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希彦老师讲解伤寒论124条-134条

 johnney908 2017-06-02
刘希彦老师讲解伤寒论141011讲课内容
大家晚上好。今天这堂课就可以把太阳病第二篇讲完了。今天的条文有一个新的内容,就是将瘀血证的治疗。
下面进入条文的解读。
124、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   抵当汤方        水蛭(熬)  虻虫各三十个(去翅足,熬)  桃仁 二十个(去皮尖)  大黄 三两(酒洗)
    此方也是治热证的血结下焦的,常常被拿来与桃核承气汤做对比。这里也用对比的方式来解释这个条文。
    首先,它们都是有血与热结在下焦,但位置还是有所区别。桃核承气汤是“热结膀胱”,膀胱区域会硬满,也有可能会尿异常,比如膏淋、尿血;抵当汤是“小便自利”,说明膀胱里面没有结住,那就是结在里了,所谓“瘀热在里”,也就是肠道为主的这个区域。膀胱经络表,所以桃核承气汤有桂枝,气化走表以利膀胱,而抵当汤没有桂枝。芒硝除了软坚攻下去潮热,还有凉散的作用,凉散则能达表,所以桃核承气汤有芒硝,抵当汤无。
    其次,桃核承气汤是“少腹急结”;抵当汤是“少腹当硬满”。硬满比急结程度更深,说明里面的淤血结得更顽固,则攻下之力不能缓,所以抵当汤里没有炙甘草,而桃核承气汤里有。结得更顽固,耗费的津液也多。下焦耗费津液越多,上焦就越缺津液,加之热不能下则上冲,于是人就会有惊狂的反应。桃核承气汤结得轻是“如狂”,而抵当汤结得重是“发狂”。淤血结得顽固,就要用到水蛭和虻虫这样的虫类药。水蛭就是水里吸血的蚂蟥;虻虫是吸牛的血的牛虻。它们都是吸血的昆虫,吸血的昆虫有个特点,它们叮在身上,血就不会凝结,只能任由它们吸。它们都能抗凝血,自然能散开已经凝结的淤血。它们的性味都是腥而微寒的,只清解不滋补,一般在实证热证上运用较多,用于虚证寒证要合扶阳药。药店里现在那种大根的养殖的水蛭,是水蛭的另一个品种,是不吸血的,不是那种吸血蚂蟥,所以用了也无效。
    这一条还有个值得注意的地方,就是“表证仍在”。桃核承气汤和抵当汤都兼有表证,为什么抵当汤不用桂枝,而桃核承气汤用呢?仲景可能考虑的是“热结膀胱”,膀胱经是络表的。所以六经辨证体系在临证上也可以参考经络脏腑辨证。
    125、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
前面说过,桃核承气汤是热结膀胱,那有没有小便不利呢?不一定,有可能利,有可能不利,也有可能尿血。单一证状不能说明问题,要多条证结合来看。
这一条说有“少腹硬”,那就有可能是淤血证。
   再看前后文,有“身黄”和“小便不利”,这是黄疸,所以这个少腹硬满应该是湿热结在膀胱,不是血证。
如果腹部硬满,没有身黄呢?那就可能是血证了。那还有没有别的可能性?也有可能是宿食,是承气汤证。于是又要找新的证据:承气汤证是谵语,是烦惊;血证是如狂,发狂。如果有“狂”是血证了,这时候再参看小便,小便不利的有可能是热证膀胱,桃核承气汤证;小便自利的是瘀热在里,抵当汤证。
   这里讲的就是综合辨证的过程。
    这一条说“如狂”是抵当汤主之。前面说过,桃核承气汤是“如狂”,抵当汤是“发狂”。为什么这里又说抵当汤是“如狂”呢?可见读书不可死在句下,如狂、发狂其实是差不多的,措辞而已,临证之时想截然区分也不太现实。说到底还是要对人体有理解,死抠字眼抠原文毕竟是浅层的方法。
    126、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不可余药,宜抵当丸。
抵当丸方       水蛭 二十个(熬)  虻虫 二十个(去翅足,熬)  桃仁 二十五个(去皮尖)  大黄 三两
