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江浦

 与狐独做伴 2017-06-03

陈瑄(1365-1433),明代武官、水利家,明清漕运制度的确立者。字彦纯,安徽合肥人。历任大将军幕府、都指挥同知、右军都督佥事,迎降燕军,封平江伯,充总兵官、总督海运城天津卫、督漕运,理漕河三十年。

明代 大运河沿用元代河道,全长三千余里。当时,每年需要运往北京的漕粮约四五百万石,数额巨大。明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命陈瑄为总兵官,总督漕运。当时海运会遭遇倭寇的骚扰。为了保证京师的供应和漕运的安全,把京师和南方经济中心有利地连接起来,陈瑄把疏浚大运河提上了日程。

当时江南运河到淮安后,不能直接通淮河,水运要改用陆运,经过仁、义、礼、智、信五坝后,才能入淮河而达清河,劳费甚巨。陈瑄走访当地百姓后得知,“淮城西管家湖西北,距淮河鸭陈口仅二十里,与清江口相值。宜凿为河,引湖水通漕,宋乔维岳所开沙河旧渠也。”

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春, 陈瑄动用民工疏浚沙河,用五个月的时间开凿清江浦河道,由城西管家湖导水,至鸭陈口入淮。他还筑闸四处,分别叫 清江、福兴、通济、惠济。清江闸位于淮水与运河交汇处,当黄河水涨时,就关闭清江闸。从此,江南漕船可以直接到清江浦,既免除陆运过坝之苦,又减少许多风险。后新庄闸淤塞,又在下游筑仁义坝(今淮安水渡口),北上漕船均经此过石码头,盘驳入 黄河,再由王家营换车马,起程登通京大道。

从此,运河船只南往淮河驶向江南杭州,北通临清入“卫运河”直达北京,京杭运河至此全部畅通。史称:南船北马,九省通衢。陈瑄开埠,掀开了清江浦的辉煌历史。

* 附:明史《陈瑄》相关记载:宋礼既治会通河成,朝廷议罢海运,仍以瑄董漕运。议造浅船二千余艘,初运二百万石,浸至五百万石,国用以饶。时江南漕舟抵淮安,率陆运过坝,逾淮达清河,劳费其钜。十三年,瑄用故老言,自淮安城西管家湖,凿渠二十里,为清江浦,导湖水入淮,筑四闸以时宣泄。又缘湖十里筑堤引舟,由是漕舟直达于河,省费不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