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病来临,仔细观察孩子皮肤有无出血点

 血液病知识库 2017-06-04

  血小板减少伴有紫癜,发病群体大多是儿童,大多患儿的早期表现都是皮肤血点,常被误认为是皮肤方面的疾病,针对这一点,家长就需要做好观察,一旦在天气变化,小病来临,比如发炎,感冒、水痘、发烧等情况,就需要格外注意孩子的身体皮肤上,有没有出现血点。

  扁桃体发炎、感染所致

  “要不是医生提醒,我还没有注意到孩子胸前和腹部散发的出血点。”6月1日儿童节当天,方先生在病房里细心照顾自己的孩子。

  前不久,方先生的孩子出现感冒发烧症状,随后又发现是扁桃体发炎化脓。化验结果显示,血小板减少到5万以下,转诊到郑州市儿童医院,被确诊为急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在医生提醒下,方先生才发现孩子的躯干部散发着针尖样出血点。医师表示,和小儿肺炎、拉肚子等常见疾病相比,急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比较少,在血液科很常见。

  一般来说,急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用药后血小板就会上升,70%~80%能治愈,但也有一些小患者病情比较严重。曾经有一位周口的小患者,血小板下降到2万左右,血小板下降得比较快,但家长还是不重视,最后孩子出现休克。

  感冒、水痘发生所致

  感冒等都是急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诱因,最根本的就是与个人免疫系统紊乱有关。

  急性型多为10岁以下儿童,病前多有病毒感染史,以上呼吸道感染、风疹、麻疹、水痘居多,也可在疫苗接种后,感染与紫癜间的潜伏期多在1~3周。

  这个病起病急骤,可有发热,发生在小儿各年龄时期,春季较其他三季发病率高。血小板的功能就是止血,如果减少严重就会出现自发性出血,病情的严重程度与血小板的减少情况有关。

  患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时血小板的减少轻重不一,如果血小板减少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出血。急性患者会突然出现皮肤和黏膜出血,患者四肢、躯干乃至全身皮肤、口腔黏膜、牙龈、鼻黏膜等处出血。

  轻者为针尖大小皮下出血点,有的出现斑块或大片状出血淤斑。严重患者会发生大量鼻出血不止,呕血或便血。

  短时间大量出血会导致贫血,贫血严重者可能由于出血性休克或心力衰竭而发生危险。有的可发生内脏出血,其中最为严重的是发生颅内出血,俗称脑出血,孩子出现严重头痛、呕吐、嗜睡、昏迷、抽风、麻痹和呼吸衰竭等严重症状,极易造成死亡或遗留后遗症。

  发烧后家长要留意

  根据临床经验,一般来说,婴幼儿多是发烧等病毒感染后,引起的急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学龄期的儿童,扁桃体发炎化脓后出现血小板减少的比较多见。疫苗注射也可能会引起,但是很少见。

  在孩子注射疫苗、感冒发烧和出水痘后,要多留意孩子是否出现不良反应,身体是否有出血点,及时治疗。有一些家长在孩子第一次出现出血点时,没有留心,在孩子出血点多了以后才发现。

  家长也不必过于惊慌,因为感冒等并不是直接原因,但是如果孩子曾经出现过急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无论是在哪一个季节时段,最好预防感冒等感染诱因,特别是在春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