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填词创作的六个阶段

 杏坛归客 2017-06-05

    在这一节里,我先引用云飘泪寒写的一篇文章,来说明我们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必然会有的一些表现和心态。云飘泪寒的文章,标题是:《略说‘填词’的六个阶段(五年前对词的认识)》

    第一个阶段,为观侣。这一类多看少出手,连大多常用的词牌名都没听过。
    在我不会写诗填词的时候,认为诗歌一点用都没有,吃不得,喝不得,没有诗歌,生活一样可以延续。但是,当我学会了写诗填词之后,我根据生活的质量不一样了:我没有了寂寞,因为有空我就写;我的生活不再灰色,因为不论是旅游还是遇事,我都学会了观察和思考,把看到的景色,遇到的风土人情,用散文的心情,诗样的语言描写的时候,你看到得真善美就更多一些,对生活的感悟越深,越热爱生活。

    第二个阶段为趋奉,这一种已经认识大多数词牌,也能记住了。只是全不顾韵律,写出来得东西读起来都拗口。
    我不懂格律的时候,认为这些平平仄仄简直就是束缚,想怎么写就怎么写,那多自由奔放,现代人何必受这等约束,简直是活受罪。等我学会了用格律来写诗,用不同声调的声律来填词,我发现了语言韵律美,原来看起来复杂的东西,学会了并不难。正是原来认为无用的规矩,才成全了一份汉语言的美感,试想,如果诗歌没有魅力,怎么会流传了几千年?

    第三种对词牌和韵律的识别比前两种都要好一些,不过太过于做作,全文淡而无味,只能算“五官端正”。
    这个阶段就需要多读书,说明已经过了初级阶段,需要提高自己的写作技巧了。

    第四种已经看不出有做作的痕迹了,全文意境统一,一气呵成,略有改动,也不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改个别字句也不会影响其他内容。是这种水平的已经算得上一个好手。
    这个阶段会很长,我不懂用典的时候,感觉用典的诗句不过作者在是故弄玄虚,叫人看不懂罢了。当你认真读懂了典故,明白了字里行间之外的情感,你会恍然大悟,原来我那么无知。而且,学得越多,感觉自己不会的越多。这就是为什么越是高人越谦虚的道理,因为他知道自己不知道的还很多;而越无知的人,越感觉没什么可学的,因为他不知道自己还有多少未知的东西,更不知这世界有多大,自己有多小。

    第五种对词牌绝对的熟悉,懂得韵律的自转和自救,全文读起来朗朗上口,意境也已潜入字里行间,细细一品,方才有所感悟。
    这就是绝对高手了,一般到达这个水平的,都是我的偶像了!其实,我在云中漫步就有很多偶像,我这篇教程里写的凭栏拈雪,月怀玉,虞某人师傅,种桃道人师傅不计算在内的话,还有尘色依旧斑斑,梦烟霏哥哥,无剑斑斑,月白风清斑斑等,我数都数不过来了,所以,我因此而感恩网络,感恩云中。

    而第六种则是意境潜得很深,全文看似平淡无奇略一细读,便可以己之心动其之情,即使上下阙情绪跳跃很大也不会让人感到有丝毫的不连贯,如行云流水,水银泻地一般,这种作品就是神品了。
    意境很深的直白,跟初学者的直白,是两个层次。那些经典的作品,看似浅易直白,但是,却是作者深厚的文学修为的结果。正因为他懂得多,在可以在繁多的事物中去繁就简,以小博大。往往在浅显的文字间,蕴含着极深的道理。叫人读来容易记住,而思后受益匪浅。比如三字经,连儿童都会背,但这浅显后边蕴含着多少故事和道理?

    所以说,在我们学习的时候,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心态,当时,只有你到了哪个层次,才会有那时的体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正如《唐宋词三百首》的序中说:“以浑成之一境为学人必赴之程境,更有进于浑成者,要非可躐而至,此关系学力者也。”因此,要学好诗词不仅要循序渐进,慢慢体会练习,还要有耐力和魄力。朱熹《朱子全书?孟子一》:“人若有气魄,方做得事成。” 要有决心,有毅力,不怕困难,才可以把本领学到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