    这里又再次讲通过小便来鉴别瘀血证。如果“少腹满”又“小便不利”,那就是水证;小便利呢,那就可能是“有血”。
这里下血用抵当丸。抵当丸和抵当汤事实上是一个方子,一个为丸药,一个为汤剂。丸药一般来讲要温和些,吃到肚子里慢慢消化;汤剂吸收快,要竣猛些。
为什么这里要用丸药呢。从条文来抠字眼可以这么理解:抵当汤是少腹“硬满”,这里是少腹“满”,可见结的程度轻一点,毕竟抵当汤是竣下药,要慎重的,于是就改作丸药来用。
    127、太阳病,小便利者,以饮水多,必心下悸;小便少者,必苦里急。
小便利有可能是水液不能气化出表,只能靠小便走。如果再饮水多,就会停饮于中焦,于是心下悸。如果小便还少的话,那就更糟了,水结在下焦,就会少腹里急了。
    至此,太阳病中篇就讲完了。从下堂课开始讲太阳病的下篇。
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20141011
刘希彦老师伤寒论讲稿20141019
今天我们讲太阳病下篇。
   《伤寒论》不是按六经的顺序依次讲的,而是穿插讲的,也就是说在太阳病的上中两篇已经涉及到全部六经的病了。如果是善于思考总结的人,已经能用全面的六经思维治病了。如果是勤奋的人,将主要的方证记住,也可以做一个治愈率比较高的大夫了。好,现在开始讲太阳病下篇。
128、问曰:病有结胸,有脏结,其状何如?答曰: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也。
129、何为脏结?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寸脉浮,关脉小细沉紧,名曰脏结。舌上白胎滑者,为难治。
    太阳病第三篇的开头讲结胸。结胸是不是一个新的证?其实不是。我们之前有过一个类似证,就是少阳病的胸胁满痛。它们的区别在哪里?其实就是位置。少阳病一般是胸满和胁痛,痛的位置在胁下,这是肝胆经循行的区域;而结胸的痛是在心下,也就是胃及其周围的这个位置,这是脾胃经循行的区域。在六经的归纳里,肝胆是属半表半里的;肺、大肠、脾胃是属里的,于是,胁痛和心下痛在六经上也可以理解为半表半里和里的区别。
    此二条讲了结胸和脏结的区别。
结胸是两个主证:
“按之痛”,就是有痛感,里面有东西结住了,是实证。其次是“寸脉浮,关脉沉”。这个脉象很值得研究。一般胃也好,大肠也好,中下部有积滞,脉象的反应却不是尺脉浮,而是寸脉浮。为什么呢?可以这样来理解,人体的循环是一体的,下面通了,上面的能量才能气化出去,就好比农村的柴灶烧火,要想火能烧得大,就要把下面扒通;下面不通,自然寸脉就会出现有表证的浮脉。“关脉沉”,关脉体现的位置在人体为中,脉沉说明病在里,关脉沉说明病在人体中间位置的偏里。
    一般来讲这种“痛”或“痞”的证,偏热的居多,所以胸胁满痛是少阳病的主证,不是厥阴病的主证。如果有类似结胸的证,却没有热证反应,而是呈阴寒证的反应,那叫脏结。
脏结是“如结胸状”,也就是说,按之痛这个和结胸是一样的;寸脉浮也是一样的。不同的是“饮食如故,时时下利”,胃口虽然还可以,却总是拉肚子,这是虚寒的腹泻,就是太阴证了。太阴证应之于脉象就是“关脉小细沉紧”,“小细”为津血虚;“沉紧”为里有寒。我们之前说过,判断阴证脉象是最准确的。如果再“舌上白苔滑”,这是脾胃湿寒很重,说胃气也坏了,那就很难治的。脏结是很麻烦的病,临证上,诸如肝硬化肝癌胰腺癌胃癌的晚期常现这个证,里面的肿块已经开始痛了,而脉象舌象又一派阴寒,所以连仲景都说“为难治”。
    这一条是书中第一次提到舌象,所以这里也顺带说下舌象的问题。舌象的反应有的时候是标,有的时候是本,比较容易混淆。比如有时候舌尖红,再看脉证却是阴证,这样的情况很多;有时候舌苔黄,却也不是热证。所以《伤寒论》里极少提到舌象。后世喜欢用舌苔的黄或白来判断寒热,其实苔白和苔黄未必是热证的确证,舌糙舌老舌干舌体红(非暗红,是舌体而非舌尖)更能证明热证;舌体娇嫩或湿滑或淡白则更能证明寒证。舌象用来判断水饮证和血瘀证亦可借鉴:舌淡胖湿滑有齿痕一般是水饮,舌偏黯而有瘀斑一般是淤血。舌苔少或无或地图舌一般是津血中气大虚之象。
