以航空邮票的面值比较高。1921年我国第一次发行航空邮票,邮票的画面上是飞机飞越长城的情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分别在1951年、1957年发行两套航空邮票。这以后没有发行航空邮票,现在寄航空邮件时可以贴普通邮票或纪念邮票、特种邮票,再贴一个“航空”标签就行了。 航空邮票的图案,大多采用天上飞的东西,有的印有凌空飞行的飞机,有的印有飞船、火箭、神话中的飞人、飞鸟等等。航空邮票有它的艺术特色,构图有的采用鸟瞰的手法,给人一种凌空俯视大地的感觉。 欠资邮票:有的邮件上贴的邮票不够邮资金额,对这类欠资邮件,邮局就补贴欠资邮票,然后向收信人要回寄信人所欠的邮费。

1845年荷兰属地东印度(现在的印度尼西亚)最早使用欠资邮票。我国第一次发行欠资邮票是在1904年,在清代的蟠龙邮票上加盖了“欠资”字样。新中国在1950年、1954年发行了两套欠资邮票。第一套9枚,第二套5枚。后来就不使用欠资邮票了。遇到欠资邮件时,邮局就盖上一个戳子,填写上应该补收的邮费。这个方法比贴欠资邮票的手续简便多了。 加盖邮票:有一些邮票印好以后,又在上面加印了几个明显的字,字的颜色有的用黑色,有的用醒目的红色,这种邮票叫加盖邮票。 发行加盖邮票有许多原因。比如国家的币制改革,原来邮票上的面值不适用了,这时就加盖几个字更改面值;有的因为调整邮资,也需要加盖更改面值。有的国家需要更改国名,新邮票来不及印发,就将原有的邮票加盖几个更改的文字,有的邮票加盖了反映新内容的文字。 我国最早的加盖邮票是1896年发行的,在“小龙”邮票上加盖“暂作洋银分”几个字。解放初期我国也曾将一些华北解放区和民国时期的邮票,加盖“中国人民邮政”字样,并更改面值暂时使用。 小型张和小全张:小型张和小全张也是邮票家族中的成员,这个名称是怎样来的呢?原来邮局出售邮票时,要把一大张邮票撕开出售。这一大张邮票,是由几十枚或上百枚邮票组成,有人称其为“邮局全张”或“大版张”。小全张和小型张是和邮局出售大全张邮票比较而言的,它比大全张小,有的是一枚邮票,有的是一套邮票。 小型张和小全张这两种称呼在国外没有明确的区分。我国集邮者认为,小全张是将一套邮票都印在一小张纸上,撕去小全张边纸,就是一套原来的邮票。“第二十六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属于小全张。小型张只印一枚邮票,有的选用原来邮票中的一枚,有的重新设计图案。我国发行的“古代科学家”、“云南茶花”、“长城”、“荷花”等都是小型张。1906年卢森堡首先发行小型张。1921年比利时等国也相断发行,但只在展览会上出售。小型张和小全张是比邮票还精美的艺术品,邮票四周的边纸上可以设计精美的图案,印上有关文字说明,能扩大邮票的宣传作用和纪念意义。我国发行的“齐白石作品选”、“辽代彩塑”小型张,边纸上就有文字说明和图案装饰,这使邮票内容更加丰富,艺术性更加完美。 小全张和小型张上面的邮票,有的有齿孔,有的没有齿孔。寄信时可以撕去边纸,也可以整张贴上,但它作为一个集邮收藏的品种,最好不要撕去边纸,应该保持它的特色和艺术品的完整。 小本票:小本票是把几枚或十几枚邮票,装钉成小本子,用较厚的纸作封面,像个薄薄的日记本,可以随身携带,使用很方便。里面的邮票有的是普通邮票,有的是纪念邮票或特种邮票。1917年我国第一次发行的小本票,里面是当时流通使用的普通邮票。这种小本票里的邮票和原来的邮票没有什么区别。1980年6月我国发行的《童话──咕咚》上本票也属这一种。 另一种小本票在装钉后,再将小本的三个边切齐,这样增添了集邮的趣味,使里面的邮票总有一边没有齿孔,或两边或三边都没有齿孔。撕开贴用后,齿孔和原来的邮票也不一样了。遇到这种邮票,可不要粗心大意,别以为它的齿孔剪坏了,要查看一下有关邮票目录,是不是从小本票中撕下来的。 小本票的封面、封二、封三、封底上面可以“大作文章”,有的文字说明把邮票内容讲得非常详细。我国的小本票有的还介绍邮票设计者的简历,内容十分丰富。它的封面或封底还有编号,为我们收集提供了方便。




邮票“排辈”
新中国邮票上的编号


建国以后,我国发行的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在它们的左下角和右下角,按它的“出生年份”──发行时间排了辈,印上编号。这是新中国邮票的一个特点。例如:“鲁迅诞生八十周年”纪念邮票。左下角印着“纪91?1-1”几个小字。“纪”表示这套邮票属于纪念邮票;“91”表示它是纪念邮票中的第91套;“1”指这套邮票一枚一套;横杠后面的“1”表示它是这套邮票中第一枚。右下角的“(296)1961”这几个数字的意思是:(296)表示这枚邮票在纪念邮票中的总编号,即纪念邮票中的第296枚;“1961”是它的预定发行年代。特种邮票的编号方法与纪念邮票相同,只是“纪”字改为“特”字。 印有“纪”、“特”编号的邮票,从“纪1”开始到“纪124”为止。特种邮票由“特1”到“特75”为止。这说明“文革”前发行了124套纪念邮票,75套特种邮票。 “文革”开始后取消了编号,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不分了。1970年采用连续编号方法,不区分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一律按发行顺序编号。邮票的左下角印着编号数码,右下角是发行年代。例如“亚非乒乓球友好邀请赛”邮票,左下角“(22)”表示这枚邮票是连续编号中的第22枚;右下角“1971”是预定发行年代。连续编号邮票从“(1)”开始,到“(95)”止,共95枚,21套。1974年恢复了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的编号方法。“纪”、“特”用汉语拼音的字头表示,“J”表示纪念邮票,“T”表示特种邮票,其他标注与“文革”前的“纪”、“特”相同,只是顺序号又从1开始,“J?1”是第一套,依此类推。 这种“排辈”的方法,不仅表明邮票的发行时间,而且还表明几枚一套。当我们收集到纪念邮票或特种邮票的时候,只要看一看邮票上的编号,就知道它的类别,再查对一下括号内的数字,要是没有间断,就说明收集齐了。这种编号方法,给集邮者带来很大方便,因而受到集邮爱好者的赞许。 在我国的各种邮票中,纪念邮票、特种邮票、小型张、小全张、小本票都有编号,只有普通、欠资、航空邮票和“文革”期间邮票没有编号。在外国邮票中,大多数国家的邮票没有编号,有的在邮票下面印有发行年代,要想了解它几枚一套,就得翻阅邮票目录了。 新中国成立以后,从1949年10月8日至1983年12月止,共发行各种邮票477套,计1994枚。小型张、小全张26张,小本票10种。

来源:邢台集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