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年龄最大的民宿主,带领70岁的儿子,建了一座让世人惊叹的庄园化民宿

 文山书院 2017-06-05



第五届庄主大会上来了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他独自开车四个多小时,从益阳安化赶到长沙参加大会,这让我深深感动。


散会后,我没有做片刻停留,连夜跟随老庄主到了安化。由于天黑,再加上担心老庄主的身体,返程的四个多小时路程,我给老庄主做了护驾司机。


老庄主的上面还有一位大庄主,已经年过九旬了,在全国开民宿的民宿主里面,这恐怕是年龄最大的民宿主了。所谓“双公山居”的“双公”,正是当地人对大庄主的尊称。。。。。。



双公山居位于湖南省安化县江南镇,在万里古茶道的起点安化茶马古道旁,是一家以茶叶为主题的休闲度假山庄。



进山庄已是午夜,迎头第一件事,就是女主人送上的一碗当地待客的泡米茶(地方俗语叫饭茶)。泡米原料是采用上等糯米,蒸熟后晒干散开成饭粒,再蒸再晒,循序九次方成半成品,然后炒制发泡即成。


据说在过去,只有招待极尊贵的客人时才会做,当然,现在很少有人再做了,一是懒,二是忘了传统。



白天开会,夜间开车,折腾下来,这一夜,睡的很沉很沉。没有期待的自然醒,被林间晨鸣的小鸟吵醒了,索性起床。看到我起床,主人立马安排上早餐。起初,面对眼前的碟碟碗碗只是感到早餐很丰盛而已,当我得知食材几乎全部来自自种,部分还是老品种后,我才感到震惊!



这是第二天早上的早餐。自己蒸的馒头,庄园里散养鸡下的蛋,菜园里的青菜,自己腌制的泡菜,尤其是煮的玉米,还没有拿到手里,就闻到了久违的记忆中的儿时独有的玉米香味!



这就是女主人陈老师腌制各种泡菜的秘密基地。陈老师有几个二十多年的老坛子,估计也是当地最老的坛子了,里面的醋,香浓无比。单喝醋,就是一种享受。



从不见闲的陈老师,一会种菜,一会栽花,而往常,陈老师的身后总是站着一位酷爱摄影的王庄主。一位在前面种花花草草,一位在后面欣赏的拍摄那些花花草草,这幅画面,让我久久陷入遐思。



这是第三天早上的早餐。前一天还是30多度的高温、艳阳,从我踏入安化就开始下雨,这天早上特冷,我们把早餐从室外的廊道移到了室内。餐前,一杯极品普洱昔归,一杯蜂蜜水。喝罢,就是这一桌改良了三年土壤后自种的蔬菜了。



吸引我的还是老玉米, 那种在自然环境下出现的杂色,那种颗粒不饱满的状态,尤其是带着玉米外皮、玉米须的吃法,最令我心动。



已经是疲劳肥的身材,担心吃胖,饭后散步。漫步庄园小道,依山挡石,藓布其上,蜿蜒向前,幽邃静谧。



麻绳穿竹,芭蕉问道,任雨逍遥。



秋雨绵绵,池塘鹅戏一方天。



烟雨笼茶山,土狗卧门前。古道路漫漫,耕读传家远。



柴扉换新颜,石径雨蹁跹。



树林里闻鸟语茶香地气,山谷中有小桥流水人家。



来时不觉有仙境,到此方知无俗尘。



被一池荷花围绕的这栋建筑,一楼是清风书屋,二楼是王庄主夫妇的卧室。



这是年过九旬的大庄主的卧室,一辈子做教育工作,在当地极富声望。当年,大庄主谆谆教导,他日若事业有成,一定要回报乡邻、造福家乡。


如今,王庄主在父亲的教导下,结束了在外四十多年的打拼回到故乡,不但建设了双公山居,还要引导乡亲种植老品种农作物,让老种子得以繁衍;捐建小型社区诊所,为乡亲寻医问药提供便捷场所;创办民俗陈列馆,让即将消失的老物件得以保留和展示;开创一个图书馆,让知识来扩展乡亲们的思路和命运;创建公共活动空间,让乡亲们品茶、聊天、交流。


进入庄园,流泉叠瀑,草木葱茏,曲径通幽处,珍禽异花,奇香阵阵。修林茂竹,云雾飘渺,宛若仙境。白墙黑瓦,木门铜环,老物件彰显历史的沧桑和厚重。


双公山居有大片的生态茶园,古朴的民俗茶馆,手工制茶的老作坊,还有茶餐厅和黑茶养生馆,从采茶、制茶、品茶到玩茶的系列体验活动,对深入了解安化黑茶文化、辩识黑茶真伪別有一番情趣。


