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礼》与政治变革

 珞珈山草寇 2017-06-04

棠花谢

来自国学课堂

00:00 04:55


《周礼》

与政治变革

《周礼》最初的名字叫做《周官》。司马迁在《史记》中就说,“封禅用希旷绝,莫知其仪礼,而群儒采封禅《尚书》、《周官》、《王制》之望祀射牛事。”这个“周”是周全的意思,“周官”就是周天之官,讨论的是理想的官僚体制。

周武王姬发

《周官》在《汉书》中被称作《周礼》,《汉书》中有六处提及《周礼》,其中五处都在《王莽传》中。《周官》在王莽时被立于经书,刘歆将其改名为《周礼》。但是,为什么要改呢?清朝孙诒让的《周礼正义》说,这是因为《尚书》中也有一篇《周官》,也是讲官制的,刘歆担心此《周官》与彼《周官》混淆,所以将此《周官》改名《周礼》。东汉末年,郑玄做《周礼注》流行于世,此后,《周礼》这个名称就替代了《周官》,成为正名。

《周礼正义》书影——(清)孙诒让

《周礼》的作者到底是谁,其成书在什么时代,至今仍无定论。最先对它的作者提出观点的就是更改书名的刘歆,刘歆说这本书是西周时周公作的。后来的郑玄做《周礼注》的时候,明确地说:“周公居摄而作六典之礼,谓之《周礼》”郑玄之所以说得这样有鼻子有眼,大约是他看到《礼记》中说:“周公践天子之位,以治天下。六年,朝诸侯于明堂,制礼作乐,颁度量,而天下大服”,认为《周礼》一书便是“制礼作乐”的具体成果。郑玄是礼学的权威,一言九鼎,从此以后,周公作《周礼》的说法,几乎成为了一种定论,一直流传了几千年。

周公姬旦

清末康有为写了一部《新学伪经考》,他综合了前代学者的一些疑问,提出了一种新的说法。他认为,西汉末年王莽托古改制,刘歆作为国师,为了给这次政治变革提供理论依据,就伪造了许多经书,《周礼》只是这些伪经中最要害的一部,其目的是为了帮助王莽篡汉。在康有为看来,不仅仅是《周礼》,而是汉代所有的古文经书都是刘歆伪造的,中国两千年来的读书人,统统都被刘歆骗了。这种怀疑显然过了头,因为在来历不明与伪造之间还不能画等号。

《周礼》书影

《周礼》一书,分为《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六个部分,分别叙述“邦治”、“邦教”、‘邦礼”、“邦政”、“邦刑”、“邦事”六种职务。


天官

“天官”称为大宰,掌管邦治,就是治理国家政治的官员。天官在六官中最为重要,它总摄六官,是整个系统的核心。而且,它还掌管着皇室的杂务,如居所、膳食、衣饰、医药等等。


地官

“地官”称为大司徒,主要职责是管理土地和人民,如管理基层官员、收取赋税、负责学校教育等。


春官

“春官”称为宗伯,主要就是掌礼。


夏官

“夏官”称为司马,掌管邦政,主要是征收军赋、教民习战、战争之时发布军令等。


秋官

“秋官”称司寇,掌管刑罚,如惩治违法的臣民、定期制定和发布法令。


冬官

“冬官”称大司空,掌管建造。但是,后来这部分散佚了,汉人以《考工记》补入,其中多记载指导、监督和考核官府手工业、工匠劳动的制度。

在这六官之下,《周礼》又各自分别设置了六十个左右的机构,每个机构都有其固定的编制与明确的职守。机构之间,既有纵向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又有横向的分工协作关系,可以说是严密之至,滴水不漏。

《周礼》设官分职如此规模弘大,俨然一幅天朝大国的气象。在这个大国中,至高无上的是王,即天子。天子依靠着这样一套详密严谨、宏纤毕贯的国家典制,贯彻自己的意志,就如同身之运臂,臂之运指,莫不随心如意。但是,如此严密的官僚机构,不要说周代做不到,就是在随之其后的诸多政治改革中也都没有做到。这样一套完整的官制,只是一种理想、一种希望。

《周礼》第一次成为改革的纲领是在西汉末年。作为王莽改制的理论武器,《周礼》确实是风光了一阵,而且被立为博士,有了合法的地位,却好景不长,王莽政权很快就垮台了。之后,历代统治者进行政治改革,常把《周礼》作为参考书,如北周的字文泰改革官制,宋代的王安石变法。清末,内忧外患交困,为挽救颓势,孙诒让作《周官政要》,证明《周礼》所蕴涵的治国之道不亚于西方。朝鲜著名学者丁若镛,也撰作三十万言的《经世遗表》,主张用《周礼》改革朝鲜的政治制度,可见《周礼》影响之深。



国学链接:

中国艺术写意性的内在要求

西河儒学

上古诗画:向艺术自觉进发 (二)

《论语》的君子之道

孔子的弟子


艮山讲堂

喜马拉雅FM,每周二早8点


国学课堂

长按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