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屏过雨开诗境 瑶圃耕烟问导师

 文山书院 2017-06-04

山屏过雨开诗境
瑶圃耕烟问导师

  
       山屏:形如屏风的山崖。 南唐韩熙载 《漂水无相寺》诗:“ 无相 景幽远,山屏四面开。” 宋邓忠臣 《诗呈同院》:“山屏当户列,瀑布入溪流。” 元周伯琦 《纪行》诗:“夹岸山屏展,穿沙水带萦。” 


      瑶圃:产玉的园圃,指仙境。出自《楚辞·九章·涉江》:“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 晋陆云 《九愍·修身》:“树椒兰於瑶圃,掩夜光於琼华。” 唐 ·皮日休 《扬州看辛夷花》诗:“一枝拂地成瑶圃,数树参庭是蕊宫。” 元·周巽 《梨花曲》诗:“仙妃下瑶圃,靓粧乘素鸾。”


       由丘逢甲编著的《岭云海日楼诗钞·卷七·题兰史西樵揽胜图》:“安得将山还大古,谢绝时人作山主。餐云饮水吟仙诗,呼龙耕烟垦瑶圃。”(原诗很长,只录最后四句)


  此联由王福厂所书。


       本博客曾经说过“东坡提梁壶”。事实上,现在是没有一个东西能够证明“东坡提梁壶”是一种传世品而不是传说 。但这个问题不影响大家超越时空的想象力。就像端午节本来与屈原没有多大关系一样,也不影响大家把端午过成诗人节。文化,就是一种精神的寄托。



        我们先说紫砂提梁式样的壶,早已有之。《阳羡茗壶系》是一本专论紫砂壶的著述,书成于明末崇祯年间。《阳羡茗壶系》记载,“赵梁,多提梁式。”徐友泉所制款式中就有“提梁卣”。再从传世器具上看,也不乏提梁式,如明司礼太监吴经墓出土的壶便是提梁式。世称“吴经提梁”。南京博物馆馆藏有也时大彬“天香阁款调砂大提梁壶”。



           清 ·光绪  花卉提梁壶 南京博物院藏 


       从苏东坡的诗词中我们可以隐约看到壶的影子,但是烧水还是泡茶,就另当别论了。东坡诗《次韵周种惠石铫》:“铜腥铁涩不宜泉,爱此苍然深且宽。蟹眼翻波汤已作,龙头拒火柄犹寒。”从“柄犹寒”可以见其石铫的柄比较长,或者是有“提梁”的壶。但此诗的后四句又说:“姜新盐少茶初熟,水渍云蒸藓未干。自古函牛多折足,要知无脚是轻安。”这是一种典型的宋式饮茶法,与今天日本的抹茶饮法有点类似,是用碗喝一种糊状的茶,并且有“姜”有“盐”。


    


        吴经提梁壶    


       苏轼《次韵黄夷仲茶磨》一诗进一步说明了这个问题:“前人初用茗饮时,煮之无问叶与骨。浸穷厥味臼始用,复计其初碾方出。计尽功极至于磨,信哉智者能创物。破槽折杵向墙角,亦其遭遇有伸屈。岁久讲求知处所,佳者出自衡山窟。巴蜀石工强镌凿,理疏性软良可咄。予家江陵远莫致,尘土何人为披拂。” 厥:其。披拂:吹拂、飘动。谢灵运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诗:“披拂趋南径,愉悦偃东扉。” 这苏东坡一首诗是讲,茶磨生成是基于臼和碾,作为一种碎茶工具,它与石质的好坏有相当的关系,苏轼认为衡山之石磨要比巴蜀之石磨好,但由于地处四川江阳(即今之彭山县东)难得此物,感到很遗憾。


                   东坡提梁壶


       现在的 “东坡提梁壶”出处是哪里?


       1932年为参加美国芝加哥博览会,江苏省宜陶(宜兴职业学校窑业科)校长王世杰根据 “东坡提梁壶”的传说,参照清末画家任伯年刻绘的花卉提梁壶设计了图稿,约请了多位紫砂艺人制作。汪宝根(1902-1954)所制“大东坡提梁壶”,古朴凝重,气势恢弘,第二年参加美国芝加哥博览会展出,荣获博览会优秀奖章,他也赢得“东坡壶王”的称号。而紫砂艺人冯桂林(1907-1946)也制作了“东坡提梁壶”,他把壶的把、流、钮均改成虬曲的梅枝,疤痕累累、苍劲有力。


       至此,这把由近代人设计制作而以古代名人命名的紫砂壶,基本定型,东坡提梁壶由传说变成了现实。


       苏轼有《菩萨蛮》:“买田阳羡吾将老,从初只为溪山好。”这是苏东坡对宜兴最好的印象。“东坡提梁壶”是宜兴壶人的一种精神寄托,它让人相信,宜兴紫砂有源可溯,绝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一个有序的文化传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