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善于学习的人才有未来

 nangongcunfu 2017-06-04

善于学习的人才有未来

 


一个人的前途、成就、幸福,归根到底,来自身上所展现出的才能、态度、禀性,而这一切的获得,除了学习外别无他法。难怪美国培训专家吉格·吉格勒说:“除了生命本身,没有任何才能不需要后天的锻炼。”
才能的养成需要后天的努力,没有人能只依靠天分成功。上帝给予了天分,勤奋将天分变为天才。学习就能帮助人将潜藏的能力开发出来;不学习,潜能则如同深埋在地下的矿藏,难见天日。
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曾国藩,据说他的天赋原本并不高。那么,他是如何造就辉煌业绩的呢?看过下面这则小故事,相信你一定能从中窥出一二。
在通过科举取得功名之前,有一天,曾国藩在家读书,一篇文章重复不知道多少遍了,还是背不下来。这时候他家来了一个小偷,希望等曾国藩睡觉之后再行窃。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覆去地读那篇文章。
小偷大怒,跳下梁来说:“这种水平还读什么书?”然后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
上面的故事里,小偷可比曾国藩聪明多了,因为曾国藩“书读百遍”仍然不能背牢,小偷记忆力却特好,书背的比曾国藩还快。然而,最终小偷却只能成为小偷,而曾国藩虽然天赋不高,但他乐于学习,勤于学习,一生手不释卷,最终成了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才能不需要后天学习。被誉为“天才”的人,都付出了别人所看不到的辛苦学习。伟大的成功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学习,实际上就是一种积累,是一生不断的孜孜以求。
在一个夜晚,一群游牧部落的牧民正准备安营扎寨休息的时候,忽然被一束耀眼的光芒所笼罩。他们知道神就要出现了。因此,他们满怀殷切的期盼,恭候来自上苍的重要旨意。
最后,神终于说话了:“你们要沿路多捡一些鹅卵石,把他们放在你们的马鞑子里。明天晚上,你们会非常快乐,但也会非常懊悔。”
说完,神就消失了。牧民们感到非常失望,因为他们原本期盼神能够给他们带来无尽的财富和健康长寿,但没想到神却吩咐他们去做这件毫无意义的事。但是不管怎样,那毕竟是神的旨意,他们虽然有些不满,但是仍旧各自捡了一些鹅卵石,放在他们的马鞑子里。
就这样,他们又走了一天,当夜幕降临时,他们忽然发现昨天放进马鞑子里的每一颗鹅卵石竟然都变成了钻石。他们高兴极了,同时也懊悔极了,后悔没有捡拾更多的鹅卵石。
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我们也要尽量收集我们的“鹅卵石”——知识和技能,它们会给你一个像钻石一样的未来。
很多人忽视了学习,认为学习是小孩子的事,或者拿到了文凭、证书就不用学习了。但实际上,学习的机会无处不在,多得像路边的鹅卵石,使人顾不上将它拾起。
爱学才会赢,有前途的人,总是非常有心,随时准备学习各种知识。
我们成为怎样的人,取决于我们所学到的东西。我们的事业能做到何种程度,取决于我们对新思维、新知识能接受到何等程度。仅仅努力工作的人,并不能赢得未来,未来属于善于学习的人。


你自己亲手毁掉了孩子的未来?!

2017-06-01 

如果是家长朋友看到这篇文章,很抱歉可能会让你感到节日不快乐了。不过,如果真得让你心里有所触动,你反倒应该庆幸看到了这篇文章。



1




恐怕没有几个家长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平庸的孩子,纵然上不了北大清华,哈佛剑桥,至少也得是985、211,然后获得高薪职位,走上成功巅峰。然而事实却是:无论家长怎么努力,就算孩子上了名校,大多数孩子注定会沦为平庸之人。


你节衣缩食买的天价学区房,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给孩子报的课外培训班,每天兢兢业业督促孩子写作业……等到二三十年之后回过头一看,都是一场空。都是使得自己沉浸在“自己的孩子将来一定会出人头地”的幻觉之中,而努力营造的代价昂贵的泡沫而已。


真相是如此残酷,不忍心说出来惊醒这些装睡的人。


不过,比起下面这个事实,这还不算太残酷。


真正残酷的是:


其实,你的孩子本来有可能走向卓越;

但是他的未来,却被你自己亲手毁掉了。



2




有一位母亲,她一直为自己的儿子感到骄傲,因为她儿子从小就是学霸,一路重点学校,一直年级前三,最后保送进了名牌大学。可是大学毕业一年,他失业三次。前两次是没过试用期,第三次是自己估计通不过,主动打包走人了,从此躲在家里再也不愿意见人,终日以网络游戏度日。


这个妈妈惊诧莫名,为什么会这样?


