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孩子的好故事:中华五千年演义(14)背水一战

 gdqylzz453 2017-06-03


拿最好的故事教育孩子


《文化故事启迪课程:中华五千年演义》(14)

背水一战



韩信为汉室打下大半江山,是传颂千古的“兵仙战神”,他开创了很多光辉的战例,如“暗渡陈仓”“背水一战”、“十面埋伏”等,现在我们讲一讲“背水一战”的故事。


当时,黄河以北地区代、赵、燕、齐等诸侯国雄踞一方,与项羽的楚军联合起来对抗刘邦的汉军。汉军正面战势不利,荥阳两次失守,艰苦的拉锯战使得刘邦一度想放弃荥阳。


韩信分析了客观形势,主动请缨带三万兵马北上对付燕赵代齐,断绝它们和楚国之间运送粮草的通道。如果收服这些诸侯,汉对楚就形成了两面夹击的势态。 这是中国战争史上第一次提出正面持久防御和侧翼进攻相结合的战略方针,对这种高超的战略刘邦一时还难以理解,但也没有反对的理由,便点头同意。他将魏国划归河东郡,把张耳派给韩信做助手,监视韩信的举动。


汉高祖二年的闰九月,韩信领兵北上。他进攻的第一个目标是代国。代国国小兵弱,不堪一击,韩信长驱直进打败代军,俘获夏说,攻下代国。


但是赵、代一体,真正有实力的是赵。要保全胜利必须灭赵。就在此时,刘邦又派人来接收军队,补充荥阳战场的需要。这次不仅带走了俘虏,还釜底抽薪将大将曹参及其军队也一同调回荥阳。


韩信不想半途而废,请求允许就地组建军队继续北上击赵,刘邦难以拒绝,拨了少许兵力给韩信。不过等韩信重新组织好兵马时,已经错过了最佳战机,赵军已经布兵防守、严阵以待。


赵国占据之地易守难攻,高大险峻的太行山脉是天然屏障,进入赵国唯一的入口是太行山八大隘口之一的井陉口。此处是大峡谷,两侧山壁夹峙,道路狭窄, 车不能并行,马不能列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要通过这个大峡谷,军队必然排成一条长龙,首尾之间不能相互照应。而且井陉口的出口处还有一条湍急的河流只要赵军在另一端出口处设下微弱兵力把守,外敌就难以深入赵地。


赵国的陈余计划把韩信兵力一网打尽,没有派兵控制隘口,而是在隘口之东较远的地方聚集了二十万大军严阵以待,就等韩信的军队完全过了井陉口再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将汉军歼灭。如此完美的计划,却被一位高人看出了破绽。此人便是陈余手下广武君李左车(李左车是李牧之孙)。


李左车认为韩信一路乘胜而来,其势锐不可当。不过,“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史记?淮阴侯列传》)。意思是千里之外给军队输送粮食,士兵就得挨饿!现打柴做饭,士兵就会吃不饱。这正是汉军的弱点所在。井陉口的通道狭窄,汉军粮草给养在后。如果安排兵马从小路断其给养,等军队过了井陉口,再派兵坚守隘口,不让兵马后退,汉军就陷入进不得入赵、退不能返回的两难境地。用不了十天,汉军就不攻自破。不过,陈余欣赏的理念是“义兵不用诈谋奇计”(《史记?淮阴侯列传》),李左车的建议被搁置一旁。


韩信听说此事,心中大喜,马上部署行动。半夜时分,点了两千轻骑带着汉军的红旗隐蔽在赵军军营附近,又命令其余的士兵先进食,准备出发,并告诉大家打败赵军再吃早饭。


听到大将军的命令,士兵们一脸茫然,当时汉军仅有三万人马,如何能打败二十万赵军?而且还说打完仗再吃早饭!大将军肯定不是在说梦话吗?



韩信没有理会众将半信半疑的目光,他指挥一万士兵先从井陉口进去,背水安营。他识破陈余的计谋是想把汉军一举歼灭,所以不见到全部汉军是不会前来骚扰的。情况果然如韩信所料,一万士兵顺利地安顿下来。


天亮之后,韩信大张旗鼓地进入井陉口,在河边背水列阵,然后向赵军叫阵。陈余见汉军人少,自己又占据靠山临水的地形优势,于是率精锐部队蜂拥而出。两军交手片刻,韩信佯装败逃,战鼓和旗帜都来不及带,七零八落丢了一路。陈余一见,愈发觉得胜券在握,当即下令全营出击,生擒韩信。那埋伏在赵军军营附近的两千汉军乘机冲进去把军旗全换成了汉军红旗。


这边韩信与水边的一万军士会合,和追来的赵军背水而战。因为无路可退,汉军个个殊死拼搏。双方厮杀半日有余,仍不分胜负。赵军见久战不下,打算收兵回营。回头一看,发现军营里飘逸的全是汉军的旗织,以为汉军占领了他们的军营,顿时军心涣散,阵脚大乱,兵士四下逃命。这时退到水边的汉军主力掉头反击, 和这两千士兵乘机两面夹击,大败赵军。陈余战死,赵王歇和李左车被活捉。赵国的地盘也被汉军占有。


战斗结束后,将士们问韩信,兵书上说布军要“右倍山陵,前左水泽”,意思是应该背后靠山,前面临水,而将军却下令背水布阵,竟然取胜,究竟是什么道理呢?


韩信笑道:“兵书上有句话:‘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这支军队是新军,只能先把他们放在必死之地,让人人为自己的生存作战。否则,一开战他们就会各自逃命,溃不成军。”大家这才明白韩信是奇正并用、灵活用兵之高手。这是“背水一战”这个成语的由来。【加小编微信sanqiizi2,朋友圈相册更有种有趣有料】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