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mihu16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吕草原辨治小儿咳嗽的经验
2017-06-05 | 阅:  转:  |  分享 
  
浙江中医杂志2010年7月第45卷第7期

吕草原辨治小儿咳嗽的经验

赵岳吕草原(指导)

北京市石景山区中医医院北京100043

关键词小儿咳嗽临床经验吕草原

吾师吕草原从事中医I临床工作4O余载,师从于

刘韵远、裴学义等儿科名老中医,对治疗小儿疾患积

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善治小儿肺系、脾系病证。

今以小儿咳嗽为例,浅述其辨证用药的经验。吕老治

咳嗽注重辨证分型与分期。小儿咳嗽无外乎风寒、风

热、痰湿、痰热、气虚、阴虚等基本六型,复杂的可

见其中两型或三型并见,虚实夹杂,如痰热伴见阴

虚、风寒伴见气虚等。吕老认为治咳嗽关键在于辨证

准确,否则虚实相混、失治误投,易致疾病迁延不

愈,甚或损伤正气,故在问及病史症状、望及面色舌

苔、闻及喘息痰鸣、切及脉象指纹时要综合考虑,把

握其病证分型。外感咳嗽通常为新咳,内伤咳嗽常已

迁延多日。对于1周内的新咳,用药常以祛邪为主;

对于久咳虚咳,在治咳的同时须补其不足;对于虚实

夹杂者,当祛邪补虚,根据其邪正盛衰而调整用药。

以下从六种分型的角度简析吕老用药的经验。

1风寒咳嗽和风热咳嗽

此二型病程较短,病性属实。吕老用药微寒,临

床中只要寒证不甚显著的风寒或风热咳嗽,常以银

花、连翘为君;如为寒证较明显者,方用桂枝、细辛

等,鼓动4xJL阳气外达以祛邪。吕老常谓:“小儿纯

阳之体,且传变迅速,初起无论感受风寒或风热之

邪,就诊时往往已化为热证。”诚如裴学义教授所谓:

“小儿感邪发病而咳嗽,最容易出现‘阳易亢,阴常

乏’的病理特点,寒随热化,表里同病。因此不要过

分强调分风寒型、风热型,临床发病过程中可以相互

转化、相互夹杂,寒热兼见。主要掌握内因外因,详

细分析表里孰轻孰重,分清主次才能提高疗效。”故

无论风寒或风热,吕老认为,首先应辨清表里;再于

解表祛邪的基础上,加入止咳平喘药,常用前胡、杏

仁、桔梗、款冬花等。

2痰热咳嗽和痰湿咳嗽

痰热咳嗽和痰湿咳嗽,病程可长可短,病性属

实。痰热、痰湿咳嗽常继发于外感或因脾虚痰盛而

发,吕老在治疗前者时常先祛其外感未清之余邪,正

如裴老谓:“无论咳嗽多么频繁,不要急于止咳收敛,

否则易导致邪气内陷”。在治疗后者时吕老重视脾虚

而致痰生的根本,认为:“痰湿犯肺型咳嗽,多由过

食生冷或肥甘厚味,日久损伤脾胃,脾运受阻,阳气

不振,阻碍气机,则病成矣,治宜审病求因,从脾人

手”。故常在健脾化痰湿的基础上,加用白前、杏仁、

苏子等降气化痰药,抓住病证之根本。偏寒者用自芥

子,偏热者用浙贝,久咳者用川I贝。治疗痰热咳嗽,

常配以白茅根、前胡、款冬花、鱼腥草、桔梗、化橘红

等清肺化痰止咳。

3气虚咳嗽和阴虚咳嗽

气虚咳嗽和阴虚咳嗽,病程均较长。气虚咳嗽常

表现为肺脾俱虚的证候,脾虚失于健运,肺失濡润,

宣降失司,发为咳嗽,吕老常用黄芪、黄精、太子

参、炒自术、茯苓健脾益气,紫菀、炙百部以宣肺止

咳,佐以陈皮行气化痰。阴虚咳嗽为肺阴不足所致,

常用沙参、麦冬、芦根滋养肺阴,炙枇杷叶、炙百部

润肺止咳。日久者用阿胶、当归以滋补阴血,兼见大

便干结者加用生地,咳甚者少佐地龙解痉平喘。

吕老用药的原则,可归纳为以下5点:①用药微

寒,顾护正气。吕老用药的思路是基于“小儿纯阳学

说”和“稚阴稚阳学说”,小儿阳气偏盛,邪气易袭

阴位,且小儿脏腑娇嫩,阴阳皆稚弱,寒凉太过或大

辛大热之品都容易伤害小儿脏腑、损及正气,使其阴

阳失调;因小儿正气易伤,故在祛邪方中常少佐以大

枣顾护其正气,在虚证中常以固本为要。②用药精炼

准确。吕老治疗小儿咳嗽药味通常不过十,所谓3,JL

“脏气清灵,随拨随应”即是。吕老治疗小儿疾病往

往不以“将邪祛净”为目的,是考虑到小儿自身可以

祛除外邪、调整阴阳。③尽量选用上药。吕老用药尽

量选用《本经》中所述的一百二十种上药,其效宏而

毒小。《本经》谓上药“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

久服不伤人。”④尽量用价廉之药。吕老很少选用昂

贵、稀少的药物,其疗效却往往颇佳,不但为患儿治

好疾病,也为患儿家长节省药费。⑤主张少量频喂。

小儿喂药颇为困难,对此吕老主张少量频服,不但患

儿容易接受,也避免了药物的浪费,提高了治疗的

效果。

收稿日期2009—12—06

献花(0)
+1
(本文系mihu1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