教育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她的学霸儿子变成这个样子,都是她自己一手造成的!


在他两岁时,妈妈教他认字识数,却没有教他要懂规矩有礼貌。于是他工作后,在安静的办公室里大吃零食大声说话,遇到领导视若无睹,都觉得理所当然。


在他五岁时,妈妈报了各种培训班,让他学书法学钢琴学跆拳道,却没有教他怎么跟小朋友和谐相处,妈妈任由他霸占公共玩具,他欺负别的小朋友妈妈无动于衷。于是他工作后无意识地冒犯同事,屡屡与人发生冲突,遭到同事排挤孤立,又不知问题出在哪里。


他十岁时,妈妈只关注他有没有考高分被表扬,却没有告诉他要尊重老师团结同学,学校老师也因为他成绩优秀对他十分纵容,处处网开一面。于是工作后领导夹菜他转桌,领导开门他上车,领导开会他唠嗑,还丝毫意识不到有何不妥。


他十五岁时,妈妈心里想的都是他要考上好大学,却没有教他如何让内心强大,老师一个冷眼他成绩就下降,同学一句闲话他就恼羞成怒,妈妈和他同仇敌忾,认为都是老师和同学的错。于是工作后领导批评几句他就当面顶撞,工作出一点问题他就惶恐不已,难以承受。


他考上了名校,拿了令人艳羡的学位,甚至还多才多艺。但是,他自私、冷漠、脆弱、没担当、不懂事……没有学好做人的基本道理,完全不能适应社会。最基本的素质没有养成,这样的人,成绩再好又有什么用呢?


这个孩子的未来,就这样被自己的妈妈亲手摧毁。别说成为社会栋梁了,直接变成了废柴。




3



上面这个例子可能略显极端,有些见识的家长不只是单纯把心思聚焦在孩子的学习上,也会教育孩子做人的道理。在孩子们为人处世能力不存在太大短板的情况下,在学习上出类拔萃是他们将来出人头地的前提。


好,接下来谈一谈,关于孩子学习的问题。


孩子们的智商都没有问题,学习的问题大都出在学习不专心上。很多家长抱怨,自己孩子学习的时候不专心,总是东张西望,摸摸这个,玩玩那个,一会儿吃点零食,一会儿上个厕所,就是不能把心思放在学习上,成绩也很不理想。为此他们伤透了脑筋。要么求助于学校老师,或者给孩子报课外辅导班,说什么也要把孩子的成绩搞上去。


这些家长们并没有意识到,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不是别人,正是家长自己。而家长的种种努力,正在把孩子向平庸的方向越推越远。


学习不专心,归根结底是两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专注力的问题。


“专注力是学习之母”,精神不能专注,大脑就无法有效地思考,自然也就无法高效学习。


家长们都希望提高孩子的专注力,使得孩子学习事半功倍。现在有很多提高专注力的书或文章,诸如“提高专注力的十二个方法”。家长们让孩子依葫芦画瓢,或者通过改善营养,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来改善孩子的专注力。


这些都是细枝末节。


事实真相是,人的专注力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保留下来的。人刚生下来的时候专注力最高,在成长过程中不断遭到破坏。能保留下来多少,就决定了一个人的专注力有多强。


有人可能有疑问,这好像跟育儿书讲的内容相反啊!育儿书里面说,孩子的专注力是很差的,一个4-5岁的孩子,专注力只能维持约15分钟左右。


这两种说法实际上并不矛盾。说儿童专注力差,是指他的神经容易疲劳,随着年龄增长,神经耐受力变强变得不太容易疲劳,专注的时间也随之增长。儿童专注力强,是指他的心神没有杂念,很容易把全部心神集中在一件事上,达到“心无旁骛”的状态,对其他信息甚至可以达到充耳不闻,熟视无睹的状态。这种状态,才是学习和思考的最佳状态。


对于成年人来说,神经耐受力都不是问题,为什么有的人能够专注,有的人就是很难集中精神呢?因为后一种人头脑里杂念太多,这就是专注力受到破坏的表现。很小的孩子以及极少数成年人可以1秒钟达到专注状态,但是大多数成年人要想达到专注的状态,往往要进行冥想,或者经过一番心理暗示,排除掉杂念才能做到。



4



孩子的专注力是如何被破坏掉的?


