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学数学复习课评课稿

 心平气和kzorah 2017-06-05

篇一:数学复习课评课

数学复习课评课本周三上午, 我们全体数学教师参加了学校举行的数学复习课的教研活动, 大家对如何 开展小学数学总复习有了明确的方向。特别是孟老师的《乘法口诀》和朱老师的《长方形和 正方形的周长》的课堂,真是有效复习的典范,让我们受益匪浅。

一、提供思维空间,激活分散的知识点 小学数学总复习的基本任务,就是要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巩固和深化小学数学最基础、 最核心的知识点, 以便能由此出发进一步了解这些知识点间的关联。

孟老师的喜欢怎样背乘 法口诀,朱老师的关于周长问题的认识,这样的问题,有利于学生主动、积极地回忆、提取 相关内容,加深理解,促进学生的思考与互动交流。从而达到再现、激活以往分散学习的知 识点的目的。

二、突出沟通整理,建构完整的“知识链” 数学复习课的主要任务就是建构完整的“知识链” 。让学生在原来学习的基础上,进一 步调整和明晰数学认知结构, 优化数学知识在头脑里的组织方式, 从而清晰地把握知识间的 内在联系,有条理地储存和记忆数学知识,并达到对知识理解的融会贯通。

三、重视实际应用,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复习中光讲不练, 难以取得复习的效果。

只有配以灵活多变的训练, 才能达到巩固知识、 理解规律、强化记忆、灵活应用知识的目的。孟老师的课在练习设计上形式多样:既有基础 练习,又有拓展练习,既重视数学知识的练习,更重视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朱老师的 课件出示习题新颖,实用。数学知识与实际应用互相结合,这既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内化, 也有利于学生发展思维,提升应用能力,同时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中体验、 感悟数学知识的价值。

总之,两节课教学环节紧凑,合理把握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通过有效的合作交流和自 主探索,课堂中充分利用儿童的心理特点,创设学生喜爱的教学情景,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 学习活动中。

篇二:数学复习课评课稿

这节课一改以往传统复习的模式, 走出了一条复习教学改革的新路子。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精心加工教学材料,灵活处理教材。

教材是数学知识的载体,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知对象,是教师进 行课堂教学的依据。教学本节课时,教师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根据 学生的实际有目的地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改编和加工, 使教材变得生动 活泼,更贴进学生的实际。比如:课本上是传统的相遇问题,而这节 课出示的是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情景:

发生在本校校长和教课教师之 间的求两校距离的问题。

例题的结构没变, 但是呈现形式却是鲜活的, 具有实际意义的需要迫切解决的求“两校之间的距离”。

这样的设计更 能引起学生的重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解决问题的渴望。

2、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

六、一儿童节是每个学生都瞩目的节日。接受来自于陌生人的祝福和 了解别人为这个节日所准备的活动,更是学生乐于倾听的,更有兴趣 的事情。本节课围绕教学目标,结合“六、一”儿童节这个话题,创设 出了一个个鲜明的现实情景, 使学生学习的材料变成与学生息息相关 的、喜闻乐见的生活中的数学。教师利用这个话题引出问题,使学生 产生了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再让学生解决在这 个话题里情景里产生的问题,尝到了成功的乐趣。这样的设计,使枯 燥乏味的应用题复习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具体。使学生得到了解决生 活中的数学问题的愉悦,体验到了用数学的快乐。 3、采取多种学习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应用题复习理当重视数量关系的分析与解题思路的梳理, 注重解法的 联系与区别。本节课的复习教学,第一题让学生口头解决问题,分析 问题,得出两个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式,梳理两种算法的解题思路;第 二题着重复习,先让学生做出这道题,再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得出算术 方法与方程法的联系与区别:都是使用同一个数量关系式,不同的是 算术方法需要把数量关系式变形,是一种逆向思维的方式,而方程则 是直接利用数量关系式列出方程,是一种顺向思维的方式。接着让学 生观察比较两种方程的解答过程, 让学生得出方程与方程在解答上的 联系,方程与算术法在思路上的一致性。而第三题教师完全放手,让 学生独立做,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自己用学习第二题的方法的去主 动复习整理。

