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mihu16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林慧娟应用小陷胸汤经验
2017-06-04 | 阅:  转:  |  分享 
  
定眩汤治疗老年

高血压病100例

孙英新1相修平2李嘉庆2

1山东中医药大学250014

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50011

关键词定眩汤老年高血压病临床研究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R2591441

1994年以来,我们应用定眩汤治疗老年

高血压病患者100例,并设对照组60例,临

床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1一般资料本组共160例,治疗组100

例,对照组60例。160例病人中,男87例,女

73例;年龄53~75岁,平均年龄6214±7169

岁;病程3年以内92例,3年以上68例;

期75例,?期69例,?期16例。

112诊断标准参照1979年全国心血管病

流行病学和人群防治工作座谈会制定的标

准,并排除合并有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

性疾病及观察期间不能停服其他抗高血压药

物者。

2治疗方法

211治疗组口服定眩汤。药物组成:党参30

g、白术24g、茯苓24g、当归15g、川芎

12g、白芍15g、柴胡12g、代赭石15g、荷

叶15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半夏

9g、陈皮9g、泽泻24g、甘草3g,水煎服,

日1剂,分2次服,4周为1疗程。对照组口

服复方降压片,每次2片,每日2次,4周为1

疗程。

3治疗结果

311疗效标准参照1979年全国心血管病

流行病学和人群防治工作座谈会制定的标

准。

312治疗结果见表1。

表1两组疗效结果比较例

n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治疗组10061271288100%

对照组6015291673134%

P<0101

4讨论

定眩汤是我院名老中医吕同杰教授多年

来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经验方。根据老年高

血压病的发病特点,吕老师认为老年高血压

病其病因并非单一,多数因相合,且彼此影

响,但尤以脾胃功能失调为最常见。脾居中

洲,通连上下,系阴阳气血化生之源及脏腑气

机升降之枢纽,一旦脾气虚弱升降失常,则脾

的运化功能就会直接受到影响,从而导致气

血亏虚或水液代谢失调而致湿邪停聚,清阳

不升,浊阴不降,最终形成老年高血压病。治

疗应用定眩汤,注重调节脾胃功能。方中党

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培补后天;川

芎、当归、白芍养血活血;半夏、陈皮、荷叶、泽

泻祛湿除浊;生龙骨、生牡蛎、代赭石重镇降

逆,育阴潜阳;柴胡升举阳气,且与白芍相合

调达疏理肝气。诸药相伍,共奏健脾益气、养

血活血、祛湿化痰、升清降浊之功,且补而不

腻,温而不燥,升不助逆,降不伐气,补泻并

用,故临床疗效显著。

(收稿日期1997211218)

林慧娟应用小陷胸汤经验

张蕴慧1梁勇2李珍3

1山东中医药大学1995年级硕士研究生250014

2青岛市中医院266012

3山东省平邑县人民医院273300

关键词林慧娟小陷胸汤经验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R249182515

林慧娟老师临床辨证运用小陷胸汤治疗

内科疑难病颇有经验,现举验案3则,简介于

下。

1胸痹(缺血性心脏病)

