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回失落的童真

 惜雅文轩 2017-06-03

       作为一名有着十年教龄的语文老师,在驾驭我的语文课上,我对自己有着充分的自信。尽管我所面对的是一批总体上纪律较差的新班级新学生。因为我擅长用我风趣幽默的语言组织,调动全班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我每每面带微笑轻松迎对这些稚气的孩子们,也很期待这些稚气未脱的孩子们还我以童真的微笑。

       通过半个多月的接触,我大致了解了班里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特点,其中一位学习成绩最佳的女生,给我留下最为特别的印象——在我的课上,她从来没有笑过,哪怕微微扬起嘴角——这是我所不允许的。

       她叫刘清(化名),是这个班的班长。个子高高,喜欢中性打扮,行动风风火火,经常踩点准时到校,不让一分钟在教室里闲过,坐姿毕恭毕敬,回答面无表情,阅读慢条斯理,写作简洁明了,课间静坐写字,放学匆忙回家。据说这些细节习惯,都是其母从小言传身教的结果。老师们在办公室讨论学生问题时,常说刘清这个女孩真的不错,如果所有学生都像她那样该有多好啊。可我总觉得她身上缺点什么似的,不由为她暗生一种莫名的忧虑。

那是一堂普普通通的古文教学课,我正在给孩子们上沈复的《童趣》,同学们一如既往的活跃,唯独刘清一如既往的沉默无语。我终于知道了这位班长同学缺少的究竟是什么了。借着这篇课文所引出的“童趣”话题,我给孩子们讲解了童真的重要性以及童真的外在表现,而后让他们在全班搜寻一下哪位同学是最缺乏童真的。结果不出我所料,大家的目光齐刷刷指向了班长刘清。刘清被全班目光包围,显得有些不知所措。考虑到刘清班长的班级模范作用和她外在透露出来坚毅果敢的性情,在综合评估了她的心理承受能力后,我也当着全班同学认可了大家的选择,并着重指出刘清班长童真缺失的问题,希望她认清自己的问题,寻回失落的童真,早日像其他同学一样成为一个快乐爽朗的女孩。

 

可情况并没有向我所预计的方向发展。第二日,同学告诉我班长刘清身体不舒服,请假一天,我也不以为意。到了第三日,当刘清已经正常来上课的时候,我却被告知有家长向学校状告我的不是,令我茫然不知何意。

书记找我谈话,我才知道,原来在“童趣教育”的背后,竟然发生了一系列我不知道的后续事件——

课后,刘清对老师的评价深有感悟,正在反思自己问题,同桌女生赵珍儿竟大大咧咧地取笑她没有童真,并煽动许多成绩被刘清压制太久的同学一起取笑她。这令刘清全优学生的内在优越感遭到无情的挑衅。她无语反驳,陷入内心的痛苦,但外表坚强的她并没有在教室里表现出来,只是默默地承受着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都不如自己的同学们的嘲讽和奚落。

回到家里,刘清一反常态地把自己反锁在房间,这从未有过的情形使妈妈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妈妈一直催刘清开门,一直沉默的刘清终于按捺不住压抑的情绪,爆发出久违多年的哭泣。妈妈意识到出大事了,但不知道怎么回事,只能等女儿痛哭的情绪发泄完毕,再询问她究竟发生了什么。这一等,就是整晚。

直到第二天,刘清的心情平复了,却发起了高烧。高烧中的刘清向妈妈说了自己反常哭泣的缘由,更破天荒地严肃质问妈妈为什么毁了她的童真。一向以培养出这么优秀女儿而引以为傲的妈妈这时傻眼了。在妈妈看来,优秀女儿之所以情绪反常和态度坚硬,原来是受到了语文老师的否定和批判。什么莫名其妙的所谓“童真”,她一定要找到学校,向这位否定她优秀女儿的语文老师讨个说法。

 

了解了这么多背后的故事,我逐渐意识到自己错了,错在高估了这位外表果敢干练的班长的心理承受能力。但同时,我也清楚自己下一步该怎么做。

利用充足的课间时间,我找来班长刘清做了一次心理上的详谈。在这次师生沟通中,刘清告诉我,其实老师在课堂上指出她童真缺乏的问题正是她一直所困惑的问题,她不明白为什么同样是优秀学生,别人可以轻松愉快地学习,自己却总是很辛苦,甚至有些力不从心。原来,这都和妈妈从小的管教有关系。妈妈为了培养她的综合素质,让她学舞蹈,学钢琴,学游泳,尽量把她成长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还要求她做任何事都要争取做到最好,因为她很乖,所以总是默默地承受这一切,虽然偶尔也能得到成功后的喜悦,但始终无法让自己像别的孩子一样开心地追逐玩乐。快乐美好的童年,在她是一片虚无的空白。她之所以能坚持到现在,是“优秀”两个字在支撑着。而今,在普通同学的集体奚落下,她开始自我否定,更对妈妈长年的家教方式产生了极大的抵触。

我循病究根,对症下药,推心置腹地与之畅谈:“一个人的成长总是要付出代价的,而你所付出的代价,就是那永远回不去的快乐童年。童年是一去不复返的,而那失去许久的童真并不会永远随之而去,只是暂时失去而已。父母的管教,无论对错,都是为了你的将来,你曾经不谙世事,现在你懂事了,可以与父母探讨家庭教育的不同理念,求同存异,但一定要记得对父母心存感恩。寻回童真一点儿也不难,只要你够阳光,够快乐,化压力为兴趣,多理解他人,并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这样,你的童真自然就回来了。”

刘清若有所悟地点点头,不经意间,我似乎看到了她的嘴角微微轻扬。

 

此后的语文课堂上,我明显感觉到班长刘清的些微变化。生动活泼的语文课因为有班长刘清表情丰富的投入,让我在上课过程中感受到无比的舒适和畅快。

书记再次通知我,说我班刘清同学的妈妈想找我谈谈。我心生疑惑:怎么这个古板的家长还要和我理论?

第一次见到刘清的妈妈,她的态度却是平和诚恳得超乎我的想象。

“王老师,实在是对不起!是我错冤了一位好老师。”她说,“我一直以为,只要让孩子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她就是最优秀的,却忽视了孩子的心理。你让我女儿认识到童真的重要性,也给我这样失职的妈妈敲响了一声警钟。自从你跟我女儿谈话之后,她开始能主动和我聊天,说班里的趣事,说语文老师的好,也对自己的成长谈了许多自己的想法。看到她突然间心智变得这么成熟,我也就更放心了,真心谢谢你对刘清的及时提点,也为我此前不明智的行为感到十分抱歉!”

我笑笑,一种超出语文教学之外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教师的工作,就是在不断地与学生打交道的过程中,教授知识与学问;但教师在教学工作之外,更应承担起一份责任,那就是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这关怀是触及心灵的,教化一生的,容不得半点疏忽缺漏。在全社会乃至教育界盲目追求分数或素质教育的今天,在网络化信息化时代,本该天真纯善的孩子们眼前充斥着暴力与情色,这些东西,就像一针针催化剂一样,过早催熟和扭曲他们的单纯的心灵。马加爵事件的无情、药家鑫事件的残忍、小悦悦事件的淡漠,彭宇案事件的猜忌,以及屡屡出现的大学生自杀事件,无一不震慑着原本就脆弱的教育体制。

窥一豹而见全斑。从缺失童真的刘清身上,我看到了心理疏导对一个人学习与成长的帮助之大。尽早地发现缺失童真的孩子,并及时帮他们寻回遗失的童真,使其在德智体等方面发展的同时,不忘健全心智,健全人格,这样,才是最全面的教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