在课堂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去议一议, 想一想, 去争辩, 去探索。

像这样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去学习, 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也愿意去学习,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 了充分的体现,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使有限的课堂 时空变成了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无限空间。

4、评价方式多样,并且来自于学生,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 新课标提出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在这节 课中,教师在充分肯定、激励性评价为主的同时,多次采用了学生自 主评价。如:学生说等量关系后,全班学生一起判断对错;两名学生 说出了不同的数量关系式后,全班评,那个学生(说得比较复杂的) 自已评;当学生在黑板上板演后,请学生批改。尽管投入的时间并不 多,但能体会到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更加容易 接受来自学生群体的评价。加上教师非常亲切的话语和积极的鼓励, 课堂成了十分宽松和谐的学习空间, 课堂教学也成了有血有肉的师生 之间的心知交往的过程,更有利于学生学习,从而也在评价他人和被 他人肯定的教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的 自信心。

篇三:圆柱与圆锥复习课评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就朱老师这节课谈谈我的一些浅显的看法,有哪些不足和欠缺的地 方,希望在坐的各位专家和老师积极提出来,以便以后我们更好的学习,研究。

这节《圆柱与圆锥复习课》是一堂实效性强的、结构完整的复习课。体现了复习课的特点, 以练为主。练习的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思维的价值。练习题也非常具有层次性,从基础练习到 拔高练习,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1.突出沟通整理,建构完整的“知识链” 数学复习课的主要任务就是建构完整的“知识链” 。让学生在原来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 和明晰数学认知结构,优化数学知识在头脑里的组织方式,从而清晰地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 系,有条理地储存和记忆数学知识,并达到对知识理解的融会贯通。以往复习课教师总是带 着学生进行复习整理,就算是放手也是在教师的提示下进行的,学生的自主性、个性被压抑 着。为此,在集体备课过程中老师们力求突破传统复习课的教学方式,尝试运用“课前自主 整理——集体交流点评——复习综合提高”的步骤,通过学生之间、组与组之间、师生之间 的集体讨论,相互交流、补充、完善,相互质疑、辩论、评价,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取长补短, 张扬个性。通过这样的交流,帮助学生建构知识间的联系,使知识的理解更精当,知识条理 更清晰,形成知识的网状结构。

2、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

朱老师在本节课对知识梳理过程中, 鼓励学生用合理、 简洁、 清晰、 有特色的形式进行整理, 借此培养学生独特的个性品质和创新意识(如孩子们用表格法,大括号法,知识树等方法) ; 在相互评价整理情况中, 引导学生比较归纳总结出根据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整理的方法, 并鼓励学生今后用这种方法去整理其他知识。这样从整理和复习圆柱和圆锥的过程中,让学 生体验获取知识的方法、步骤,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3、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作用。

数学教学改革,决不仅仅是教材教法的改革,同时也包括师生关系的变革。在课堂教学中, 改变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教学模式,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引导者、组 织者和合作者。纵观整个教学过程,让同学们以小组提出问题,并讨论解决问题,为学生搭 建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使他们真正成为科学知识的探索者与发现者,而不是简单的被动的接 受知识的容器。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活动时间与思维空间;给学生提问题及质疑问难的时间与 机会。学生在复习中动手、动口、动脑、多实践、多思考。引导学生自己检查、自测、自评、 查漏补缺、质疑问难,针对各自的学习缺陷,进行温习补救,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4、体现了以练为主,重视实际应用,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复习中光讲不练,难以取得复习的效果。整节课练习形式多样,题型设计科学,课堂上灵活 多变的训练,才能达到巩固知识、理解规律、强化记忆、灵活应用知识的目的。这节课中, 朱老师结合已学知识内容设计练习题, 选材贴近学生, 贴近生活, 体现数学教学的本质特征。

练习内容包括:基础练习题求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填空题 3,4) ,还有在此基础上的逆向思维 题(如填空题的第 5 题)还有拔高练习题(如第一题的第 2 小题)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注重 让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后;知识让学生自己疏理;规律让学生自己寻找;错误让学 生自己判断。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特别是最后一道题:

结合圆柱和圆锥的知识,以及我们生活实际,展开想象的翅膀,你能提出哪些有创意综合性 最强的数学问题?这一环节,突出了解题思路的开放性,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数学知 识与实际应用互相结合,这既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内化,也有利于学生发展思维,提升应用 能力,同时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中体验、感悟数学知识的价值。

欠缺之处:

总之,这堂课虽然也有一些缺憾,但并不影响这堂课整体的美,因为教学永远是一种缺憾的 艺术。我们每个人都是在不断追随完善、不断在生成的缺憾中逐渐走向成熟,走近完美的。

篇四:《立体图形复习课》评课稿

《立体图形复习课》评课稿王老师首先请大家观察,说说自己学过哪些立体图形,然后让学 生分类说说它们具体的特征导入这节课。

我觉得王老师的教学设计非 常清晰, 富有层次。

这样教可以加深学生对学过图形本质特征的理解, 又能进行知识点的重建和巩固。

这样的导入部分可以让学生记一记个 图形的特征,唤起学生的旧知,然后让学生比较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这样设计较合理。

王老师在课堂上非常注意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把学生学过的 零散的知识通过梳理 , 让学生感受到立体图形各自的特征和共同点 与不同点。同时既照顾到知识的整理归纳,又能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应 用与实践, 能很好的把握知识的重点、 难点, 课堂上能引导学生思考,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实践能力。一节复习课不显得枯燥,而是有声 有色。

复习课绝不是对旧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学生认识的继续、深化 和提高。王老师把复习过程组织成学生再认识的过程,从更高的角度 掌握和理解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进而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从传统 的课堂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复习兴趣。在整个教 学过程中(本文来自:Www.CDFDs.cOm 池锝范文 网:小学数学复习课评课稿)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尽量的让学生去说、想、做,让 学生在参与中复习好知识,提高学习效果,而不是简单的老师讲学生 做好了完事。

王老师在练习的设计上花了很多心思, 注意了练习题目的变式性 和系列化,避免大量重复的机械练习,? 做到“训练题目最优化”。对 学生在练习中暴露出来的缺陷和不足能及时地矫正、评价。在最后一 题的设计, 让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看似简单而又很容易错的问 题。最后让学生归纳总结,使本节课在学生兴致高昂时结束,让学生 回味无穷,达到了学生认为复习课也很有意思这种效果。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对立体如下知识的整理还不够开放, 学生的 理解不够系统。

篇五:比和比例总复习评课稿

《比和比例总复习》评课稿徐璐——袁老师执教的《比和比例总复习》从练习入手,开篇就是 7 题填空题,通过师生之间的一问一答,把比的定义,比例的定义,比的基本性质,比例的基 本性质在交流中进行了回顾。

在问答时, 袁老师步步紧逼, 打破沙锅问到底, “逼” 学生把脑海中的知识挖出来,复习完概念的内容,再次用判断题,选择题,应用 题,不同的题型,不同的难度梯度的题目进行巩固,让学生头脑中的知识更加的 鲜活。坚——袁老师以形象生动的蚂蚁和大象的故事,把学生带入了课堂。首先让学生回顾旧知 “比” ,通过追忆让学生说这甲乙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并随之回顾比 的意义,和比的基本性质。以练习,引导,交谈等互动式进行深入课堂。课堂中老师以不断 的追问,使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下的一题方法的多样化。这节课,老师把比和比例有机的联系 起来,练完了学生也就分清了比和比例的联系与区别。但整节课基础性知识太多,拓展性题 不够多。应超——袁老师执教的《比和比例的复习》属于概念课,为了让学生对比和比例 的知识形成整体的,又能把握住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达成触类旁通,一举多 得。袁老师将比和比例的知识对比复习,深化基本概念。把这个过程放在课堂上 去完成, 由蚂蚁和大象引入, 始终围绕着这点来回顾已学过的有关比和比例的知 识,回顾之后进行梳理。本节课中,袁老师注重给学生数学思想和方法,注重一 题多解,这才是学生一生都受用的。