患者,女,62岁,1996年3月2日初诊。

991

1998年5月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第22卷第3期

?1995-2005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

胸闷、气短6个月,阵发性剑突下及胸骨下

13后闷痛7d,发作时服硝酸甘油后可在1

~3min内缓解。形体肥胖,口苦而粘,不欲

饮水,肢重乏力,纳食稍差,大便偏干,2日1

行,尿少色黄,苔黄腻,脉弦滑。常规检查:心

率67次min,律整,二尖瓣听诊区第一心音

低钝,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EKG示:V4

~V6ST段水平性下移0105~011mV。诊

断:胸痹(痰热痹阻、胸阳不振、心脉不通)。治

宜清热化痰、宣痹通阳、活血通络。方以小陷

胸汤加味:黄连9g、法半夏12g、枳实10g、

制香附12g、陈皮12g、瓜蒌30g、赤芍

15g、郁金15g、柴胡6g、黄芪15g、炙甘草

3g,水煎服,每日1剂。6剂后患者疼痛未

作,口粘苦感减轻,胃纳转佳,二便调畅,苔薄

腻,脉仍弦滑。嘱上方去黄连加竹茹12g。继

服14剂后,诸症皆愈,病情稳定。EKG示:V4

~V6ST段水平性下移小于0105mV。

林师认为,近年来本病以痰浊见证为多,

患者常伴形体臃肿,四肢沉重,口渴心烦,大

便偏干。乃因现时之人嗜食膏脂厚味,日久损

伤脾胃,运化失司,痰湿中生,痰郁化热,痰热

上扰,清阳不展,心脉闭阻所致。明·龚信《古

今医鉴》有云:“心脾痛者,亦有顽痰死血,

……种种不同。”治疗上当以清热化痰为主。

本患者其病乃湿热上扰心胸清旷之区,心阳

不振,故见四肢沉重无力,可在应用苦寒、辛

温之剂同时稍加补益,未可一味猛攻,总以祛

邪不伤正为要务。

2胃痛(慢性胃炎急性发作)

患者,男,32岁,1996年8月3日就诊。

上腹胀满、嗳气2年,曾在某医院诊断为慢性

浅表性胃炎。患者平素嗜酒,10d前见胃脘

灼痛,进热食尤甚,恶心呕吐,渴欲凉饮,口气

臭秽,大便稍干,小便短黄,舌质紫黯,苔薄黄

腻,脉滑数。诊断:胃痛(痰热中阻、胃失和

降)。治以清热消痰、理气散结。予小陷胸汤

加味:黄连10g、半夏15g、厚朴15g、瓜蒌

15g、桃仁10g、代赭石15g,水煎服,每日1

剂。3剂后复诊,恶心呕吐消失,排便通畅,胸

脘痞满,舌质红,苔稍黄,脉略滑。继服3剂,

病告痊愈。

林师认为,本病首先应分辨虚实。实证为

临床所常见,多因平素饮食不节,或过食肥甘

辛辣,或饮酒无度,致损伤脾胃,痰热中阻,滞

于胃腑,不通则痛。治疗上多采用通法。清·

高士宗认为“通之之法,各有不同”,并言:“上

逆者,使之下行,中结者,使之旁达,亦通也。”

对本型患者重点应清热豁痰。痰消热去,中结

乃散,胃气则和。胃痛多兼气滞,常伍以辛温

理气药。但使用苦寒、攻下及理气之剂,须中

病即止,不可过剂,以免耗气伤阴。

3喘证(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部感染)

患者,男,59岁,1996年12月11日初

诊。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病史5年。10d前

因外感风邪致喘促、咳嗽,体温3814℃,静脉

点滴青霉素7d后热退,仍咳喘,咯痰不爽。

现见胸脘痞闷,食欲不振,嗳气不休,大便不

畅,舌质红,苔黄稍腻,脉滑而数。查体示:双

肺呼吸音粗,肺底可闻及细小水泡音,余

(-)。血常规检查:WBC916×109L,N0176。

诊断:喘证(痰热交阻、肺失宣降)。治宜清热

祛痰、降逆平喘。方用小陷胸汤加味:姜半夏

12g、黄连5g、枳实15g、制香附12g、陈皮

9g、全瓜蒌20g、代赭石20g(先煎)、炒竹

茹15g、杏仁6g、生大黄9g,水煎服,每日

1剂。3剂后,咯痰爽快,大便通畅,胸闷顿消,

呃逆大减。嘱上方中大黄改为3g,继服5

剂,诸症悉除。后嘱以百合固金汤制成水丸,

每次20g,1日3次,调治月余,至今未再复

发。

林师认为,本病患者素体痰湿偏盛,每因

感受外邪而触发。风为阳邪,阳从热化,内外

相引,痰热互结而病作。如《仁斋直指方》说:

“惟夫邪气化藏,痰涎浮涌,呼不得呼,吸不得

吸,于是上气促急。”实喘当以去邪为主,热痰

则宜清化肃肺,肺之宣降有力,气机得畅。但

需注意的是,本病多见于老年患者,体质虚

弱,不耐攻伐,故一要严格掌握剂量,二要中

病即止。

(收稿日期1997209225)

002

1998年5月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第22卷第3期

?1995-2005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

献花(0)
+1
(本文系mihu1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