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徵明《游吳氏東莊圖》考略

 笑溜达 2017-06-03

文徵明  《游吳氏東莊圖》  纸本設色  73.2x34.6cm


園翁能識老門生    

文徵明《游吳氏東莊圖》考略  

鈍夫

  《游吳氏東莊圖》,軸,縦72.8公分,横34.4公分,纸本設色。畫于明武宗朱厚照正德八年癸酉(公元1513年),文徵明時年四十四歲,為贈先師吴寬之侄吴弈(嗣業)所作。此時吴寛已下世九年,文徵明携吳門同道、弟子等八人,同游蘇州城東吳氏别業之東莊,有懷先師,歸後所作。吳弈為吳寛晚輩,此次郊游乃東道主也。

《游吳氏東莊圖》以詩文長題,書承趙文敏,而自出俊朗勁拔之意,筆法清雅秀逸,已略顯文氏後期之風,其識云:

        相君不見歲頻更,落日平泉自愴情。徑草都迷新轍蹟,園翁能識老門生。空餘列榭依流水,獨上寒原眺古城。匝地緑隂三十畝,人歸去亂禽鳴。近游東荘,有懐先師吳文定公,賦得小詩一首,并系拙圖,奉贈嗣業道兄。是日同游者:吳次明、蔡九逵、錢孔周、湯子重、王履約、履仁、東禪僧德璇。癸酉五月六日,徵明。

鈐印:文徵明印(白文,方章)、衡山(朱文,方章)(注:周道振、張月尊《文徵明集》、周道振《文徵明書畫年表》及劉網紀《明清中國畫大師研究叢書·文徵明》中有關《游吳氏東莊圖》題識譯文有三處需更正

1."賦得小詩一首"誤"賦得小詩一章"

2."奉贈嗣業道兄"誤"奉贈嗣業二兄"

3.同游者銭孔周之後以"囗囗囗"标設,應為"湯子重"。

因編者未見原蹟,僅参照民國年間廣州越秀山美術展覧會圖録中有誤釋文,一直延用至今。) 


文徵明故地重,歲月流變,先生吳氏莊園已物是人非,触景生情,感懷至深而頓生愴然之情。"徑草都迷新轍蹟,園翁能識老門生。"恩師行誼篤厚,草木皆情,情真意切,可想而知。題畫詩載入文徵明《甫田集》三十五卷本卷五,作《過吳文定公東莊》。此作民國年間曾于廣州越秀山美術展覧會上展出,展會乃廣州美術館前身,1927年由國民黨元老李濟深提議創建,1930年落成,1957年改為美術博物館。時題為《文衡山游東莊贈吳嗣業畫》,并著錄於周道振《文徵明書畫簡表》、周道振、張月尊《文徵明年譜》、周道振《文徵明集》、劉九庵《宋元明清畫家傳世作品年表》(作《東莊圖》)、劉綱紀《明清中國畫大師研究叢書·文徵明》等。文徵明自幼習經藉詩文,少享才名,其師吳寬多有益助,造詣漸深,晚歲更是聲譽卓著,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并稱"吳門四才子"。詩風近柳宗元、白居昜,淡雅秀麗,清新自然,所作多為感興、紀游、題畫,有《甫田集》問世。文徵明雖早譽文壇,然科舉之途坎坷,自弘治八年二十六歲至嘉靖元年五十三歲,十次應舉落第,命運不濟反而使其厚積薄發,功成百倍。其畢生詩文所成與早歲授業先師吳寬密不可分。