130、脏结无阳证,不往来寒热,其人反静,舌上胎滑者,不可攻也。
    所谓脏结,就是既有类似于结胸的痞结,又是阴证,那能不能攻呢?我们前面讲过,阴证是津血虚的证,是不能攻的。问题是阴证只是个笼统的大概念,如果阴的程度并不重,在扶阳救津液的前提下,还是可以稍微攻一下的。我碰到阴证的结胸和淤血证,就常常在干姜附子的基础上加一点点黄芩大黄之类,一般黄芩不超过十五克,大黄不超过十克,效果非常好。我曾经治过一个痔疮出血的,血出得很严重,辨脉偏阴证,我用了二三十克的干姜当归,加了十克大黄,只吃了几剂血就止住了,痔疮也缩小了。我治晚期癌症,也经常扶阳药和攻痞结的药同用。治病的首要原则是阴阳,也就是津血功能,是自体的免疫力,其次才能考虑攻邪。那阴到什么程度就完全不能攻呢?那就是本条所说的了——
这里首先说的是“不往来寒热”。往来寒热是少阳证,这是说不通的,有注解说“一云寒而不热”,我觉得应该是这个。只寒不热,只觉得怕冷恶寒,完全不感觉上火烦躁,这就很阴了(阴证有烦躁,阴证有标热的情况是很多见的,这是人体亢奋起来生成津血和祛病的自然反应)。然后是“其人反静”。何谓“反静”呢?前面说了,人体如果有淤堵,一般来讲是会烦燥一些的,这是人体排病的自然反应,有时候脉很虚,却又很躁动,就是这个道理。这里有脏结,人反而很安静,说明气血太虚了,一派纯阴之象,人体已经亢奋不起来了。“舌上苔滑”,上面我讲过,舌苔腻滑是阴证。如果有以上这些情况,说明阴证很严重,那就不能攻了。当然,判断阴证严不严重,还要参看脉象,尤其是尺脉的虚实。从这一条可以看出《伤寒论》的辨证体系是必须要严谨,要有据可依的,不可只凭主观。
    今天我们讲了结胸证的辨证,其实结胸证辨治原则也可以引申应用于一切痞结癌瘤。下次课就讲结胸证的治法。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2014.10.19
大家晚上好。
今天讲结胸证的治法。结胸证事实上就是人体内的有形之痞结。
结胸的症的治法可以因证应用一切痞结类疾病,包括肿瘤癌症的治疗。
131、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也。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痉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
大陷胸丸方
大黄 半斤  葶苈子 半升(熬)  芒硝 半升  杏仁 半升(去皮尖,熬黑)
上四味,捣筛二味,内杏仁、芒硝,合研如脂,和散,取如弹丸一枚;别捣甘遂末一钱匕,白蜜二合,水二升,煮取一升,温顿服之,一宿乃下,如不下,更服,取下为效,禁如药法。
   这一条讲结胸的治法。
“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病发于阳怎么理解?历来争议很多,这里说“反下之”,说明不能下,什么病不能下?太阳病不能下,所以从条文来看,这里的“阳”应该做太阳病来理解。
    太阳病不能下,因为气血正向体表汇聚排解表证,若下之,气血被强行拉向内里,势必不能再兼顾表,于是表的邪气挟津液必定内陷形成结胸。这个结胸事实上是水饮和邪热结在了人体的中间位置。
   “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做痞也”,若发于阴呢?三阴都不能下,若下了,便会形成痞块。这个道理也是一样的,若是误下,气血还会往回走,若能量不够走不上去,就会和邪气一起结在一个位置。从上下文的联系来看,这里的“痞”应该指的是脏结。