正是家长你的“功劳”啊!而且往往在孩子上小学之前,已经把他的专注力毁得七七八八了。


不相信?


下面就来分析,家长们是如何“毁人不倦”的。


现在家庭条件好了,有孩子的家庭家里玩具都不少。正确的做法是,一次只让孩子玩一件玩具。然而很多家长的做法是把玩具一股脑丢给孩子,孩子一会儿玩玩这个,一会儿玩玩那个,碎片化的分配时间,导致玩哪个都不专心。



家长自己对此也应当深有体会。有没有觉得,现在自己的专注力不如以前了?不是因为你年纪大了,而是因为你成天刷朋友圈,看微博,碎片化的阅读导致专注力下降了!


家长使得孩子的注意力碎片化,破坏了孩子的专注力。


孩子正在专心玩一件玩具,家长一会儿过来递个水,一会儿过来说两句话,孩子不得不时不时把沉浸在游戏中的心神收回来,与家长互动。你以为你是在表达爱意,孩子心里会很开心吗?你就想象一下自己在安静地读一本有趣的书的时候,旁边老有一个讨厌的家伙来跟自己聊天,你是什么感受?更可怕的是,这种行为,正是摧毁孩子专注力的不二法门,久而久之,让其心神无法沉浸在一件事情当中。

家长以爱的名义施加的干扰,破坏了孩子的专注力。


现在人人都玩手机,恨不得手机都长在手上了。父母说是在陪孩子,但是仍然机不离手,孩子们发出委屈的心声:你们到底是我的爸爸妈妈,还是手机的爸爸妈妈?爸爸妈妈既然都这么做了,孩子自然也是有样学样,有机会就玩手机,专注力也跟父母一样每况愈下。孩子接触手机越早,专注力被破坏得越彻底。


家长的坏榜样,破坏了孩子的专注力。


家长自己亲手毁掉了孩子的专注力,你还要让他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学习,这不是很荒谬吗?


5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习充满兴趣,才会废寝忘食,一点也不觉得苦与累,甚至乐在其中。对学习不感兴趣,是孩子学习不专心的第二大原因。


大部分家长的作为,则是锲而不舍地摧毁孩子对于学习的兴趣。


每一个人生下来,对于周围的世界都是感到好奇的,心中充满了求知的欲望。每一个四五岁的孩子,都是一个“好奇宝宝”,成天问这是为什么,那是为什么,对不对?



家长们回忆一下,当孩子问你“为什么”的时候,你心里是大喜过望,还是不胜其烦?


你又是怎么回应的呢?


是积极引导,启发孩子进一步思考?甚至与孩子一起行动,找出问题的答案?还是简单敷衍地回答,打消孩子进一步发问的念头?甚至粗暴回应,让他生不出再问的勇气?



孩子的好奇心,就在你的厌烦和敷衍中,被不知不觉地扼杀了。


好奇心被扼杀,学习兴趣的源头就没有了。



6



现在很多人倡导“快乐教育”,认为减轻孩子的学习负担,就是快乐了,这完全是对快乐教育的误解。实际上,学习的真正快乐在于,求知的欲望得到了满足,获得探索的乐趣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学习是否快乐,完全是一种内心的感受,与学习量的多少无关。有人可以每天学到深夜而乐此不疲(当然并不提倡这样),也有人做一道题也感到苦不堪言。


对于人类来说,学习本身就应该是快乐的,认识自身以及周围的世界,是人类无法遏制的一种本能。否则你无法解释,人类为何会从十万年前对世界茫然无知的智人,一步步走到今天这个样子。


那么为什么很多孩子会觉得,学习是件苦差事呢?


真相是,正是家长自己的言行,使得孩子觉得学习是件苦差事。


本人曾经走访过不少学习优秀的学生家庭,发现这些孩子既没有上什么课外辅导班,家长也不督促孩子学习,而这些孩子学习得都十分投入并乐在其中,甚至经常要家长劝孩子少投入一些时间学习,别把身体累坏了。


这些家长共同的特点是,本身都十分热爱学习。比如说有一位家长随身永远有一本书,走到哪都带着,在外面办事的时候,不管在哪儿都可能有点碎片时间在等候,其他人都在刷手机,那她的习惯是看书。妈妈利用好一天中的碎片时间看书,这个习惯慢慢地也影响了孩子,他也特别爱读书。


这些家长都是终身学习者。他们在努力学习如何当一个好家长,在工作中积极提高自己的能力,在外出旅游前后阅读相关书籍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在生活中学习新的技能来提升生活情趣,等等。

家长永远抱着学习的心态,孩子自然也就有样学样了。真正的教育,实际上并不在课堂之上,而是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前行者如何,跟从者就如何,就像一朵浪花推动另一朵浪花,一支火把点燃另一支火把,一个信念影响另一个信念。父母走在孩子前面,做好自己的事,走好自己的路,孩子看着前面的背影,一点一滴地模仿,然后,任由改变自然发生。


那些觉得孩子不爱学习的家长,请扪心自问:自己平时有感觉到从学习中获得过乐趣吗?自己有多久没有好好读一本书了?自己是不是从学校出来之后,就基本上与学习这件事无缘了?