吳寬  《題屈處誠畫竹詩》   紙本  2.5cmx39.4cm
李東陽  《
題屈處誠畫竹詩》   紙本  2.5cmx39.4cm

吳寬(1435—1504),字原博,號匏庵,玉亭主。明代名臣,以詩文書法譽世。直隸長州(今江蘇蘇州)人。成化八年進士第一,狀元。會試、廷試皆第一,授修撰。侍講孝宗東宮。孝宗即位,遷左庶子,預修《憲宗實錄》,進少詹事兼侍讀學士。官至禮部尚書。其詩深厚濃郁自成一家,著《匏庵集》。善書,作書姿潤中時出奇崛,雖規模於蘇軾,而多所自得。文徵明與吳寬為世交,其父文林及楊一淸、司馬垔、桑悅等與吳寬皆為成化八年同榜進士。相比先師功名,文徵明四十四歲則已六次應舉未第,深感愧疚,故自稱"老門生"。文徵明雖文師吳寬,書學李應禎,畫宗沈周,且自成一格,畫史上與沈周、唐寅、仇英合稱"吳門四家",繼沈石田之後鼎立吳門,成一代宗師,為後人敬仰,其聲望非在其師匏庵之下也。文徵明(1470—1559),原名壁(一作璧),字徵明,長州(今江蘇蘇州)人。四十二歲始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號"衡山居士",世稱"文衡山"。正德末年以歲貢生薦試吏部,授翰林待詔,故稱"文待詔"。五十七歲辭歸出京,放舟南下,歸長州定居,潛心詩文學問,以丹青翰墨自遣,直至終老,卒年九十。私謚貞獻,故又稱"文貞獻"。據劉九庵先生《宋元明清書畫家傳世作品年表》記載:"癸酉五月六日,作東莊圖,是年文壁款改用徵明,廣州美術館"。《游吳氏東莊圖》為文徵明"以字行"第三年,而正德八年之前其書畫名款署"文壁",其后則署"徵明"。正德八年癸酉五月六日,正值端午節後一日,端陽時節,江南龍舟競渡,簫鼓齊鳴。家家包粽子,吃三黃;祭屈子,祀祖先;掛菖蒲,驅鬼邪。文徵明擇其後與友朋、弟子重游先師故地,實有假節祭師之意,可為珍重。東莊為吳氏別業,由吳寬之父吳融(1399—1475)築建經營,據說吳寬中狀元,任翰林院編修,得力與李東陽(1447—1516)極力舉薦,李氏《懷麓堂詩話》曾提及其與主考官彭敷五力薦吳寬一事:"場屋中有此人,不可不收",彭氏亦早有耳聞,"已而,果得原博為第一,亦奇事也。"(錢振民《李東陽年譜》),李東陽對吳寬可謂有知遇之恩。成化十一年秋,吳融病重,吳寬請回,臨行時請李東陽作《東莊記》,是年李氏雖年僅廿九,卻已名動京師,吳寬藉以此篇園記告慰家父,足見拳拳孝悌之心也。不幸,返回故里,吳融已過世。《東莊記》所述園景簡略而方位詳實:

蘇之地多水,葑門之內吳翁之東莊在焉。菱濠匯其東,西溪帶其西,兩港旁達,皆可舟而至也。由凳橋而入則為稻畦,折而南為桑園,又西為果園,又南為菜圃,又東為振衣臺,又南,西為折桂橋。由艇子濱而入則為麥丘,由荷花灣而入則為竹田。區分絡貫,其廣六十畝。而作堂其中曰續古之堂,庵曰拙修之庵,軒曰耕息之軒,又作亭于南池,曰知樂亭。"(明·銭穀《吳都文萃續集》卷十七,上海商務印書館,1935年。又見李東陽《懷麓堂集》卷三十,文字略異)

沈周  《秋清圖》  紙本設色 155x35cm  

沈周曾為吳寬作《東莊圖》冊,現藏南京博物院。據董其昌跋文所知,是冊原為二十四開,佚三開,同佚者有沈周長跋,輒引後人是非猜測。《東庄圖》冊各景對頁有李應楨(1431—1493)篆書其名:一東城、二菱濠、三西溪、四南港、五北港、六凳橋、七稻畦、八桑洲、九果林、十菜圃、十一振衣岡、十二鶴洞、十三朱櫻徑、十四折桂橋、十五艇子濱、十六麥山、十七荷花灣、十八竹田、十九全真館、二十續古堂、二十一拙修庵、二十二耕息軒、二十三曲池、二十四知樂亭。其中鶴洞、朱櫻徑、全真館三景《東莊記》中未及,而凳橋、菜圃、荷花灣三頁即連同石田長跋所散佚者。沈周《東莊圖》册  南京博物院藏

