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诊治宝宝遗尿

 王维力中医药学 2017-06-05
我们常说的遗尿,是指幼儿在睡眠中小便自遗,而醒后方知,俗称“尿床”。

  绝大多数正常小儿约在3岁后逐渐在睡眠时能控制排尿。如果超过5周岁,宝宝仍然不能在睡眠中自己控制排尿,经常遗尿,应该视为病态。中医称本病为“遗溺”,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现代医学称之为遗尿症(enuresis),来源于希腊语enourein,意为排尿。5岁以上宝宝(除外器质性病变)夜间仍不能从睡眠中醒来控制排尿,而发生无意识排尿的行为,即可确立诊断。患儿遗尿少则数夜一次,多则一夜数次,具有睡眠深沉、不易唤醒的特点。大部分患儿随年龄增长、体质增强,遗尿现象会自行消失,也有部分患儿直至成年方能痊愈,极少数可终生不愈,严重影响了身心健康,使人缺乏自信,造成融入社会困难,也增加了家长的精神与生活负担。
  有调查研究显示,5岁宝宝遗尿发病率约为15~20%,7岁时降为10%,然后每年以15%的比例自然消退,约有1~2%的患儿症状将会一直持续到成年,男孩比女孩多见。一般认为,遗尿症的发病与遗传、睡眠觉醒障碍、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膀胱功能障碍以及心理等诸方面影响因素有关。目前通常采用的分类方法将遗尿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单纯性和复杂性几种,临床最常见的类型为原发性单纯性遗尿症。而继发性遗尿症多存在器质性的原发病因,比如:泌尿系统感染、糖尿病、尿崩症、尿道畸形、神经性膀胱、便秘、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等,解除病因后症状即可消失。
  现代医学认为,排尿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是受大脑排尿中枢控制的反射性活动,反射中枢位于骶脊髓。当尿液在膀胱中存储达到一定容量时,膀胱内压力升高,随即在大脑产生尿意反应,此感觉冲动传导到脊髓,反射中枢便传出运动冲动,引起逼尿肌收缩,外括约肌及会阴肌松弛,尿液被排出膀胱,此过程称之为反射性排尿。人在2~3周岁之后大脑发育逐渐成熟,排尿中枢已开始发挥作用,既能在一定程度内控制尿意和抑制反射性排尿,又能在产生尿意时,有意识地松弛外括约肌与会阴肌,同时释放对下级反射弧的制约,促使膀胱收缩,主动引导排尿(称随意排尿)。因此,先天性大脑发育不全、后天因素所引起的大脑功能紊乱、脊髓反射弧消失以及泌尿系统及其周围组织慢性病灶刺激,都可导致遗尿的发生。
  西医治疗遗尿症,以调整小儿的神经功能为主,常用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类:抗利尿激素;抑制逼尿肌收缩的药物,包括抗胆碱能药和平滑肌松弛剂;三环抗抑郁药;中枢神经兴奋药;增加尿道阻力的药物,如:麻黄碱。相对来说,西药治疗遗尿有服药时间长、复发率高、毒副作用大、缺乏满意效果等弱点,而中医中药治疗小儿遗尿症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治法多样,在临床上发挥出很大的优势。
  中医看待宝宝遗尿原因
  从中医角度来看,小儿之所以会遗尿,主要问题在于肾与膀胱,病因即所谓“肾气不足,下元虚冷”。膀胱是储存津液的地方,小便的贮留和排泄是膀胱的功能,肾“管理”水,与膀胱互为表里,膀胱的功能有赖于肾的调节。宝宝如果先天不足,不能温养膀胱,则膀胱的功能就会失调,不能制约水道,发展成遗尿。《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中说:“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溺”;《诸病源候论?遗尿候》中说:“遗尿者,此由膀胱虚冷,不能约于水故也”;《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中说:“膀胱为津液之府,既冷气衰弱,不能约水,故遗尿也”;《幼幼集成?小便不利证治》也说:“睡中自出者,谓之尿床,此皆肾与膀胱虚寒也”。