丁——在本节课中袁老师充分的让学生说说对过去知识的了解, 使旧知识更深层 次的回忆浮现。在练习中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在围绕比 和比例的知识中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更重要的是渗透了学生对各类信息的整 合、梳理,培养学生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去学习。

黄——袁老师这节课教学过程中突出了“比和比例的联系和区别”“比、分数、 除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比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性质之间 的联系”,还有,“求比值”和“化简比”的联系和区别四个主要问题,以师生 问答互动的方式梳理建构知识网络。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整理出来的知识体系, 学生会理解得更深刻,记忆得特别牢固。

金晨——袁老师上的这节《比和比例总复习》,总的感觉是一节随堂课,然而却 是非常扎实、有效。整节课教学目标明确,通过大象和蚂蚁比力气引入,课堂上 始终围绕着比和比例进行教学, 使学生更明确了比和比例的区别。习题的设置有 一定的创新性,教师和学生配合的也很好,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尹——袁老师的课很有特色,善于追问,而且一问到底,从而检验学生学习的实 效性, 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袁老师的课堂轻松, 幽默, 较好发挥手学生的主体性。

本节课是一节复习课, 从习题出发打通知识要点, 建构知识框架, 但纵观整节课, 有点像做题海战术,以上为个人观点 季胡——今天听了袁老师教学的 《比和比例总复习》 一课, 这是一节数学复习课, 作为一节复习课, 其实就是让学生的知识不断重组,并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的过 程。袁老师在教学的《比和比例总复习》时,通过大象和蚂蚁比力气引入,让学 生自己动手、动脑对学习的知识内容进行搜集、整理、归纳, 体会数学知识在 不同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使学生在实践、思考等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巩固知识、培 养能力、形成技能。

柳根——袁老师的《比和比例》这节复习课,利用精心设计、指向明确的练习题 让学生去思考,引起对旧知的回忆,再通过练习去巩固旧知。因习题针对性强, 练习过程中结合师生的互动,知识复习面广,有深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丹——复习课既要帮助学生系统整理过去的知识,又要教给学生复习的方法,提 高学生整理知识,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同时结合相关的实际应用,达到加深理 解、巩固旧知,灵活应用的最佳效果 。我觉得袁老师这节课就上得非常的大气、 有条理。

王海——袁老师所执教的《比与比例》的复习课。首先从蚂蚁和大象力去引入, 引起学生的回忆。通过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应用题。不同的形式,一题多 解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让学生达到了重组比和比例的知识,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学 习框架。

潘丹——袁老师的这节比和比例的复习课。从填空题、选择题各类题目中引出比 的知识点,概念,又回到练习中加强巩固,对练习中对比和比例进行了系统地梳 理,对比和比例讲解了它们的区别联系以及方法和技巧,在层层递进的练习中, 学生收到了不错的学习效果不错。

蒋——袁老师的这节《比与比例的复习》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整理和表达,整节课 在师生的问答中度过,并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不同水平的题目,将数 学思考融入到不同层次的练习者,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

杨弘——袁老师由蚂蚁和大象引入,将无趣的知识点鲜活的引入。袁老师注重给 学生数学思想和方法,不是直接问学生“关于比和比例”我们已经知道了些什 么?”通过有效的习题,让同学们讲了很多,把零乱、无序、缺乏系统化的知识 点有效的串联起来。让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再加以适当的引导,整理出知识体 系,学生理解得更深刻,记忆得更牢固,而且能有效地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 力。

使学生对比和比例的知识形成整体的认识,又能把握住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 别,达成触类旁通,一举多得。薇薇——作为一节复习课,要做到知识的系统性,袁老师的课对整个知识系统都做了设计。

作为一节复习课其实学生对所有的内容都已有了解, 在课堂上要把问题抛给学生, 让学生去 解决,老师只是作为引领者,袁老师在整堂课都让学生来说,而且用多种方法来说一说做。

整节课的内容都围绕着除法、比、比例来教学,说着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课给人的感觉是比 较灵活,完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