双公山居低矮的乡土民居,一屋一品、一窗一景、各具特色!房子大都建在茶园里,有的隐在密林中,有的靠在淸池边,还有的耸在悬崖上,室内可远眺云雾大山,开门可采摘鲜嫩茶叶,下水可潜入淸池嬉戏,入村可与老茶农切磋茶艺。


每个房间都匠心独具,装修风格、屋内陈设极尽变化。如果留心看细节,卫生间透光透景,床头尽可能引入外部实景,周边的自然环境用最大努力做了保留,甚至将其包进室内。



逛累了,也该午餐了。王庄主说,木尧在山庄要待上四天,我们争取每一样菜都不重样!此时,我可以负责任的说,除了我爱吃的必点的几道菜外,四天内还真没有重样的菜。


自家山庄做的腊肉。在陈老师像对待艺术品一般的雕琢下,把腊肉切的晶莹透明,色感强烈,很少吃肉的我,忍不住吃了两块。



黄瓜皮。这要多少黄瓜才能做出这盘菜?最关键的是,黄瓜是稀有品种——六七十年代一代一代传下来的老品种。


筐里的茄子,也是老品种,只有本地有,而且几乎绝迹了。不忍心上他们被炒熟的图片,就看看原图吧。



陈老师擅长厨艺,她蒸的芝麻花生包,包子熟透了,里面的白糖居然还是一粒一粒的。



陈老师爱喝茶,也不惜茶,招待客人随手就把自己珍藏的极品好茶拿出来了。愿意分享,不重利益,大气如斯,令人敬佩。


喝茶的时候需要伴以小点心,双公山居的茶点就是筐里的这些。筐里的花生是我多年来,第一次吃到的最接近儿时记忆的花生。外壳薄,纹路细密。内仁小,色浅,捏起来绵软。粒粒饱满,有嚼头。


每天下午四点,双公山居都要做擂茶。


用二十几年老坛子里的醋凉拌七十年代的老品种黄瓜,佐以火红的自然农法种植的辣椒……为了让擂茶更有嚼头,再添加一些老品种五花玉米……水是一千米海拔的山体上引过来的山泉水……这碗擂茶喝起来,奢华无比!


乡村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诗意的、梦幻的、记忆的景象,更是对土壤、植被、水的关注和改良,只有对土地、植被和水的的小心呵护,才能解读农耕文明,才能重构现代文明。


尽管安化是著名的茶产地,终年云雾缭绕、植被茂密、生态环境极好,但是,双公山居依然在努力改良被现代文明蚕食的土壤。



虽是初秋,山庄里却处处生气盎然。


想起都江堰青城湾湿地庄园的青城湾公做的诗:鱼戏荷塘里,蛙鸣稻香间,水流一湾夏,花开春半年。


双公山居,遗世独立。推窗见山,鸡犬相闻,清茶在侧,远山连绵。



吃老品种食物,赏一庄秀美,喝极品黑茶,聊天南海北,不知不觉就是一天,日子在这里突然加快了速度。


夜晚,陈老师安排厨娘给我泡了一桶混合了黑茶和其它中药的洗脚水,一双臭脚经此一沐,全身出汗,心清气爽,难得陈老师如此贴心,不但让我疲劳顿消,而且内心暖暖的。



同样让我心暖的是王庄主,由于天气突然下降十几度,白天,王庄主看我瑟瑟发抖,连忙把自己的衣服拿出一件给我穿。后来,看我穿上还蛮合适,执意把衣服送给我。


人,带上面具容易,揭掉面具就难了。难得的在双公山居让我像个孩子一样,随意吃,随意睡,随意胡侃,又随意的就接受了王庄主夫妇的盛情。


在这里,复归婴孩。面具已经不是伪装,而是调节气氛的道具。



王庄主为了留住乡村的记忆,到处搜集,汇聚了大量的老物件。他说,这些将来要建一个乡村民俗馆,让孩子们知道我们的历史。



历史不能忘记自然正确,可眼前的活历史更要善待。王庄主经常邀请村里的老人来山庄喝茶聊天聚会,这是他给村里部分80岁以上老人拍的合影。


王庄主说,他们是乡村的根。


要启程了。


门口,土狗像往常一样,巡视着自己的地盘。彼时,它就是大自然的王者。


我们都说乡村是文明的启蒙地,那么,当我们轰轰烈烈开发乡村的时候,究竟啥是乡村最为倚重的,这是每一位乡建工作者必须面对的课题。


作者:木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