沈周《東莊圖》冊,用筆細謹,野趣橫生,筆由心使;田園風物,景由步移,精妙之極。沈周《東莊圖》石田翁借筆墨深情流溢,以還摯友之敬重。東莊佔地約六十畝,僅"匝地緑隂三十畝",可見莊園之廣。吳氏之後,萬歷初年,東庄昜主,歸徐廷祼所有,擴至百餘畝,時稱"東園"。袁宏道《園亭紀略》寫道:"近日城中,唯葑門內徐參議園最盛。畫壁攢青,飛流界練,水行石中,人穿洞?,巧踰生成,幻若鬼工,千溪萬壑,遊者幾迷出入,殆與王元美小衹園爭勝。(明·袁宏道《園亭紀略》,見銭伯城《袁宏道集?校》上冊,上海古籍出版社)。萬歷十六年(1588)王世貞(元美)游東園有感:"余今而後知余之拙于山也(明·王世貞《游吳城徐少參園記》,《弇州四部稿·續編》卷六十四,文淵閣四庫全書。),可知東園之假山竟令坐擁三座弇山之王氏也為之嘆服。徐廷祼乃吳門一霸,橫行鄉里,後因東窗事發而鋃鐺入獄,于是東園中亭榭池沼,盡為里人冤家拆毀過半。江南園林,發心于文人雅士仰慕山林,乃寄樂林泉,臥游暢懷之歸宿,故而丘園養素,君子之所常樂矣。足不出戶,開門見山,興之所托在乎山水之間也。常言道以園知人、以園見性者,各有所別矣。


沈周《東莊圖》册首開"東城"


文徵明  《游吳氏東莊圖》 (局部)

文徵明《游吳氏東莊圖》与沈周《東莊圖》首開"東城"一景相仿佛。東城位於蘇州城東,緊鄰城牆,面朝內城河,城墻位於莊東,水路可乘舟從城門而入,沿內城河向南穿石橋即是東莊。莊北大片稻田,莊南麥地竹林,而亭榭樓臺築於西南。圖寫東莊一隅,江南五月,風和日麗,鶯飛草長;喬木森森,風葉朗朗。東莊一隅,西山日落,江平水闊。從"徑草都迷新轍蹟"一句,可知文氏與同道由陸路驅車而至。繁?掩映之中,草亭水榭臨流而築,城在一角,坡岸橋連。
畫中有四高士悠游其間,左側一人正過石橋 ;
右側綠?坡後立兩人,雖為點景,面小如豆,而開臉生動,神情高古,似在等候過橋者一同登臨草亭水閣。
水榭位於畫面下端中心,一高士憑欄遠眺,風拂水面,人在畫中,望背而知若有所思,即所謂"空餘列榭依流水,獨上寒原眺古城",文氏之自我寫照也。詩中"寒原"并非實指,而是文徵明以日暮荒寒之意,來襯托此時此刻之"愴情",先師吳寬已歸道山,人去樓空,情由景生,獨自悵??嘆息耳。

《游吳氏東莊圖》用筆細勁,意取平遠清曠之境,以小青綠淺淡著色,文秀古雅。古柏立幹、出枝,勾勒勁朗,樹木作點葉法,層層推移,攢三聚五,疏密相間,濃淡有致,虛實得體。幹著淺赭,葉施花青。


文徵明 《春林策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春林策杖圖》樹法


 《游吳氏東莊圖》樹法

臺北故宮博物院所藏《春林策杖圖》樹法與此極為相似,此法亦是文氏延用至晚歲之一貫作風。此幅坡石則以中鋒渴筆勾勒寫出,略施皴染,提按轉折,輕重有度。近岸徑草,綿勁細爽,頗俱"細文"特質。通觀全幅,布局巧思,古木由近及遠作斜勢層疊而上,畫法統一又不失層次變化。畫面右實左虛,大片水域,計白當黑,空曠而幽遠。畫幅上端,樹木城廓與天相接,若有煙嵐輕浮,而意在畫外,其境無盡也。

文徵明  《攜琴趺坐圖》  絹本設色  121x36cm

(六十九歲所作)

正德八年癸酉(1513),文徵明六試應天,不中。睹先生東莊,風物尤存,想必感概良多,自覺"老門生"無以愧對,故而有"空餘列榭依流水,獨上寒原眺古城"之惆悵。是年七月既望,文徵明題王維《江山雪霽圖》。七月二十九日,書林逋詩七首於銭選《孤山圖》。八月十三日,顧璘以忤宦官謫知廣西全州,文徵明賦詩送行,書《贈顧氏東橋詩卷》。九月既望,為槐雨先生作《拙政園圖》。九月十六日,跋歐陽修《付書局帖》。十二月六日,冒雪過昆山,舟中賦詩贈同行吳敬方,并作《雪林圖》。又題《太白像》。題竹寄王履仁。作《椿萱圖》壽吳棟卿父母。友人銭元抑赴試北上,過停云館言別,賦詩贈之,并作《贈別圖》。整整一年,文徵明依舊賦詩作畫,鑒賞名蹟,題跋吟詠,并未因應試不第而失去文人雅興,而是蓄志於胸,坦然以對。正德七年壬申(1512),即作《游吳氏東莊圖》之前一年,寧王朱宸濠曾遣人以厚禮來聘,文徵明則"堅拒不受",儼然一副君子氣骨風範。翌年(正德九年甲戌),編歷年所作詩為《甫田集》四卷,卷二有《懷吳文定公》一首:

叢桂堂前春草生, 歐公不見歲重更。

 山川明麗悲陳蹟,鄉里凋零憶老成。

一代文章端有擊,百年恩義獨關情。

眼中未忘西州路,幾度臨風灑淚行。

(《甫田集》四卷本,卷二)

 又《文定吳公寬》一首:

有偉延陵公,居然古明德。

道義周一身,文章可華國。

悠悠明堂思,允矣清廟瑟。

 惜哉晚登庸,位用殊未極。

 還能敦薄夫,坐亦消讒慝。

德淵物為遷,曾誰睹聲色?

聖賢不復生,斯人重吾憶。

(《甫田集》四卷本,卷四) 

先師吳寬為人以德,非虛譽文壇,其學問、道德、文章并以世表。自衡山入其門庭,多有勤勉勵志,篤學有成。詩間頌揚師表恩德,又足見師生情誼一斑。吳嗣業為匏庵翁之侄,少長文徵明幾歲,父授子學,亦可稱其與文氏同出師門,故因愛屋及烏,亦當恩報其後,多有詩畫相贈。吳寬生前對年少文徵明頗為器重:"文徵仲書畫為當代宗匠,用筆設色,錯綜古人,閒逸清俊,纖細奇絕,一洗丹青謬習。"(題《文徵明關山積雪圖卷》,見清·吳升《大觀錄》卷二十)評價誠懇,激勵後進。文徵明《甫田集》四卷本,卷三《游吳氏東莊題贈嗣業》有云:"渺渺城郭見江鄉,十里清明護草堂。知樂漫追池上蹟,振衣還上竹邊岡。東郊春色初啼鳥,前輩風流幾夕陽?有約明朝汎新水,菱濠堪着野人航。"文徵明文學吳寬,又常於吳氏東在悠游澄懷,眼前風貌自然諳熟于胸。正德八年癸酉五月六日之故地重游,雖眼前景物同于往昔,而好友間詩酒唱和,則在于游目騁懷,想念故人,詩與畫合,情之所寄,發人悠思。明初高啓等十才子曾結為"北郭十友",至明中期以文衡山為首十位文人墨客又結為"東莊十友",分別為:吳爟(次明)、文徵明(衡山)、吳弈(嗣業)、蔡羽(九逵)、錢同愛(孔周)、陳淳(道復)、湯珍(子重)、王守(履約)、王寵(履仁)、張靈(夢晉)。

陳淳  《崔灝遊天竺寺詩》 金箋紙本 16.5x52cm


陳淳  《碧葉金英 》 紙本水墨  63.2x33cm

其中吳次明最年長,張夢晉最年少。十友者,皆吳門一脈相承,同出門庭後學,有好友、師徒、兄弟之屬,亦師亦友,詩畫雅會,志同道合,故社結東莊。悠游林泉,詩酒往來,不亦樂乎。《游吳氏東莊圖》實則是"東莊十友"雅集之所寄也,同游者除東禪寺僧人德璇以外,其余皆為"東庄十友"社員,僅缺陳淳、張靈兩人而已。此次雅集,王寵最小,年僅弱冠(二十歲),其書法始學衡山,而小文氏廿四歲,其兄王守。社友之間,無關年齒輩分,比興唱和,并有懷友詩相贈。如五年之後,正德十三年(1518)二月十九日文徵明時年四十九,與蔡羽、王守、王寵、湯珍等人至無錫惠山品茗飲茶,吟詩唱和,事后文氏創青綠山水名作《惠山茶會圖卷》,設色典雅清麗,筆致工細脫俗,寫高土茶會,品茗論道,情景交融。

《游吳氏東莊圖》相關信息 

受畫者: 吳弈(生卒年不詳),字嗣業,號茶香居士,寬侄。亦善書,筆法類之。(《延陵旅譜》)