    所谓“下之太早故也”的意思是,有表证是不能下的;哪怕同时有里证,也要先表后里,一上来就下,自然是下之太早。
“结胸者,项亦强”,我们前面说过,项强是因为脖子里的筋缺津液失养所致,当有表证的时候会出现这种情况。为什么结胸也会这样呢?其实原理是一样的,有表证,体表消耗大量的能量,颈筋失养;有结胸,人体也会调集大量的能量去攻这个结胸,颈筋也会失养。所以说,“下之则和”,将结胸下了,就不会项强了。
   所谓“柔痉”,后面《金匮要略》里会专门讲到,是一种缺少津液引起的筋脉的痉挛反应。
   治结胸的大陷胸丸药很简单,只有六味药。大黄芒硝是攻下的,事实上不论是结胸,还是宿食、淤血、痈脓之类,都可以用大黄芒硝来攻下。杏仁是起宣散作用的的。这里主要来说说两样新药。
   葶苈子,《神龙本草经》上说“味辛、苦、寒,主癥瘕结聚、结气、饮食寒热、破坚逐邪、通利水道。”尤其擅长破痰之结,泻水之实,所以治痰治水的方子里会用到它,比如治肺痈和支饮的葶苈大枣泻肺汤,治腹水的己椒苈黄汤里都有它。
后面的加减法里说还要用到甘遂。这味药因极峻烈,偏性极强,被列入毒药的范畴。所谓甘遂的用量很少,所谓“一钱匕”,据汉代衡器的考证,大概就是一二克的区间。这味药就算很少的量吃下去也会痛泻不止,只有很严重的结聚或者腹水才可以用它,一般的结胸不建议用,阴证更是禁用,阴证的腹水用甘遂来攻是很容易出人命的。本方里的白蜜是缓和甘遂毒性的。后面要讲的十枣汤里用大量的大枣和甘遂一起煮,也是为了缓和其毒性,亦为顾护中气。
就这个大陷胸丸来讲讲治实证的问题。治实证,诸如结胸、痞鞭、胸肋满痛之类,《伤寒论》里的方法一言以弊之就是“辛开苦破”。也就是说用辛开和苦破这两类药:
辛开药,也可是叫疏散药。比如小陷胸丸里的杏仁就是典型的疏散药,取其辛散之气把痞结散开;葶苈子也有辛开的作用,开水之痞结。小陷胸汤里的疏散药是瓜蒌,能宽胸散结;小柴胡汤里治胸肋满痛的辛开药是柴胡和半夏,柴胡疏通,半夏化坚结。此所谓“辛开”。
“苦破”指的是苦降和攻破两个方法,都是将痞结引而下行降下去或破下去。苦降药主要是黄连黄芩这两个苦寒药。大小柴胡汤用的黄芩;小陷胸汤里用的是黄连;泻心汤里是芩连同用。这两个药比较和缓,只降不破。攻破药常用的是大黄芒硝,这两个药力量很强,能引起泻下反应,用于比较严重的坚结证。攻破药还有甘遂,这个力量太猛,是不可以轻易用的,除非很重的坚结证,而且必须偏阳证,也就是病人的元气和津液不虚的情况下才可用。癌症也好肝硬化腹水也好,如果对证是可以用这个药的。
134、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据痛,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懊侬,阳气内陷,心下因硬,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
大陷胸汤方
大黄 六两(去皮)  芒硝 一升  甘遂 一钱匕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黄取二升,去滓,内芒硝,煮一两沸,内甘遂末,温服一升,得快利止后服
这一条可能掺杂了后人加的话在里面,不全是原文,因为一上来就以脉论病,且只凭脉就得出结论,这是不符合仲景一贯的辨证方式的。
第一二句说的是太阳病。脉浮且脉动数,条文中的解释是有表证且有虚热。加上头痛发热、微有盗汗、恶寒,这是典型的太阳表证了。这时候医生用下药,这是误治。
用了下药,理应津液变虚,所以这个动数脉变成迟脉,也就是运行迟缓的脉,津液虚,“胃中空虚”了。胃虚则会有气机不调的反应,诸如嘈杂、嗝逆、心下不舒、烦乱不眠,这里谓之“客气动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