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恨情仇,劲爆百年巴渝传奇:致我们终将拆迁的老重庆

 静思斋012 2017-06-04

 题记:城市就像一块海绵,吸汲着这些不断涌流的记忆的潮水,并且随之膨胀着。

  -----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

  

我们生活着的老城,拆还是不拆?怎样拆?拆了该如何建?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主张拆的一方理由多多:有希望拆迁暴富的利己主义;有期盼立竿见影的政绩色彩;有着力改善民生的愿望引导;有重塑城市形象的蓝图使然。。。。。。

  

反对拆的一方不舒服了:拆哪,文化传承没啦,我们的根断啦,钢筋水泥的文化沙漠,经济再发展,人们再富裕,没有精神家园的土豪,没有文化品位的暴发户,走到哪儿,人家一样瞧不起你啦。

  

真正不赞成拆的理由只有一个:恋旧,固守传统;拆,却有很多理由,也有很多方法:有按规划按需要畅通无阻的正常拆迁;有挨家挨户进行政策宣讲,现金奖励的说服性拆迁;也有少数不按规则出牌,不管三七二十一的野蛮强拆,不一而足,反正只要有规划,拆迁只是时间长短而已,最终逃不出拆哪的宿命。

  

你赞成拆还是不拆?你愿意选择哪种方式的拆迁?

  

我们先把正反两方的观点放在一边,让我们看看我们生活着的城市的现实状况吧。

  

岁月沧桑,隐藏在城市喧哗旋涡中的百年老街,如同一堆发黄的故纸,在老旧屋檐下苟延着潮湿的残喘;同时,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积累了大量财富,资本的膨胀,暴利的吸引,规划的实施,形象的升级,各种主客观条件不一而足,给破旧立新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

  

于是,挖掘机推土机的轰鸣,撕裂了新与旧这一双对立统一的矛盾;漫天飞扬的破拆尘土送走了几十年生活在一起的街坊;熙攘喧闹的老街被撕裂成块块残垣断壁,满地残砖断瓦在幽幽的咀嚼着旧日的炊烟亲情;脚手架起吊机影衬了不断长高的楼层,昂扬着对未来新天地的期待和热恋。。。。。。

  

五年一小变,十年一大变。诚然,我们生活着的这座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脱胎换骨的改观:高楼林立,高架凌空;轻轨上天入地,滚滚车流喷涌;笛鸣声脚步声叫卖吆喝声在光怪陆离的霓虹灯下震耳欲聋;奶油味烹炊味香水味在嬉笑欢颜的人群中诱惑四起。。。。。。

  

节奏快了,感觉慢了;竞争来了,闲逸走了;房子越住越大,快乐越来越小;城市更现代了,过年过节怎么却愈来愈木有年味了;我们的荷包也比以前鼓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和信任却瘪了;到头来,发现诺大的城市很难找到一个让心灵安歇的地方了,打祖祖辈辈就在这里生活的城市,变得面目全非,不认识了。。。。。。

  

新陈代谢,吐故纳新,社会的发展是必然的,可是,面对这密密麻麻的水泥森林,面对既是天堂又是地狱,既是馅饼又是陷阱的现代城市,我们究竟得到了什么,我们究竟又失去了什么,说不清,道不明,行走在喧闹的人海中,感觉却是那么的孤独,只觉得浓浓的乡愁化不开了。。。。。。

  

人,始终是一个不可言状的动物。缺衣少食的年代,我们梦想住高楼吃大肉,衣食住行满足到一定程度,又开始回头寻找记忆的载体和精神的家园。经典的歌曲,可以把我们带回曾经沸腾的青少年代;老旧的房屋小巷,斑驳的石梯土路,承载了各种醇厚的情愫,可以让我们找到从前。。。。。。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问题环环相扣,直击心扉!!!

  

年老的始终要走,年幼的毕竟会来。当浸透了历史人文的老屋老街灰飞烟灭,当老一辈将记忆连同躯体都带入尘土,后来人如果只能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在充满商业气味,千篇一律的所谓新建老街中,凭书本上只言片语了解祖辈的历史和曾经的渊源,这种历史断层的画面该如何让人不心痛?

  

今天,我要讲的故事就和老街老景有关。

  

下浩里,这个经典代表老重庆市井码头文化,佛教文化,重庆开埠和民国早期商业文化,抗战文化的地点,这个承载浓缩老重庆人文情愫记忆的场所,即将拆迁。

  

就让大家随着我的文字,跟着我的镜头,追踪人物专访,探看老街故景,倾听传奇故事,一起来回忆她的过去,看看她的现在,展望她的将来吧。

  

各位看官,在看了这篇文章后,你,你,还有你,有什么想法,有什么触动,无妨各抒己见,欢迎发表自己的观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