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家严文赋||书当存高远 风起汉魏间

 我心中的太阳在 2017-06-04




严文赋艺术简历:
严文赋,广东阳春人,199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书法研究生班,师从沈鹏、欧阳中石、袁行霈、李志敏、高明诸先生。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青年书法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北大书法》编委,广州市政府第八届文艺奖获奖者,南粤文化艺术功勋人物获得者,阳江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阳江市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漠阳书画院执行院长。
作品18次入选中国书协举办的国家级展览,两次最高奖,一次三等奖,被中国文字博物馆(国家级)等机构收藏,并在新加坡、日本、韩国、加拿大等国家展出;2012年获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书法创作突出贡献奖;2014年赴日本参加中日名家书法交流展,同年,参加由张海书法发展基金会和《书法》杂志联合举办的“谁是高手---全国百名书法家争霸赛”入选中国书法百强榜。2015年赴泰国参加“中泰名家书画交流展”。出版《严文赋书法集》多种。



书当存高远 风起汉魏间
 ——严文赋的书学道路及其书风形成

 文∕陈殷

于墨海中立定精神,游于艺,已是几十年的光阴。如今,严文赋的书法人生在笔锋中决出生活,在墨色里放出光明。


1956年,严文赋出生于粤西山区的农民家庭。父亲曾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从小喜欢书法的他,完全是天性使然。少年的文赋常以笔墨、废纸、油灯作伴。小学到初中不仅早出晚归,每天还要步行20里路,过“九渡十八湾”,他经历了比别人更多的辛苦与磨难。他从小拿起如椽大笔,一步一步走来,走出大山,走到城市,走进艺术的殿堂。


1975年,严文赋高中毕业,因字写得好而留校工作,然而,就在他工作的第三天,竟遭到教务主任骂他的字写得太差,给“学校丢脸”云云,这无疑给严文赋的自尊心以极大的打击和伤害,从此他发誓:一定要用这支笔写出大山,写就人生的辉煌。


1980年,严文赋师范毕业。又因字写得好而被破格分配到县重点中学阳春一中工作;1984年,严文赋考上佛山教育学院中文系,次年参加中国第一所书法高校——江苏无锡艺专为期三年的函授学习。从此,他对艺术真正开始登堂入室。



正是有着历史文化责任感的情怀,严文赋在书法教育上也是不遗余力。上世纪80年代,书法这门古老的艺术开始在全国兴起且迅速发展。1988年,严文赋亲自到北京中国书画函授大学申请成立阳春分校,之后一直从事一中、电大和书画函授大学的书法教育工作。他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爱护人才,如今,桃李如云,成就斐然。



1990年,严文赋被录入北京大学首届书法艺术研究生班,学习和研习中国书法,其间涉略书法学、文学、美学、古文字学等领域。丰厚的历史文化滋养,南北书风的融汇,来自全国书法高手的交流,让他在点与线中成长,在黑与白中领悟。正是这种高层次的学习,带给他转折性的飞跃。他的审美不再只停留在线条表层的变化,而是深刻地理解了隐藏在汉字书法里的文化内涵,那是超越了笔墨之外的博大精深,也是书法真正的魅力与光芒。此后,他以海纳百川的学习态度和对书法的专业追求,开拓着属于他自己的天空。



也许,正因为严文赋是大山的孩子,年少时的艰苦便给了他山一样的品质,而这种磨砺在他日后的成长中,对于他的书风形成也有着密切的联系。细看他的作品,书风淡雅,无功利之气,自然生出萧散疏朗的山林逸趣。董其昌曾在《画禅室随笔·评书法》中提出了“古淡”之说,“古淡”就是指古朴自然之美,体现的是清润的雅意,如晋人的风流潇洒,其书不工而自工。严文赋的作品,恰恰体现了这种古淡之美,既有古意盎然,也有秀润雅致。让人徜徉其间,渐渐领悟他的思想境界与文化内涵。

清刘熙载云:“写字者,写志也。”书法家在笔歌墨舞之间,流淌着自己的思想及情志,美的书法作品必然是线条墨韵的生命化和人生的形态化。故,书到深处是文化,亦是修养。但书法的技巧可以在时间的磨炼中日臻娴熟,而心灵的丰富程度是无穷无尽的。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却非人人能及。放眼当今书坛,写字者甚多,但浮躁,急于求成者亦比比皆是。有些人,甚至偏重于笔墨效果和创新,忘记了抒情达意的本质,书卷气更无从谈起。习字未久,便独起炉灶,想以新的语言打破传统,但没有积累的创造,没有生命力的作品,何来艺术之高度?更不可能奢谈艺术的发展。他们忘记了对艺术的敬畏之心,这恰恰是他们最终无法成功的根本。



严文赋深知,学习书法的过程是以最大的勇气打进去,又能以最大的勇气走出来。须临遍百家,上至三代文字,下涉明清,既融会百家,又师泥不古,方能推陈出新,建立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如此,在高定位的基础上创造自己风格,才是水到渠成,不负此生。

然而,每个书法家都经历过彷徨、徘徊、困惑的过程,时至2009年,严文赋毅然放弃繁华的广州,回到了家乡阳江,在那里建立自己的书法工作室。“沉入国民中,回到古代去……”。此时的他静下心来学习、思考、研究和探索。终归,严文赋的内心是一个风云际会的文人,几十年的岁月经历让他学会了沉淀和探索,也造就了他谦虚好学的君子风度。于是,他行走在山川河流与自然对话,访师会友纳百家之长,潜心索求于广泛的知识领域,无论历史,哲学,文学,诗歌,音乐,绘画等等,他希望在学习中修行,在修行中完善自己,继而领略以笔墨为载体的心灵之美,人格之美,素养之美。