 同游者: 吳爟(生卒年不詳),字次明,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以縣學生貢入國子,書法宗顏真卿,尤精篆刻。善鑒古器物書畫。(《吳縣誌》) 蔡羽(?—1541),字九逵,號林屋山人、左虛子、消夏居士,居吳(今江蘇蘇州)之洞庭山。為諸生,與文徵明齊名。貢入太學,授南京翰林孔目。工屬文,能為歌詩,正行書蹟遒勁,間臨蘭亭十七帖,人或從旁指擿其離者,曰:"不然,吾非臨右軍,吾乃教之。"其書以禿筆取勁,姿盡骨全。嘉靖二年(1523)書《保竹說》卷,藏故宮博物院。(《三吳楷法跋》《吳中往哲像贊》《六研齋筆記》) 錢同愛(1475—1549),字孔周,號野亭。長州(今江蘇蘇州)人。其先居于江都,五世祖避亂移居長州,博學好結朋友,與唐寅、文徵明極友善。自弘治十四年(1501)至正德十一年(1516)六試應天府不第。喜藏書,所購罕見圖書,經、史、子、集、山經、低誌、稗官小說,無所不有。外出過有秘藉,隨手札記。工詩文,以散文為妙。 湯珍(約1481—1557),字子重,號仁卿。嘉定高橋(上海浦東)人,後遷居長州(今江蘇蘇州)碧鳳坊西。嘉靖十年(1531)拔貢,嘉靖二十六年(1547)授崇德縣丞。善詩文,按《文徵明書畫簡表》記,湯珍從正德七年(1512)始,師事文徵明,直到嘉靖二十六年(1547)。以文氏畫作上題跋為准,得以知之。 王守(生卒年不詳,活動于明弘治嘉靖年間),字履約,號涵峰、九華山人,吳縣(今江蘇蘇州)人。進士,終右副都御史。擅書,書仿李懷琳。(《書史會要》《吳中往哲像贊》) 

文彭  《草書七言詩》  金箋紙本   17.4x52cm


王寵  《草書自作詩》  金箋紙本  20x50.5cm

王寵(1494—1533),字履仁,后字履吉,別號雅宜山人,吳江(今江蘇蘇州)人。其先本章姓,以父為後于王遂為姓,守弟。為邑諸生,累試輒不利,貢入太學。詩好建安、三謝及盛唐。文學遷、固甚似之。書始摹永興(虞世南)、大令(王獻之),晚節稍稍出己意,以拙取巧,婉麗遒逸,為時所趨,幾奪京兆(祝允明)價。文徵明后推第一。善山水,本不以畫名,偶然興到,隨筆點染,深得黃公望、倪瓚墨外之趣。又工篆刻,與文彭齊名。

可見高人胸中無所不能。正德十五年(1520)嘗書雲林詩卷。卒年四十。著《雅宜山人集》。(《六研齋筆記》《吳中往哲像贊》《四友齋叢書》《明史文徵明傳》《明史藝文誌》《蘇州明賢畫像冊》《無聲詩史》《甫田集》《廣印人傳》) 德璇(生卒年不詳),即天璣,東禪寺僧侶,文徵明《京邸懷歸寺》中懷吳中諸寺于東禪寺末作"右東禪寺璇天璣。"(《文徵明年譜》)

 鑒藏印及藏家: 伍元蕙儷荃甫評書讀畫之印(朱文,長方章) 伍氏南雪齋藏(朱文,方章) (《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第298頁,伍元蕙條,23款、11款) 思蜀書屋珍藏(朱文,方章) 古谿梁氏長存(朱文,方章) 梅軒(朱文,方章) 以上三印鑒藏者待考。 伍元蕙(1824—1865),廣東南海人,一名葆恆(又作寶恆)、良謀、儷荃,號南雪道人,迂庵主人等,室名南雪齋、聽香樓、澄觀閣。清道光咸豐年間著名收藏家。"昔賢重北郭,吾輩重東莊",明中期東莊十友,與書畫、詩文、鑒賞相往來,于吳中又各自有交際,常常郊游雅集,詩酒相會,論學問詩,賞鑒題詠,游樂山林水澤之間,成文人集群社團,促吳門文風鼎盛。文徵明《游吳氏東莊圖》實可證也。


文徵明《游吳氏東莊圖》著書影


【汉唐书院】

公众号:hantangshuyuan

100000+已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