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熊孩子、乖孩子、倔小孩,家长该怎么沟通?

 前进小学李丽丽 2017-06-03

特约作者:夏丁玲

心理咨询培训师,企业EAP讲师,怡然父母成长体系创始人。浙江省心理健康促进会理事,杭州市老年活动中心夏丁玲助老工作室督导,杭州西子女性大讲堂宣讲团成员等。




工作中,我遇到很多愁眉苦脸的家长,他们或为某个具体的育儿问题烦恼,或根本不知道如何与孩子对话。

与孩子沟通,目前已经有许多可以借鉴的公式,但因为孩子的个性迥异,身处的问题情境有差异,父母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和应对策略


如何因材施教,对症下药,这就是本文欲探讨的问题。


倔小孩:沟通要先“顺毛”


小明是个性很强的小孩,家里来了客人,奶奶让他去楼下买点水果上来,他头也不抬地拒绝了。爸爸觉得小明既不帮着做事,又不尊重奶奶,不禁提高了嗓门:“你去不去?”

小明脖子一梗:“我说了我不去!”家里的一场暴风骤雨随之而来。


倔小孩一般都比较有主见,看待问题会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做事的时候希望有掌控感,这都是该类型小孩的优势部分。个性是把双刃剑,倔小孩在社会交往中,容易固执己见,处理问题的方式也较单一。


同倔强的孩子沟通的重点在于:共同讨论,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和被尊重



如何有效沟通


爸爸(温和地):现在家里忙,奶奶希望你去帮忙买水果,为什么你不想去啊?

(先解释为什么想让孩子帮忙,然后表达愿意倾听孩子不去的理由。)

小明:我正在画仙人掌,就差几根刺就画好了。

(孩子没有被指责,配合地说清了自己的理由。)

爸爸:嗯,原来如此,是要画好呢。那奶奶需要人去帮忙怎么办呢?

(肯定了孩子的理由,表示理解,同时用问题引发孩子的思考。)

小明(想了一下):爸爸,要么你现在去买,要么等我画好了,我再去。

(感觉到爸爸的信任,孩子开始想出不同的解决办法。)

爸爸:真不错,你有两个主意。可是我现在要整理书房,要么一会儿你画完再去吧。不过,现在要怎么和奶奶说呢?她看起来很着急。

(没有强行要求孩子必须对奶奶有所交代,而是进一步用问题来引发孩子思考。)

小明停下了画笔,跑到奶奶面前:奶奶,我画好画就去买水果,你不要着急哦!

(在没有控制和命令的沟通中,一个合作体贴的孩子自然而然地出现了。)



熊孩子

提前划好底线


妈妈很不喜欢带皮皮去别人家玩,因为皮皮实在是一刻不停,像个猴子似得上蹿下跳,钻来钻去。

这不,他刚刚打翻了阿姨的粉盒,又开始在地板上打滚了,妈妈连喊带骂,皮皮充耳不闻。


要怎么与让主人和客人都很尴尬的“熊孩子”沟通呢?

熊孩子通常极具活力,充满了探索世界的冒险精神。这些孩子比其他人更大胆,但有时也更没有分寸感。当他们的探险受到阻碍,譬如说受到妈妈的呵斥和管束,熊孩子们又带着极大的勇气去挑战权威,继续我行我素。


和熊孩子沟通,要欣赏孩子旺盛的生命力,让他拥有一定的空间和自由,同时提前制定好必要的底线,例如公共场合玩耍要保证人身安全,做客时哪些事情能做等,限定要简单明了,易于操作。



如何有效沟通


妈妈:皮皮,我们要去阿姨家玩啦,你都要玩什么呀?

(良好的谈话氛围,为引入规范做好铺垫。)

皮皮:我要在地板上打滚,和娜娜姐姐玩气球,还有,带着跳绳吧,我要在她们家跳绳。

(多有精气神的孩子啊,对未来有丰富和快乐的期待。)

妈妈:这么多啊!我觉得我要和你讨论一下了,行啊?

(没有直接发表自己的看法,而是邀请孩子加入讨论。)

皮皮:行啊,讨论什么呢?

(“熊孩子”一旦能安静思考,问题就解决一半了。)

妈妈:她们家在10楼,我们跳绳的话,9楼的人会有什么感觉?

(提示孩子思考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

皮皮:会觉得吵吗?啊,那怎么办?我想跳绳啊!

(比起妈妈的唠叨,如何解决问题的思考更能开启孩子的心智。)

妈妈:对,会吵,所以在楼上跳绳不合适,那怎么办呢?

(没有着急出谋划策,给孩子思考的时间。)

皮皮(下定决心般):那我就在楼下跳好了再上去。

(孩子自己做出决定,有一种自豪和力量感。)

妈妈:太好啦,这真是个好办法!