阳江工作室的五年修炼,完成了严文赋书法人生当中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五年来,他创造了30多项入选国内外重大书法展览的辉煌;五年来,他漫游书法历史的长河,反复思考,终于把自己的书风定格于汉魏之间,他把章草的“度”与晋人的“韵”揉合起来,给世人呈现一种“古淡典雅”的书卷气息。当代著名书法家刘正成如是说:看文赋写的尺牍,俨然大字气派,尤有谢无量等名士风度,草草笔意,颇有贵气。


孙过庭在《书谱序》中说:“情动言行,取会风骚之意。”沈尹默则说:“无色彩而具图画的灿烂,无声音而行音乐的和谐。”行草,是中国书法最具表现力的书体,也是最具艺术个性的书体,其线条的情感和节奏,亦是书法最重要的感情基础。书法家以心中诗情与音乐的绽放,用情于笔,在气韵飞扬中完成一幅幅不同意境的作品。严文赋极擅长行草,他此时的书风已定格于汉魏之间。他虽然心存晋人的天真与潇洒,但却以汉魏的骨力与法度,古拙与朴茂,婉转藏锋,在用笔、结构及章法上外圆内方,沉稳于古拙,出于典雅,并吸收了各种书体的精华,可谓取舍精当,自然有度。因之,汉之章草,晋人气韵,清芬自溢,神采丰朗。由此也可知,严文赋在书法上的钻研与思考,是长年累月的积累。



观其行草,从笔法上来说,墨线淋漓,恣情而奔放,带着率性的天真,能纵能收,带燥方润,将浓遂枯,因流动生变而洒脱不羁,正是文情所至;从章法上来说,与他追求的魏晋风韵相当一致。作品上的每一个字体都暗藏变化,却以通篇平和之气,尽显风流典雅。点画之间,上下连贯,弹性取势,张弛有道,相辅而成的点线,以变化多端合情于纸,对立而统一,风骨独成;从结构上来说,字与字之间气韵流动,运笔时不动声色,收笔时含蓄内敛,似风行水面,雨润春山,疏朗清旷之中,意气相连。正如重光《书筏》中说:“起笔为呼,承笔为应”,故用笔讲究“笔断意连”。“笔断”使点画有起有止,起止有度;“意连”使点画有呼有应启承分明。这种或断或连,似断还连;上下呼应,左右顾盼的点线的艺术,表现出书法家的种种情趣与思想面貌,使作品具有特殊的美感力量。若每一线条,各自独立,互不关联,只是为书写而拼凑在一起,那便是姜夔在《续书谱》所说的“图写其形,未能涵容,皆支离而不相贯穿”。



观之于字,会之于意。无论长卷,还是小品册页,严文赋都能翰墨如流,直抒胸臆,使作品达其性情,形其哀乐。因取法,悟性,学养所致,严文赋的书风如其学,如其性,如其才,如其人。

对于书法家来说,平生之意若能尽寄丹青,何尝不是游艺于心? 沈括《梦溪笔谈》中说:“书画之妙,当以神会。”书法作品的形与神,情与物,其实皆在于书者的思想境界,即所想,所知,所悟,所感。笔墨之上,严文赋聚其心血与追求,不舍昼夜,一直努力于文才与书艺的共同发展,融古老传统与现代审美的和谐并进。在严文赋看来,字都是有生命的,一笔下去,便是与它的重逢和知遇。如果说,作品反映的是作者情志的话,那么作品的外形便是彰显了作者的素养和内涵。  



艺术之路漫漫,恰如登山。每登高一层,才能看见更美的风景,而每一次的新风景,又会激发你继续攀登,再攀登。然,人生不老,奋斗不息,已是名家的严文赋,如今依然辛勤地耕耘在书坛。他正以自己的风格书写自己的精神,他希望书法的创新,是在继承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新,继承必须取法乎上,兼取众家之长,融会贯通,而不是相互跟风。所谓不古不新,亦古亦新,就是要与传统保持一脉相承,又要以其无法颠覆的文化元素,立古出新,孕育出千姿百态的文明风采。



唯有稍觉遗憾的是,在严文赋的行草中,偶然间看其求奇履险,却未能化险为夷。也许,他还在作品中不断地创新,探索,以待新的灵感来临吧。所以,在他的多个书法作品集中,还是更喜欢他的魏晋之风,意随笔来,墨色苍润。率性掷笔于天苍苍,野茫茫,直取性情真。书不尽纸,笔不尽意,他的书风散发着人性的温暖,仿佛清风出袖,明月入怀。



张怀瓘《文字论》曾说:“文则数言乃成其意,书则一字见其心,可谓得简易之道。”但如何把书法那种鲜活的、丰富的形象在个人的思想情感里凝聚,悟化为有形有色,有歌有韵的作品,依然是书法家们一直都在追求的艺术境界。若能让每一个字,在平凡的观望中,生机怒放,带出撩人心扉的诗情画意,或是在平淡中,气象万千,该是何等的快哉。



采撷艺术的丰盈,捡起时光的背影。一点一画间,皆成妙境,虚白之上,墨气四射。中国的书法,以其文明而灿烂,悠久而厚重,在严文赋的心里,负荷着无限的深意,无边的深情。当历史的天空,掠过飞翔的翅膀,承继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文化,是我们深衷的喜悦。



书为心画,渐入佳境。岁月至此,烟火无声而暖。2014年严文赋又回到岭南的文化中心广州,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严文赋的书情时代已经开启,几十年的墨海纵横,已经让他更加豁达而平和。天地事物变化,寓于一书,谁又能惊扰他心中的大好河山?也许,人与书俱老,是他等待的另一种境界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