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蚌埠市书画院公益讲习班第四讲——李纪永讲《曹全碑》

 lj0279 2017-06-04

 蚌埠市书画院公益讲习班第四讲——李纪永讲《曹全碑》于2017年6月3日进行

曹全碑,是中国东汉时期重要的碑刻,立于东汉中平二年 (185)。碑高约1.7米,宽约0.86米,长方形,无额,石质坚细。碑身两面均刻有隶书铭文。碑阳20行,满行45字;碑阴分5列,每列行数字数均不等。明万历初年,该碑在陕西郃阳县旧城出土。在明代末年,相传碑石断裂,人们通常所见到的多是断裂后的拓本。1956年移入陕西省西安博物馆碑林保存。曹全碑是汉代隶书的代表作品,风格秀逸多姿和结体匀整著称,为历代书家推崇备至。

曹全碑是汉代隶书代表作品之一,是秀美一派的典型,以风格秀逸多姿和结体匀整著称。其结体,笔法都已达到十分完美的境地。清万经评此碑:“秀美生动,不束缚,不驰骤,洵神品也。” 该碑是汉代隶书的重要代表作品,在汉隶中此碑独树一帜。特点是字迹娟秀清丽,结体扁平匀称,舒展超逸,风致翩翩,笔画正行,长短兼备,与《乙瑛》、《礼器》同属秀逸类,但神采华丽秀美飞动,它以风格秀逸多姿和结体匀整著称于世,因此历来为书家所重。

曹全是汉隶的代表 风格秀一 气韵秀丽 正中寓欹 平和简静 每字都雁不双飞。

从艺术特征来看,《曹全碑》书法均整秀丽,体势开张,用笔方圆兼备而主以圆笔,风致翩翩,美妙多姿,为汉隶成熟期飘逸劲秀一路的典型。正因为如此,该碑不仅为众多书家所取法,也成为喜“秀”一路的书法爱好者争相临习的范本。 

如何临习此碑?而需要指出的是,临习任何一通碑帖,首先应当对该碑作全面深入的了解,它就如同接触人一样,不仅看其外表,还要了解其性格、气质、学养、生平等内在的和相关的东西,这样方能对一个人有一个全面正确的把握。而事实上在“外”和“内”的表现上,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完全一致“表里如一”,如有的是“外刚内柔”,有的则可能是“外柔内刚”等等。在对待《曹全碑》 这一类“表里不一”的碑帖上,尤其应当多加“警惕”,否则,便很容易误认为该碑“外秀,内柔”而落入“俗眼”。我们以为临习该碑,除技法的重视而外,还应当在认识上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曹全碑》不仅仅是“秀”。谈及该碑,给人的印象似乎就是“华美”,并且,过去一些 论书者也曾称此碑:“字态娟秀”,而以少朴素雄健相讥。其实,这完全是对该碑的最大误解 ,对此,汉代书法艺术又是建构在质朴雄厚的总体艺术风格基础上的。作为这一时期的《曹全碑》,应当不会“跳”出时代而成为桃园之外的“一枝独‘秀”,在其精神本质上毫无疑问会打上时代的烙印。因此,我们在临习前解读《曹全碑》时,既要看到她表面的“秀”,又要看到它内在的“质朴”、“雄厚”的时代精神内涵。 

李纪永作品

书法的写实性临摹,其实不在于从形的方面要把所临之字所谓写“象”,乃至“准确无误”“不差毫厘”。从该碑呈现出来的“线形”、“线质”去发现和掌握该碑用笔的技术技巧,尤其需要关注的是笔毫在纸上的运动过程,提取技法中带规律性的东西为我所用。临贴的“象”不是目的,而实质在于摸索和掌握与该碑合拍的正确的用笔方法。只要方法对头,出之以“象”,是自然而然:如一味求表面之“象”,则是被人牵着鼻子走,谓被动处之。倘若再按已意加以“华饰”,则必然将《曹全碑》的临习带入俗套。 

李纪永作品

加深对该碑的全面理解。临《曹全碑》一般人最容易出现的毛病就是线条轻飘浮滑,疲软无力。但怎样才能把该碑写来遒劲浑厚、气韵生动呢?我以为除按临贴要求认真对待外,还应当站在时代的高度对该碑加以审视和理解。

李纪永作品

李纪永:号玄斋主人,男1968年6月生,安徽泗县人。1990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土木系。

      现为:蚌埠市书画院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协行书委员会委员、'淮河魂”书法群体成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