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季羡林与故乡临清的一轮明月

 三余杂谈 2017-06-04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季羡林

季羡林先生的故乡是山东省临清市,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平原空旷,甚至连山都是少见的。季羡林先生在《月是故乡明》一文中如此记述:“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以后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原来山是这个样子呀!因此,我在故乡里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像的。”

季老幼年家里很贫困,一年吃白面的次数有限,平常只能吃高粱面饼子;没有钱买盐,就把盐碱地上的土扫起来,当盐吃,用于腌咸菜。一年到底,就吃这种咸菜。在他三四岁的时候,每天一睁眼就往同族的大奶奶家,跑到奶奶跟前,只见她的手一蜷,从袖子里拿出半个白面馒头来,递给他。他吃起来,仿佛龙胆凤髓一般,天底下就再有没有比馒头好吃的东西。

在六岁那年,季老离开家乡,叔父把他接到济南,走上求学之路,这可以说是他一生最关键的转折点。如果不跨出故乡,他可能会在故乡种一辈子地。

季羡林先生只在临清呆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呆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十一年,重又回到北京。在这期间,季羡林先生曾到过世界上将近三十个国家,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季羡林先生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他都异常喜欢。但是,看到他们,季羡林先生立刻就想到临清那个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无论如何季羡林先生也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万万比不上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少万里,我的心立刻就飞来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季羡林先生的《月是故乡明》一文中关于故乡明月有一段这样的记述:

“至于水,我的故乡小村却大大地有。几个小苇坑占了小村一多半。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烟波浩渺之势。到了夏天,黄昏以后,我在坑边的场院里躺在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但也顾而乐之,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第二天一早起来,到坑边苇子丛里去捡鸭子下的蛋,白白地一闪光,手伸向水中,一摸就是一个蛋。此时更是乐不可支了。”

回忆时关于故乡所有的美好都倾注笔端,力透纸背,走得再远,见过再好的风景,依然是故乡最让人留恋,也唯独故乡的那一轮明月是扎下根,在心底里最无法割舍的。

季老先生老年时住的朗润园胜地。夸大一点说,此地有茂林修竹,绿水环流,还有几座土山,点缀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有一次,季老先生从庐山休养回来,一个同在庐山休养的老朋友来看他。他看到这样的风光,慨然说:“你住在这样的好地方,还到庐山去干嘛呢!”可见朗润园给人印象之深。此地既然有山,有水,有树,有花,有鸟,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一碧数顷,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窗外。不管是谁来到这里,难道还能不顾而乐之吗?

见月思乡,已经成为季羡林先生经常的经历。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惆怅,有留恋,有惋惜。流光如逝,时不再来。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

季老不仅热爱自己的故乡,而且尽其所能为故乡出力,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情。1991年9月23日,季老同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一行二十余人,在聊城参加“傅斯年学术研讨会”之后,又来到临清参观名胜古迹,期间参观了临清的舍利塔。临清政府的同行人员告诉季老,他们一直想重修临清塔,但一直没有资金和能力做这件事。回京后,老先生就给胡乔木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写到:“我这次回故乡临清,当地的党政领导向我提出临清舍利宝塔的修复事宜。我是一介书生,两袖清风,心有余而力不足,没有办法,只好求您帮忙说话了。”季老一生从来“不愿意麻烦人”,更“不善于求人”,但为了保护家乡的文物古迹,为了满足家乡人民的要求,这一次竟破了例。 1994年,季老还把自己获得的一万块奖金捐出来,在官庄村设立了“官庄村季羡林教育奖励基金”,鼓励家乡成绩优秀的后生。

季老先生后悔离开家乡,原因之一是他的母亲。他在母亲身边只呆到六岁,以后两次奔丧回家,呆得时间也很短。在他的回忆中,连母亲的脸都是模糊的。在他的记忆中,无论如何也回忆不起母亲的笑容来。想想也是,家境贫困,儿子远离,苦难受尽,哪里还会有笑容。有一次他听对面的邻居说:“你娘经常说:“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他走的!”简短的一句话饱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母亲不知有多少个日夜,眼望远方,期盼自己的儿子回来啊!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始终没有回去,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后来他一直后悔,千不该万不该离开母亲。

季羡林先生对母亲有着深深的爱,曾在多篇文章中有过深情的描述,他在《故乡行》一文中写道:“娘啊,这恐怕是儿子今生最后一次来给您扫墓了,将来我要睡在您的身旁!”故乡的明月以及故乡里牵绊的人,都在季羡林先生的心头,时时刻刻挂念的所在。2010年4月5日,季羡林先生的骨灰安葬在临清市康庄镇官庄村季羡林憩园,实现了他生前的遗愿,回到了母亲身边。

“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的月亮呀!我怅望南天,心飞向故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