(及时肯定孩子的思考和努力,在提问中完成了行为规范的建立。)



乖孩子

多观察,常鼓励


提到乖孩子,尤其是别人家的乖孩子,家长们都是又喜欢又羡慕。

丽丽从小就很懂事,很少反驳大人,在学校里人缘也不错。

我们心理和教育工作者常常会比较心疼乖小孩。

一般说来,乖小孩的合作性都不错,能够常常考虑别人的心情。与此同时,个性趋于内敛的乖小孩,容易为了息事宁人或保持关系而压抑自己的感受,甚至有时候放弃思考和解决问题。

面对这样的孩子,父母在平日里要多观察孩子的状态,通过孩子的表现来了解他的感受和心情,鼓励孩子主动表达,激发孩子解决问题的热情



如何有效沟通


(丽丽闷声不响地走近房间,放下书包,坐在床边发呆。)

妈妈(关切地坐在丽丽旁边):怎么了?不开心吗?

(主动询问,关注孩子的情绪体验。)

丽丽:没什么大不了的,妈妈。

(孩子一方面不想给妈妈添麻烦,另一方面持续习惯的行为模式。)

妈妈:哦?没有什么大不了?妈妈也愿意听听。

(重复孩子的表达,继续传递妈妈的理解和爱。)

丽丽(开始哭):我和飞飞说好了,周末到家里玩的。

(孩子一边释放情绪,一边说,不要着急打断孩子。)

丽丽:她今天和我说那天要去上海了。

妈妈(用胳膊揽着丽丽--给出无声的支持):啊?去上海了?

丽丽:是啊是啊,怎么这样,说好了还要变卦。

妈妈:她说好了还要变卦,你是什么感受?

(鼓励孩子用语言来描述心情。)

丽丽:难过、生气,她太不够朋友了。

(孩子能够清晰自己的需要,非常重要。)

过了一会,丽丽平静下来。

妈妈:这件事你打算怎么处理啊?装没发生,不和她玩了?还是告诉她下次要提早告诉你?

(父母给孩子指导和建议的时候,可以多给几个选项,以便孩子展开思考。如果时间充足,并且孩子年纪够大,只用提问法就好,也许孩子要想很久,或者方案不完善,但这有利于提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丽丽(很干脆地):让她下次提早告诉我,要不然就绝交。

(乖小孩也有了自己主见,可喜可贺。)



更多时候,父母只在遇到现实的问题,需要对孩子进行管教时才想到沟通。

其实,如果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对孩子的观察和倾听,及时与孩子进行互动,更容易夯实沟通的基础,那么,遇到问题时,就能与孩子更好地交流。


有质量的陪伴


陪伴孩子,一方面可以让父母更好地观察和了解孩子,从动态的变化,而不是通过某件事判断,能更准确地发现问题的缓急。


另一方面,陪伴会促进亲子的亲密程度,毋庸置疑,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有效沟通的保证。最简单的例子,如果父子关系融洽,爸爸因某事打了儿子,儿子会因此反思自己到底哪里做得不对,惹爸爸发这么大火。但如果父子联结薄弱,一个巴掌就能扇出仇恨,反倒起不到教育孩子的作用。

当代的父母常常比较忙碌,没有充足的时间和孩子相处,在每次陪伴的时候,放下手机,认真专注地和孩子待在一起,享受亲子时光的快乐。有质量地陪伴,就好像是和孩子进行有声和无言的交流,对孩子身心的滋养非常重要。


三观输出

润物细无声


我给企业员工上沟通课程时,他们会认真挑选,并请我讲解某个具体的沟通模式,这么做很有效果,员工彼此间的沟通变得顺畅了许多,因此他们觉得,自己挑的那个沟通模式果然最适合。


其实,不论选了哪种沟通模式,都会产生良好的作用,因为当大家统一接受了一种理念和方法后,交流时就容易理解对方的表达,也能说出对方接收得到的话,简而言之,大家有了“同频”的发送器和接收器,共鸣就变得非常自然,沟通自然没有障碍了。


所以,父母们要留神自己对周遭的看法和为人处世的哲学,在点滴中,孩子们就会被我们影响,共同的观念形成良好沟通的基础。

“做给孩子看”先于“说给孩子听”,如果父母所传递的观点和理念与言行不符,就更容易被孩子怀疑和抗拒。



信任孩子

不急不躁


孩子在各个的成长阶段遇到的问题是不同的。

很喜欢一则小故事,一位母亲养育了四个孩子,烦恼时,她找自己的,养过留个孩子的母亲求安慰,母亲说:那只是一个阶段罢了,孩子终会“长大”的。

我们都经历过“小时候”,也都做过许多错误的决定,在艰难的成长中,慢慢地学会与人沟通,懂得自制、忍让,承担责任。孩子也是一样。当孩子挣扎、停滞不前时,我们要依然满怀信心

为人父母,拥有不急不躁的心态,接纳孩子的现状,同时对孩子的未来持有乐观的期待,这必将让养育孩子成为人生宝贵而美好的体验。


图片源于网络


相关阅读


孩子总说“我不行”,你怎么做?

几天不见,中国原创绘本已经牛叉成这样了?!


联系我们

投稿/征集:tougao@ishyd.com 

合作洽谈:hz@ishyd.com


转载说明

本号原创文章转载,请在后台留言联系授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