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摄影朋友,都不爱谈论照片裁切这事儿,觉得构图应该是摄影基本功之一,在按下快门之前,我们本身就应该严谨思考构图,如果总抱着在后期裁切来帮助二次构图的想法,而忽略掉拍摄之前养成思考构图的习惯,是很不可取的。 但有时候也不能这样一概而论,应该说,裁切不应该是构图的主要手段,但却是再次构图的最好辅助手段。更有趣的是,有时候作品本身的初次构图其实并不差,但在裁切之后,居然意境变得更好了!尤其是对于一些在器材或拍摄现场有所限制的作品来说,二次构图更是成为必要手段。 一:弥补无法特写的缺憾 外出旅游、摄影工作、生活纪录的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远摄或近拍的需求,很想来个漂亮的特写,但却没有焦段适当的镜头,无法达成心中理想的构图和画面,这时可先以现有的镜头捕捉适当画面,再透过一定程度的裁切来实现本来的拍摄想法。 对于镜头焦段不够足的情况下,二次构图显得格外重要,这张图片经过剪裁二次构图后,远景中黑压乌云与小镇灯火形成鲜明对比,而近景的礁石剪影与鸟儿是那样的引人注目。 二:取画中精华,去多余平淡。 此图的精华就在于溪流形成的小型瀑布丝状流水,而亮绿黄色的苔藓也因有聚光效应显得多彩。 请注意!:在任何情况下,拍摄时一定特别注意对焦的准确性,有目的性地选择对焦点,保证对焦的成功率,拍摄过后可通过屏幕放大查看,可以检查被摄体是否拍得清晰锐利,并且图片格式一定要RAW专业格式储存,以保证裁切过后的画面中的拍摄主体依然是清晰锐利的! 三:有人说摄影是减法,从缤纷繁杂的环境中,减出简单而美丽的部分。 四:弥补先前的构图缺陷。我们再来看看下面几张图片: 上图裁剪后把不合适的景物去掉,留下了一些能衬托主体,表现环境的元素。主体孩子放在图片的右下1/3处,使得构图比较稳定。 在摄影的过程中,难免会有意外插曲,有时候在拍摄的当下可能会没注意到边边角角多了某个杂物,或是水平线还是不小心有点歪之类的,这时候还是能透过旋转和裁切来补救一下。 很明显,上图左边边角和右边的荷茎使得图片整体线条杂乱,分散视线。 裁剪后,简单的2道弧线,容易表现出主体莲蓬,后面的荷叶纹路又有呼应的效果。 下面这副照片主题是表现长城。
五:某种意义上的构图练习 尽管大家都知道构图能力主要是通过“多拍多思考”来提升,但不得不承认,在裁切照片的过程中,也是另一种构图的练习。应该这么说,在拍摄时就要讲究构图,在此前提下可再尝试其他裁切方式,也有摄友以此练手,做出不一样的效果: 这位来自杭州的摄友阿王老师,在广西和越南交界的德天大瀑布拍了一幅图,居然给裁成四幅图片,每张图片赋词一句,并合成了一首古体诗。我们来欣赏一下: 这是原图RAW格式的片样,然后分别剪裁成下列四幅: 1:小桥流水青草地 2:观瀑归来兴难抑 3:情似流排潺潺下 4:意如牧牛树下嬉 忍不住喝了声彩!小编觉得这位阿王老师真是难得的才子哈,居然把剪裁图片处理得如此诗情画意。 还有一位对后期处理很有经验的摄友,一幅普通的东北乡村雪景,被他剪裁处理的别有韵致: 经过剪裁后,突出了木房子和后山坡小树林,并采用了冷蓝色调处理阴影,意境感变得十足。 作者貌似还没过足瘾,居然还P上了一只大黄狗!看过经典老电视剧《篱笆,女人和狗》的朋友请举手!呵呵 综上所述,在剪裁二次构图处理过程中,我们一定要问问自己: 1,这幅作品的主角是谁? 2,我最喜欢这个画面的哪一部分? 3,我不喜欢这画面的哪一部分? 4,这张图吸引人的亮点是什么? 5,画面中是否有什么景物时可以省去的? 后续剪裁构图给了摄影者二次补救机会,所以我们应该把裁切时体验到的不错构图手法,用在下一次拍摄上,这样才是正向循环!但当我们再次拿起相机时,仍然要注意拍摄前的构图思考,不要太过分依赖剪裁补救措施,尽量一次成型为佳,这也是对我们自己摄影技能的严格要求! 注:本文图片均来自于网络,部分文字为小编自行编辑。 ================================================ 关于2016年首届“光大福成摄影杯”摄影大赛的通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