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混乱的谱牒(一):福建浦城崔氏族谱

 崔季廊坊 2017-06-03



“混乱的谱牒”是一个连载的栏目,介绍全国各地崔氏族谱中发现的常见谬误。谱牒是记载家族历史的重要文献,但它也是封建社会中展示家族地位的重要工具之一。在历代修谱中,普遍出现名人攀附、世系伪造等情况。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些历史遗留问题?本期介绍的崔氏族谱是:


混乱的族谱(一)

无中生有 添油加醋



题目:崔氏合修族谱

聚居地:福建浦城

编者:(清)崔维城、崔映魁主修

年份: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


本族族源

福建浦城崔氏始迁祖崔榖明于元明之际,自河南迁居福建浦城。


修谱历史

福建浦城崔氏族谱初稿成于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并于十年后,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正式出版成册。


“混乱的族谱”评点:


清同治元年白舫徐写的“崔氏族谱叙”曰:“维本支祖讳榖明公者,元明之际由河南迁浦城,迄今传十有六世矣。代远年湮,族广支繁,零落迁散者不一...惧难以成一家信史。


换句话来说,浦城崔氏始迁祖崔榖明于元明之际,自河南迁居福建浦城,到清同治年间已传至第十六世传人。由于年代久远,族人分支到各地,很难编成一部族谱。


在这四百多年间,崔氏子孙在浦城蕃衍,虽已成大族,但由于功名不多,因此一直没有建祠堂、修族谱。到了清道光壬寅年(公元1842年)才建成祠堂,之后再根据历代碑文及文字记载把族谱初稿编成。由于年代久远,仅能追溯到入浦始迁祖崔榖明。


清同治十一年叶春和写的“崔氏族谱叙”曰:“榖明公仅能自述其父为杰公,王父为麟毓公。”崔氏族人通过搜集材料,查出榖明公父亲及祖父的名讳,把世系再往前推两代。白序又曰:“其不敢牵合附会以诬其祖、乱其支,亦犹作史者事必叙实,毋敢繁誇以欺天下万世。”可见修谱者非常谨慎,明白到乱编世系的严重性,警戒后世要叙实。在名人攀附这种恶俗陋习盛行的年代里,能以此态度修谱,实为难能可贵。



但是惨剧要发生了。。。


到了成书之时,族谱就被“改版”了!清同治十一年,崔维城的“序”里就开始无中生有,添油加醋了:“推公之先实唐丞相群公之后,先代由贝州迁河南博陵。。。丞相公以下,刺史公以上世次阙,如盖在兵燹流利中图籍煨烬旧谱无存久矣。”


从最初能找到的元明之际的榖明公,到后来补上其父亲及祖父,崔氏族人也只能陈述四百年来入浦的历史。由于这些祖先都并不“显赫”,更接不上崔氏有名的“清河郡”或“博陵郡”郡望,所以后者就把榖明公扯到唐代丞相崔群之下了,把浦城崔氏移花接木到清河崔氏!


崔群(公元772年-832年)为清河崔氏的代表人物,据某些族谱记载,其子孙分布于安徽、江苏及浙江一带。试问唐代崔群和入浦始迁祖崔榖明之间相隔六百多年,浦城崔氏于1862年才开始修谱,又怎么可能证明自己为崔群的后代呢?


更何况作者自己称“兵燹流利中,图籍煨烬,旧谱无存”,那又如何得出此无稽的结论呢?博陵为河北的地名,而崔群实属清河郡望,编者在伪造历史时也太草率了。《卷三·推本图》里更把崔群列为第一代,之后更列出了倕公、植公、颋公、铉公、元略公、慎由公、彦曾公、安公、胤公、沂公、协公、与之公、浩公、斌公、彧公等唐代及以后,清河和博陵各房的崔氏名人。这些名人都有史可查(小编就不一一列出了,宗亲们可以翻阅二十四史里各人的列传),根本就不是父子或兄弟关系,更不可能是崔群的后代!


由此可见,最初定稿者是忠于史实的,但是后者却颠倒历史。为了攀附名人而捏造族源及世系,把别人的祖先拜为自己的祖先。试问,这是孝子孝孙的所作所为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