  其次,在中医脏腑理论中,肺、脾、肾三脏与人体的水液代谢有着密切关系。脾是水液上输下达的枢机,水湿的运化有赖于脾气的推动和蒸散;肺有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的功能,后天不足引起的脾肺气虚就造成不能约束水道,导致遗尿。
  另外,肝对遗尿也有影响。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调畅人体上下之气机,如果宝宝情绪受到影响,加之肝脏有一些生理病理特点,就可以导致肝气郁结,下迫膀胱,而致睡中遗尿。
  中医治疗遗尿原则
  中医认为肾阳不足是本病发生的根本,膀胱气化不利为本病的病机关键,因此治疗时应侧重于温补肾阳,温化膀胱,固涩小便。同时针对本病的不同病因,在治疗上兼顾及肺、脾、肾三脏之间的关系,不可偏执:脾肺气虚者健脾补气;肝胆郁热者泻肝清热。
  内治法
  对于宝宝遗尿的治疗,明代医家张介宾在其专著《景岳全书?遗溺》中说:“盖水虽利于肾,而肾上连于肺,若肺气无权,则肾水终不能摄,故治水者,必须治气,治肾者,必须治肺”、“脾肺气虚,不能约束水道,而病为不禁者,此其咎在中上二焦,宜补中益气汤、理中汤、温胃饮、归脾汤或四味回阳饮之类,加固涩等剂主之。”
  中药汤剂宜选用补中益气汤、归脾汤、理中汤等补益剂合用缩泉丸等固涩剂。常用的益气健脾温阳类药物有黄芪、党参、白术、山药、茯苓、薏苡仁、乌药、金毛狗脊、补骨脂、肉桂、巴戟天等;固涩酸敛类药物有生龙骨、生牡蛎、桑螵蛸、益智仁、金樱子、覆盆子、酸枣仁等。补益肝肾的山茱萸、菟丝子、五味子等。
  目前治疗遗尿症的市售中成药主要有两种,一是针对肺脾气虚型的健脾止遗片,二是肾气不足型的夜尿宁丸。相对于中药汤剂,中成药力量较弱,针对性不强,但服用方便,适合症状较轻患儿。
  其他疗法
  1.针灸治疗一般选穴为:三阴交、足三里、太溪、肾俞、膀耽俞、中极、遗尿点(小手指近指端指缝中点),用1寸~1.5寸毫针,针用补法。也可以在针刺的同时行温灸治疗,主要选取三阴交,以艾柱隔老姜灸,每次灸3壮,7天一个疗程,疗程结束后休息1天,再进行第二个疗程。
  2.耳针治疗选穴:耳敏感点、肾、膀胱、尿道区、皮质下。用0.4厘米× 0.4厘米橡皮膏将生王不留行籽压于相应耳穴,每5天1次,左右耳交替,嘱患儿家长按压或监督患儿按压,每日3次,每次2~3分钟,以耳廓充血、发热为度。10天为一个疗程。
  3.推拿治疗:患儿仰卧位,家长按摩患儿小腹2分钟,其间配合震颤法,以透热为度。一指禅推法(用拇指指端、罗纹面或偏峰着力于一穴位上,沉肩垂肘,以腕关节悬屈,运用腕间的摆动带动拇指关节的屈伸活动,以使之产生的功力轻重交替、持续不断地作用于穴位上)施于关元、气海、三阴交各0.5分钟,要求动作轻、频率快。患儿俯卧位,医者以四指推法(以大拇指、中指、食指、无名指四指指腹用力于一定部位和经络穴位上 )施于患儿双侧肾俞1分钟。下元虚寒者加推太溪;肺脾气虚者加推足三里、太渊;肝经郁热者加推中极、膀胱俞、太冲、阴陵泉;寐深不醒者加推人中、心俞、神门。横擦八?,以透热为度,捏脊(用食指半屈,拇指伸直对准食指前半段,然后顶住病儿皮肤,拇指、食指前移,提拿皮肉,自尾椎两旁双手交替向前,推动至大椎两旁)3~5遍。
  遗尿临床上属功能性居多,其病因与精神因素有关,如:突然受惊、过度疲劳、更换环境、不良习惯等等。因此,宜对患儿进行合理的健康教育引导,树立治疗信心,不要因遗尿而斥责孩子,以减轻精神压力,使其克服和消除各种顾虑和精神紧张。白天勿过度疲劳,降低患儿兴奋与敏感,午后减少进水量及进流质饮食(液体类药物应尽可能白天服用),临睡前排空小便,夜间及早晚定时唤醒,令其主动排尿。平时排尿前,坚持憋尿一段时间,以锻炼膀胱功能,逐渐建立条件反射。另外,加强医生与家长、患儿之间的沟通,解除患儿心理障碍,也是必不可少的工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