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诸葛亮打仗为何总坐车?

 海枯石烂海枯 2017-06-04

诸葛亮身为诸葛家族对后人影响最深的一个人,可以说,诸葛亮代表了一代忠义、智慧与谋略。同时,诸葛亮也能以自身来影响自己的后人。

诸葛亮在文学上还有一重要的贡献,便是《诫子书》,《诫子书》主要是写给家里晚辈的家书,教导孩子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事。最经典的一句便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是教导孩子要能够置身事外,踏实下来,努力学习。还有比较经典的便是:“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这一句更是向孩子表达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拥有梦想,志气也是成功的前提。

诸葛亮年幼失去双亲,投靠亲戚。诸葛亮十七岁之时,定居南阳,开始过耕田隐居的生活。他博学多才,喜读《梁父吟》,读书喜观大略,同时对天文地理和军事兵法也潜心钻研。

二十七岁时,刘备来到南阳诸葛亮住所再三请求诸葛亮帮他谋划。诸葛亮感激刘备知遇之恩,决定协助刘备。诸葛亮事必躬亲,特意去往东吴,说动吴国和刘备联盟抗曹,在东吴,诸葛亮施计周瑜,用烈火乘风大胜曹军,后刘备平定荆州。

诸葛亮用他的才能智谋协助了刘备建立蜀国,刘备病死前托付诸葛亮,希望他照顾阿斗并希望诸葛亮能完成统一中原的愿望。诸葛亮感恩刘备信任托付,治理蜀国凡事亲力亲为,大小事务,皆一一过问审理。为了蜀国以后没有边境之忧,在南蛮来犯之时,亲身领兵深入蛮夷腹地,不惧辛劳麻烦,对孟获晓之以理,用心感化蛮夷。而后不忘先祖嘱托,数次上书请求出征北伐曹魏,最后竟然积累成疾病死在征战途中。实在让人敬佩又惋惜。

诸葛亮《后出师表》中除了解释北伐征战的原因外,还表明了愿意为国家奉献全部直到死去为止的决心。写的言家事一书中,又表明了家中可自行生产供给,不需朝廷更多眷顾,自己在外则奉命为官,并无额外收入开支,就算死后诸葛家也不会出现钱财满贯金帛存积的情况。诸葛亮一生高风亮节,淡泊名利,所作所为,被世代歌颂。

诸葛亮见刘备那年诸葛亮还是待业青年,已经二十七岁了,并没有子女。后来战场上我们看到的诸葛亮很少是骑马的形象,多是坐的四轮车,有几个军士推行。这一点说明了诸葛亮的与众不同,潇洒飘逸。也许作者就是给我们以诸葛亮身体不是特别强壮的暗示。

后来司马懿打听诸葛亮并日而食,事无巨细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工作作风就说:“长此以往,何能持久?

诸葛亮食少事繁,说明诸葛亮胃口不好,食欲很差。工作压力大,手下人才不多,不能分担诸葛亮的公务。也说明诸葛亮谨慎、细致,亲力亲为不能相信部下。

繁重的公务,极少的饮食,休闲娱乐就提不上日程。诸葛亮的身体就可想而知了。诸葛亮的妻子黄氏,黑发黄肤。在隆中时就结婚了。想必是诸葛亮二十七岁之前的事情。诸葛亮一直没有子嗣。到蜀中后诸葛亮只好过继了诸葛瑾的第二个儿子诸葛乔为子。如果诸葛亮对黄氏没有失去希望,有什么必要过继别人的儿子呢?

进入益州之后,诸葛亮已经是位高权重的丞相大人。建兴四年(公元226年)诸葛亮才有了自己的儿子诸葛瞻,这一年诸葛亮四十六岁。可以肯定这是诸葛亮的妾所生。

诸葛亮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首先是诸葛乔,是诸葛亮的养子,原本是诸葛亮哥哥诸葛瑾的次子,后来在诸葛瑾死去之后,诸葛亮收养了诸葛乔,成为诸葛亮的儿子。诸葛乔也是为上进的优秀人才,最高的时候,官至翊武将军,但是最后也是英年早逝。其次是诸葛瞻,诸葛瞻是诸葛亮的长子,也是相对来说比较优秀的人才,曾经担任了将军,校尉,侍中,尚书等要职。最后也是死在战场之上——在魏灭蜀国的涪城战役中战死。诸葛怀是诸葛亮最小的儿子,诸葛怀更多的继承了诸葛亮在政治上的优秀,曾大受晋王重用,但是诸葛怀也继承了诸葛亮“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精神。最后,请求隐居,生活也是满美好的。诸葛亮的女儿是诸葛果。诸葛亮死去的时候是五十四岁,诸葛果只有八岁,后来诸葛果做了刘禅的驸马。

诸葛亮五十四岁时,他的女儿诸葛果肯定不到八岁,那么这一点是不是诸葛亮短寿的原因之一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