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平民教育之父:九十年前的“博士下乡”

 昵称VChmUhmv 2017-06-03

世界平民教育之父:九十年前的“博士下乡”

更多历史解密,请关注微信我们爱历史(ID: his-tory)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任艳

九十多年前,一大批留洋归来的博士,诸如瞿菊农(哈佛大学教育学博士)、熊佛西(哈佛戏剧博士)、冯锐(康奈尔大学农业经济学博士)......放弃名利地位、舒适生活,来到河北省定县乡下,投身于平民教育,而这些下乡博士中的灵魂人物,非晏阳初莫属。

晏阳初是四川人,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1913年去香港深造后转至美国耶鲁大学学习(他与前美国总统的儿子以及石油大亨洛克菲勒的儿子是同学),学业出众,前途无量。可一件事情,改变了晏阳初的人生轨迹。

世界平民教育之父:九十年前的“博士下乡”

从耶鲁毕业后的第二天,晏阳初以战地服务干事的身份,前往一战后期的法国战场,在那里,有大约20万挖战壕、救伤员的华工。华工大多不识字,晏阳初义不容辞担负起帮他们写家书的任务。但需要写信的人太多了,繁忙的同时,晏阳初感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于是索性创办一个华人识字班。

没想到,识字班里的华工进步神速,短短时间就学会了许多汉字的写法。晏阳初再接再厉,办了一份《华工周报》,以供华工们学习阅读。不久后,他收到一封读者来信,信中写道,谢谢先生的周报,让自己知道了天下事。但报纸卖价太低,自己愿意捐出3年的积蓄——365法郎来支持周报。这让晏阳初深深地感动,这些被认为没有脑筋的人,并不是真的愚昧,只是因为没人教他们啊!

世界平民教育之父:九十年前的“博士下乡”

这个发现,让晏阳初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抛弃荣华富贵,不做官不发财,回到祖国,教育劳苦大众。1920年回国之前,有朋友说:“你学识渊博,回国后肯定能当上领导,为中国学士服务。”晏阳初掷地有声地回答:“不!我的未来将献身于最贫苦的文盲,为他们服务而不是为文人学士效力!”

晏阳初说到做到,一回国,就开始了平民教育社会调查,先后辗转19个省。调查结果显示,当时中国约有85%的人不识字,这巨大的数字让晏阳初更坚定自己的信念。他以“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为信念,定下“除文盲,作新民”的口号,切实推动平民教育计划,打响了长沙、烟台等地的识字运动。

1923年,晏阳初倡导创办中华平民教育促进总会(简称平教会),在他的不懈努力下,许多人被吸引加入,包括胡适、梁启超、蒋梦麟等。随着工作的深入,晏阳初发现大多数文盲不在城市,而在乡村,于是平教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经过实地调查,河北定县成了他的“根据地”。

世界平民教育之父:九十年前的“博士下乡”

1929年,平教总会迁往定县,晏阳初也举家从北京迁至这里。北京至定县,不过几百里的距离,但跨越的却是几个世纪的空间晏先生入乡随俗,很快“乡土化”,着一袭长衫,骑着小毛驴行走在田间,抛开一口流利的英文,用带着方言的乡音教乡亲们识字。

除教识字外,他还收集民间文艺资料编写读物,设立电台,开展农民戏剧;指导村民修建井盖与消毒,以减少通过饮用水传染的疾病;向旧式产婆普及医学常识,建立保健所,培训合格医生;为村民引入优良棉花和蛋鸡品种;建立村民自治组织......在他的引领下,许多留洋归来的博士,携手而来扎根在定县,参与各项事务,为村民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定县为中心的平教活动还辐射全国,山东邹平、江苏南京、重庆等地都开展起乡村教育活动。

晏阳初致力平民教育70多年,他的平民教育理念不仅在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在世界的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得到推广。这位与陶行知并称为“南陶北晏”的“世界平民教育之父”,在河北定县留下了大量财产,至今仍被那里的人们怀念着......

世界平民教育之父:九十年前的“博士下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