你自己都不爱学习,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



7



每个孩子的个性都是不同的,有的喜欢文学,有的擅长数理化,有的更热爱艺术。这个世界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条条大路通罗马”,选择最适合自己孩子的道路才是最佳方案。但是,许多家长还是无视孩子的个性和特长,一股脑地让孩子沿着同样的道路狂奔。


有的家长可能觉得,孩子没有多少学习兴趣也不要紧,只要能够好好督促孩子学习,他一样能考上名校找到好工作,自己不也是一路这么过来的吗?


这句话犯了两个层次的认知错误。


首先,对于孩子来说,家长的督促行为本身,就是学习兴趣的一剂毒药。你就想象自己工作的时候,旁边站着一个监工,你心里是什么感受?本来有点意思的工作,也会觉得无比讨厌吧?如果你坚持这样做的话,恭喜你,孩子所剩无几的学习兴趣,终于被你彻底扼杀掉了。他此后将会成为一个一提起学习就头疼的人。


孩子虽然没什么学习兴趣,但是在严格的督促下还是学得相当刻苦,终于考上了名校。那么就真的是高枕无忧了吗?


这件事放在几十年前,恐怕还是可以成立的。但是到了今天这个年代,这样的人注定会被社会淘汰。


三十年前,只要上了名校,就可以找到一个好饭碗,不说大富大贵,至少可以衣食无忧,前三年的工作经验基本就够用一辈子了,工作了三十年基本上也该退休了。


今天这个时代,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上名校只是进入社会的起点较高而已,将来前途如何,还要看是否善于继续学习。IT行业就是典型的例子,哪个在IT届混饭吃的人,是靠学校学的东西,或者前三年学的就够用了?每一个IT从业者,每一天都在不断学习新的概念,新的工具,以便跟上这个不断向前奔跑的时代。


当下,不断有新的行业在创生,也有旧的职业在没落。金融交易员原本是高大上的职业,在人工智能交易已经成熟应用的今天,用不了几年这个职业就要消失了。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成熟完善,一般的律师和医生即将失去用武之地,至于更加常规性的白领职业,大批消亡已成定局。


终身学习,成为下一代人必须面对的事实。不仅要学习,而且是要自学,还要学得比别人快。如果等别人学好了再过来教你,就已经落后于无数人,赶不上热乎的了。



8



现在微信上有很多付费学习的课程,“每天X分钟,学会XXX”诸如此类的。一方面印证了全民终身学习的时代已经到来,另一方面也说明,很多人缺乏学习的能力,只是通过这种碎片化式的所谓“学习”,品尝一点别人嚼过的馒头,来装作自己在学习而聊以自慰罢了。而拥有自学能力、提供这些付费课程的人,则从中赚得钵满盆满。这就是学习能力差距的典型案例。



督促孩子学习只能督促一时,你能督促他一辈子吗?不少人在中小学成绩很好,到了大学就自由放纵,学业荒废,就是因为他一切靠督促,从来不知道如何自我管理,自我学习。一个靠督促才能学习的人,如何让他在未来的社会中脱颖而出?这样的人,与本文开头讲到的那个废柴“学霸”又有什么实质区别?


很多人都在热议阶层的分化,其实在知识经济年代,有形财富的继承已经不像过去那么重要了。一方面,通货膨胀在不断吞噬存量财产,能留给孩子的有形财产在不断缩水;另一方面,无数过剩的资金在疯狂寻找新的项目,只要有好的创意与执行力,白手起家并不是太难。


学习能力的分化,将成为阶层分化的决定性因素。尤其对于中产阶层来说,学习能力的高低,决定了未来是向上还是向下。


专注力差,没有学习的动力与自觉,将会让你的孩子在未来终身学习的社会竞争中,沦为平庸众生中的一员。


记住,这一切都是作为家长的你,一手造成的。



来源:北山浮生谈古论今 、广州参考

目前100000+人关注加入我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