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手太阳小肠经 后溪 | 每日一穴

 珍新 2017-06-05


后 溪

手太阳小肠经 之 三


后为前之对,溪指沟溪,第五掌骨高突如山,后缘凹陷如溪,穴在其间,故名后溪。

手太阳小肠经的输穴,五行属木。

八脉交会穴之一,通督脉。

【取穴】

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指掌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解剖】

在小指尺侧,第五掌骨小头后方,当小指展肌起点外缘;有指背动、静脉,手背静脉网;布有尺神经手背支。

【穴性】安神志,清头目,通经络。

【主治】

头项强痛,目赤,耳聋,咽喉肿痛,腰背痛,癫狂痫,疟疾,手指及肘臂挛痛。

【配穴】

配天柱,通经活络,舒筋止痛,治颈项强痛,落枕。

配列缺、悬钟,治项强痛。

配翳风、听宫,聪耳开窍,治耳鸣耳聋。

配风池、百会、太阳,治头痛眩晕。

配水沟、条口透承山、大椎,治腰背肩部疼痛。

配水沟、压痛点、相应夹脊穴,治急性腰扭伤。

配人中,治急性腰扭伤。

配环跳,治腰疼。

配大椎、间使,治间日疟。

配合谷,治还痎疟寒热。

配劳宫,治黄疸。

配鸠尾、神门,治五痫。

【刺灸法】

1. 直刺0.5-0.8寸,局部有酸胀感,或向整个手掌部放散。

深刺可透合谷穴,局部酸胀或向整个手掌部放散。

2. 艾炷灸1-3壮,艾条灸5-10分钟。


治疗落枕

1. 电针双侧后溪,配合颈部旋转、屈伸活动。

取患者双侧后溪,直刺0.3-0.5寸,进针后强刺激,得气后用电针治疗仪接通脉冲直流电,频率40-50次/分钟,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次15-20分钟,并嘱患者做颈部左右旋转、前后活动

2. 针单侧后溪,用泻法捻转1-3分钟,配合左右摇头动作。


治疗面肌痉挛

取病侧后溪,快速进针,向劳官方向直刺1.5寸左右,施捻转提插手法,患者明显得气后,大幅度来回捻转2~3次,再行提插手法5~7次,针感以患者能耐受为度,随后每隔3~5 min重复1次手法,待症状消失后,留针30 min,如果进针10 min,症状无减轻,则取对侧后溪穴用同样手法两侧施术,每日1次。


治疗腰扭伤

1. 辨证属足太阳经的腰扭伤,取后溪,用2寸毫针,从外向内直刺1.5寸,刺入后大幅度捻转5-10次,强刺激,得气后令患者做腰部活动。

2. 以后溪透合谷,配合腰部活动。


治疗荨麻疹

点刺后溪放血,配针曲池、足三里。

治疗麦粒肿

用麦粒艾炷,左病灸右,右病灸左,一般1-3壮即可。

治疗惊厥

取后溪透劳宫,配足三里,用强刺激。


典籍摘要

《针灸甲乙经》:振寒,寒热,肩膈肘臂痛,头不可顾,烦满身热,恶寒,目赤痛,眦烂,生翳膜,暴痛,鼽衄,发聋,臂重痛,肘挛,痂疥,胸中引膈,泣出而惊,颈项强,身寒头不可以顾,后溪主之。寒热颈颔肿,后溪主之。狂互引癫疾数发,后溪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主肩臑痛。主风身寒。主身热恶寒。主眦烂有翳。主泣出而惊。

《玉龙歌》:时行疟疾最难禁,穴法由来未审明,若把后溪穴寻得,多加艾火即时轻。

《针灸大成》:主胸满,颈项强,不得回顾。

《针灸大成》:主头面项颈病,与申脉主客相应。手足拘挛战掉,中风不语痫癫,头痛眼肿泪涟涟,腿膝背腰痛遍,项强伤寒不解,牙齿腮肿喉咽,手麻足麻破伤牵,盗汗后溪先砭。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疟寒热。

《医宗金鉴》:盗汗后,溪穴先砭。

《通玄指要赋》:痫发癫狂兮,凭后溪而疗理。头项痛拟后溪以安然。

《拦江赋》:后溪专治督脉病,癫狂此穴治还轻。

《肘后歌》:胁肋腿疼后溪妙。

出 处

《黄帝内经灵枢·本输》:手太阳小肠者,上合手太阳,出于少泽……注于后溪,后溪者,在手外侧本节之后也,为输。


邀请函

如果您想和更多的中医同路人一起讨论学习,共同进步,欢迎加入针灸医案群。加群步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